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碟仙的時候會有壹群人圍著盤子坐著,把盤子蓋在壹張寫滿字的紙或者板上,然後大家伸手指出來按在盤子上,提出心中的疑問,然後讓盤子在字中間移動,整理出所謂碟仙的答案。
雖然是占蔔遊戲,但是很多人在嘗試的過程中都會遇到超自然現象。還有很多與碟仙有關的都市傳說,成為電視劇、影集或電影中經常使用的題材。但是碟仙真的有那麽可怕嗎?被請出來的是神,是鬼,還是我們的幻想?
妳在找我嗎?吉菲,板塊在移動!那些不自覺的肌肉運動
壹些同樣對超自然現象感興趣的科學家研究過碟仙現象。在1930年代,美國醫生埃爾文·基遜·埃德蒙·雅各布森要求受試者想象他們正在舉重。結果,受試者的二頭肌產生了微小的肌肉信號。這種自然反應被稱為“意圖”,通常發生在人無意識的時候,常用來解釋為什麽人在玩碟仙的時候,手指下的盤子會自己動。
後來,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進行了壹項實驗研究。在實驗的前五分鐘,他們要求壹組受試者不要在腦海中想象白熊,而另壹組則壹直在想白熊。在接下來的五分鐘裏,兩組受試者被允許自由聯想。在這個過程中,壹旦受試者想到白熊,他們就必須按鈴,研究人員統計鈴響的次數。結果發現,在自由聯想階段,“不去想白熊”的那壹組比另壹組想到白熊的次數多得多。
實驗證明,如果我們刻意不去想某件事,就更容易忘記,這也就是所謂的“白熊效應”。
為什麽又想起來了?GIPHY做不到,但是想做!所以菜都是自己推的?
為了證明“白熊效應”不僅發生在意識中,還會影響我們的行動,科學家進壹步做了壹個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被試被要求抓住壹個用尼龍線做成的、重量為2克的小擺錘,並被給予兩種不同的任務指令:“保持擺錘不動”和“擺錘不能水平移動”。結果表明,如果強迫被試不要在某個方向移動鐘擺,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增加鐘擺的擺動幅度。即使大腦反復告訴自己不要這麽做,身體還是無意識地動了起來。
在玩碟仙、錢仙或者通靈板的時候,我們可能總會想:“放松,別動,讓盤子自己動!”但是我們想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讓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再加上“意向”的影響,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開始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