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習慣依山傍水而居,房屋都是木制的,在當地俗稱“木屋”。傳統風味食品有五花肉、酸菜魚、蘇裏瑪酒等。摩梭地區舊時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也擅長為商業和家庭手工業(紡織、縫紉、釀酒、擠奶、制黃油等)驅馬。).但由於封建領主經濟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發展緩慢。民主改革以來,摩梭地區各項事業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摩梭人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潮汕節、祭祖節、牧業節、拜地節等,其中以春節和潮汕節最為隆重。每個有12歲以上男孩女孩的家庭都會在正月初壹舉行成年禮儀式。摩梭人稱之為“禮給”或“毯給”,即穿褲子或裙子。每年農歷7月25日,永寧的摩梭人都會盛裝步行或騎馬去祭拜瀘沽湖畔的神女山,稱為“諸女山”。在此期間,將有賽馬、摔跤、二重唱等活動,並在山上野餐。年輕的摩梭男女會趁機和阿霞交朋友。
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稱為“大巴教”,與麗江納西族的東巴教關系密切。但大巴教的發展比東巴教要慢,其形式也是以巫師達巴命名的。它沒有系統的教義和經文,沒有宗教組織和寺廟,只有幾十首誦經,另壹種占蔔經文(俗稱《數天經》)是用32幅不同形態的原圖和文字寫成的。據考證,藏傳佛教於宋末元初由四川藏區傳入寧蒗摩梭地區,並逐漸發展成為他們的主要宗教。藏傳佛教的薩迦派(花派)、噶舉派(白派)最早傳入,格魯派(黃派)在清代傳入。由於當地封建統治者的支持,格魯派的勢力和影響居各教派之首。永寧摩梭人的藏傳佛教活動由當地土司管理,寺院上層僧人不能參與土司統治,政教相對分離。但寺廟的行政權必須由土司直系親屬掌握,壹般由土司的兄弟掌握,並實行世襲制,使封建土司統治與宗教融為壹體,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但始終沒有形成政教合壹的制度。
摩梭人能歌善舞,比較流行的是“甲居舞”(俗稱跳)。“A”是美的意思,“Ju”是跳舞的意思,是為美而舞。領隊吹竹笛為舞者伴奏,所有人都面朝火堆。男女緊挽著手臂,十指相扣,逆時針方向跳舞唱歌,有時還加上喊聲。氣氛歡快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