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艾倫的評論

艾倫的評論

艾倫博士作為歐美漢學家之壹,有著深厚的理論功底。她在《海龜之謎》中對神話理論的運用相當巧妙。

在《導言》中,作者提出“理解中國古代神話思想,不能只看單壹的、孤立的神話故事,還要看神話之間的關系,要考慮整個宗教思想體系;在研究神話的同時,我們也研究藝術、宇宙學和祭祀占蔔。它們都是同壹個底層結構的產物,它們的意義只有在這個整個系統的背景下才能被理解。”這種廣義的結構主義貫穿全書。神話、藝術、祭祀、占蔔和宇宙觀都是神話社會中完整信仰體系的壹部分,它們都來自同壹個宗教結構。例如,她認為“十日談”神話的原型表明商人把自己與太陽和火聯系在壹起。那麽,按照結構主義的二元對立觀念,商人們心目中的“夏人”自然是和月亮、水聯系在壹起的。這樣,作者合理地解釋了夏朝的洪水和商朝的幹旱現象,也圓滿地解釋了夏朝滅亡——商朝即將誕生之前“十日共出”的含義。作者使用結構主義,但並不盲從。她只是把結構主義作為壹種研究方法,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那些可能隱藏的意義。”正是為了這個目的,作者在使用結構主義的同時,也采用了各種理論來加強對材料的理解和解釋。結構主義神話學和歐美其他神話學理論各有其學術價值,應用於中國神話學研究也就順理成章了。

艾倫平等地對待理論和材料。她批判了那些根據歐美常用的神話概念判斷中國沒有神話的人,但她並沒有走向另壹個極端去宣稱中國有另壹個特殊的神話。作者很有把握找到壹個更普遍的神話定義。她說:“...對自然現實的違背和突破是神話的基本特征,這表明這些故事是神聖的,非塵世的。”當然,這並不是為了照顧中國神話的特殊性而強行修改神話的壹般定義,而是利用中國神話資料重新理解神話,從而提升對神話這壹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創造的理解深度。材料的使用促進了對理論的理解。

艾倫提出了壹個關於神話及其神話思維的廣義理論:她認為神話意象的存在意義在於打破自然現實的界限,不是因為早期人類沒有意識到自然界的界限,而是因為早期人類刻意想要創造壹個存在於正常邏輯之外的意象,這個意象比世俗的東西更可怕,因為它具有超越自然規律的神力。

中國和西方對神話的研究各有側重。正如艾倫所說,對於西方哲學家來說,“神話的問題”是壹個解釋神話的意義,解釋創造神話的現象的問題;對於漢學家來說,“神話問題”是壹個發現神話並解釋其缺失原因的問題。因為,創造神話的能力被普遍認為是人類的壹種普遍天賦,雖然這個概念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證明。艾倫博士將中國古代文學中神話的缺失歸結於中國宗教的本質,因為在中國,神、祖、鬼都被視為死者的靈魂,也就是說,神和人沒有本質的區別。與西方世界不同的是,有壹個嚴格區分聖俗的超自然世界。中國的神主要是和那些給他們獻祭的人有關,很少有人去思考他們之間可能的互動。所以“神聖敘事”很少,而不僅僅是壹些關於神曾經是人的生活故事。

艾倫博士通過對考古材料、中國古文字和後世記載的神話傳說的分析,創造性地指出商代神話思想的同壹母題是對立結合的規律。具體來說,在商人的心目中,商人和鳥類的祖先、太陽、數字十、黑色、芙蓉、天空、上界、東方和火等壹系列因素,對應著月亮、龍和生物、數字十二、木、黃、土泉、水、下界和西方。歷法是由十支十二支的搭配決定的;蔔筮的生命字也是用正反對等來記錄的。

在《龜謎》中,阿蘭探究了商代宗教思想的方方面面,主要使用了三種材料:考古發現、當時的銘文和後來的文獻。她認為,考古文物是那個時代思想的物質產物,如墓葬制度、隨葬品及其裝飾都反映了壹定的思想狀況。甲骨文在當時提供了另壹種證據。它們是研究那個時代宗教思想的豐富材料,其基本主題是祭祀和占蔔的陳述。但它們雖然在壹定程度上代表了商代的宗教思想,但卻是特殊的占蔔記錄,沒有更多的解釋,所以還是要參考後來的文獻。這些文獻之所以有用,不僅是因為它們在後來的傳統中記錄了商朝的情況,還因為它們本身反映了從商朝發展起來的思想體系。

關於商代的思想,阿蘭認為還是“神話”的,意思是商人的思維不是自覺的產物,因為自覺的分析需要伴隨著文獻記載的傳統成長。

艾倫進壹步指出,商人的對應思維和原始分類,既是認識和組織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方法,也是控制宇宙的手段。後來對應思維原理被系統化為壹個暴露的科學體系,於是商代神話中的水、火、日、月等基本因素的對應後來發展成為陰陽學說中的基本宇宙力。亞洲形狀的神秘數字“五”導致了後來的“五行”學說。

艾倫博士從中國先秦文獻和考古資料出發,探索了中國古代思想中蘊含的無比豐富的相關思想內容。通過商代神話思想錯綜復雜的表層形態,揭示出有規律的深層結構,為後世思想的演變發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原創性解釋。

水之道與道德的終結

《水之道與德性的萌芽:中國早期哲學思想中的根隱喻》是艾倫博士的最新專著,也是最重要的壹部。這本書探討了中國早期哲學思想中的隱喻。它不僅是對中國早期哲學思想的闡釋,也是對語言與思維關系的考察。本書討論的哲學文本寫於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這是中國哲學的黃金時代。其中包括論語、老子(道德經)、孟子、莊子、荀子。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指出,由於中國早期的哲學家認為自然和人類社會具有相同的原理,所以中國早期哲學思想中最有意義的概念都是仿照源於自然的根隱喻。所以比如“道”這個概念雖然抽象,但也是基於水的比喻。“道”的原意是指壹條以泉水為源頭的河流。由此,意象得到了進壹步的拓展,尤其是在道家文獻中,變成了無形的水本身的各種形態,從堅硬的冰到蒸汽。

作者吸收了當代西方哲學中的“隱喻”理論,選擇哲學概念與自然現象尤其是水的關系作為研究中國早期哲學的切入點。所謂“比喻”,壹般是指出於文體、修辭和教育目的而省略的明喻,可以用直白的語言轉述,而又不失其認知內容。當代西方哲學的隱喻認知理論認為,隱喻不表達已形成的思想內容,而是屬於語言修辭領域,它本身就是壹種認知力量,對思想的形成起著指導作用。此外,隱喻的不同來源也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壹種文化的面貌或特征。艾倫教授認為,中國古代直接從自然中尋求對宇宙和人性的認識。因此,自然為中國早期哲學思想提供了壹個基本的隱喻。因為中國早期的哲學家認為自然界和世界中蘊含著壹個* * *原理,他們深信通過探索支配自然的原理可以了解人性。這種性質就是農業社會的性質,水和植物成為早期中國人認識宇宙最重要的基本隱喻。接著,她從隱喻理論的角度對先秦諸子思想中的道、無為、天命、萬物、自然、人性等概念範疇進行了具體而微妙的分析。

阿蘭用西方哲學中的隱喻理論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用結構主義理論研究中國古代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