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中西文化比較

中西文化比較

首先,中西方對啟蒙教育的認知方式不同

東西方民族有各自獨特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心理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方式不同,體現在思維、認知方式和風格上有很大差異。西方民族的思維方式以邏輯分析為特征,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民族的思維方式以直覺綜合為特征。中西不同的認知模式深刻地影響了中西理論思維和科學文化的不同發展方向。

西方強調理性,思考,中國強調經驗和直覺。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源頭。古希臘對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關心世界的起源,主客體關系,事物如何發展變化等等。雖然他們在簡單儀器下的觀察和實踐缺乏邏輯連貫性,理性方法也不系統,但人們的直接觀察總是彌漫著理性思考的色彩。抽象思維是西方思維的特點,而作為東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特點是直覺和經驗。中國古代科學和哲學的各種範疇都是靠向內思考獲得的,概念是靠醞釀經驗,突然聯系起來提出的。對這些概念的理解不同於西方外向思維的邏輯推演,只能理解而難以表達,比如對中醫、氣功的理解,壹幅書法作品,壹幅繪畫。

西方的細節分析與中國的整體綜合

西方文化結構擅長細節分析,而東方文化結構擅長整體綜合。比如在姓氏的排列上,中國的姓首先來自宗族,其次是自己的名字,突出了宗族整體。在西方國家,先有自己的名字,再有父親的名字,再有自己的姓,突出自己。例如,在書寫和表達時間和地址的順序上,中國人習慣於年、月等。從縣城到門牌的數字排序,突出了從整體到個體的分離關系,而西方人和中國人的表達順序相反,突出了從個體到整體的合成關系。可見,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思想結構中,來自整體的綜合觀占據著突出的地位,而這種綜合的整體觀在考察事物時通常忽略了細節和成分分析,往往提供了壹個對整體對象的模糊圖景。

第二,中國和西方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側重點和持久性不同

杜為民教授認為:“中國文化講究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問題。人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所以政治倫理相當發達。西方文化更重視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古希臘的中心議題,理性和技術都是從這裏衍生出來的。中國的哲學是人生哲學,不管儒釋道。儒家求行,道家求仙,佛教求道。可見,如何做人的學問,興趣在於闡發君、臣、父、子等壹套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修身養性的目的在於實現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負——治國平天下。純科學研究和壹切自然科學都成了大多數人不屑選擇的行為和興趣。

中國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也有自己的堅持。中國文化的壹個重要特征是“天人合壹”,將自然人格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境界。中國文化深深植根於地球,中國文化從壹開始就重視農業。“四民之中,士為農”,“民以食為天”就是這個道理。

西方古代科學在於對自然的探索,所以西方很早就出現了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等壹些著名的職業科學家。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西方文化認為人與自然處於對立鬥爭的狀態,這導致了與中國文化不同的對待自然的態度,即人應該征服和控制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把自然視為敵對力量。荷馬史詩純粹是海外遇險和征服自然。他們的遊戲都是在大自然的風暴中成長起來的角色。西方人也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首先關註的不是倫理而是競爭,於是出現了“適者生存”的法則。

中西價值觀和人生追求的差異

中西方價值觀和生活追求的差異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第壹,中國和西方的人生價值觀不同。

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支持下,儒家思想提供給中國人的價值觀逐漸變成了壹種根深蒂固的人生信仰。這種人生信念作為中國兩千多年文化的精神支柱,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這個世界上做了什麽。壹個人在社會上做的越多,他的人生就越有意義。在威權社會,權力就是壹切。所以,人最大的成就是在政治上實現自己的抱負。以壹己之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想,統治著千百萬中國文人毫無生氣的生活。受這種統壹的人生價值觀影響,大多數人不願意關心自然科學,導致科學被陷在萌芽狀態。此外,人們的智慧和才能都集中在政治政治上,創造了世界上獨壹無二的不可預測的、充實的、超穩定的政治文化模式。在這種特殊的模式下,它出現了。不能報效國家,就隱退,或者吟詩喝酒,於是道教、佛教興起,貪生者去修道,厭世者不妨讀佛。在西方文化中,生命的價值是多元化的。政治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商業也被認為是相當有價值的。在西方人眼裏,最好的職業是律師和醫生。

第二,西方的個人本位和中國的家庭本位。

現代西方人文主義是在神學背景上誕生的,原罪觀念在西方根深蒂固。所以西方人的道德取向是個人對自己負責,通過個人奮鬥為上帝贖罪,這就引出了壹個基督教的含義,就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當上帝被否定後,西方產生了社會原子的概念:個人就是原子,不依賴任何人而存在,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個人權利,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主義。這種個人本位的思想影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親戚之間界限分明。老少分餐分付,很尊重孩子。進入孩子的房間時,應先問:“我能進來嗎?”他們強調,他們為孩子獨立於父母生活的奮鬥感到自豪,並願意談談他們的看法。中國以家庭為標準。在中國人眼裏,家是生命的宇宙,是生命的港灣,具有至高無上的凝聚力。孟子認為,聖人是“人倫之人”,人倫的核心是“絕對服從”。家庭之所以變得如此重要,其中壹個原因就是“孝”,“萬德之孝為先”,“孝”是中國的國粹和國粹。中國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據說孝治天下。親情和孝道本來就有很大的理性意義。

第三,西方講功利,講藥方,中國講倫理道德。

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西方文化更註重功利和效果,善於算經濟賬。比如大公司,每個人節約幾秒鐘,就能節約幾個人的時間,雇傭更少的員工,減少多少開支。比如壹個人在寫字,圓珠筆筆尖向外放還是向內放更有效,如何放在最有效的狀態。

由於中國文化長期處於封建農業社會,自然科學不發達,註重人際關系的調整。禮義規範高於壹切。“義”與“利”之爭的結果是價值觀發生了偏差,主張人們為了符合壹定的禮義規範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重義輕利”被視為高尚的品格。更何況“文革”期間,“只要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