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金聖嘆作為清代文學批評家的生活是怎樣的?

金聖嘆作為清代文學批評家的生活是怎樣的?

他生不逢時,經過明清兩代的更替,來到了中國歷史上最專制的時代。

何,大才之人,曾說“以我之才,進學如取芥穗”,但他拒絕了科舉的禁錮,另辟蹊徑;

他離經叛道,甚至主張官逼民反,自詡“才子六書”,卻不為時代所允許,最終被殺。

1661年秋,才子金聖嘆死於南京三山街,封建時代最後壹個文人隕落。

金聖嘆

現在人們對金聖嘆的了解大多是通過他對水滸傳的評論,但金聖嘆的現實生活遠比文學作品更具傳奇色彩。

1.文士們被華福的精神所折服。

金聖嘆第壹次進入公眾視野,不是通過眾所周知的文學批評,而是通過傅毅。

華福的方法自古就有。這是壹種傳統的占蔔方法。到了明末,華福逐漸成為江南文人的壹種時尚。但與壹般的巫神不同,金聖嘆把自己的文采運用到了賦體上,用超自然的方法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文采,從而創作出了華麗的詩篇。

金聖嘆20歲開始幫助女性。若幹年後,他成功進入主流文化圈,士大夫視他為“棒公”或“棒師”。與金聖嘆交往的多為當代名人,如葉、錢。

錢怕冷,所以她穿了很多衣服。

1634年,26歲的金聖嘆幫助了葉少和傅園。他從古籍中汲取知識,發明了“無唐冶”,他認為這是陰間早逝女性的聚集地。後來,他把死去的女兒稱為上體,寫了精彩的文章,並與葉進行了對話,緩解了他思念女兒的心情。

根據後來的研究,曹雪芹在創作林黛玉時,指的是金聖嘆的《葉小鸞》。

但最令人驚訝的是金聖嘆對時局的看法。明末天下大亂,葉不明白李自成和滿清誰才是最大的威脅。金聖嘆曰:“無賴不渡河,蘇州火。十年後,必然。”11年後,葉躺在病床上,想起金聖嘆的預言,他驚呆了。

葉紹元

兩年後,他幫助了江南文壇領袖錢。想要獲得這類人的認可,自然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金聖嘆自稱天臺宗,看似瘋瘋癲癲,實則念念有詞,寫下了他對時局的壹切判斷,讓錢深感意外。

後來,錢確信金聖嘆是東晉高僧慧遠的轉世。

2.古怪,六本天才的書

練兵的方法只是金聖嘆的壹種包裝方法,他更大的興趣在於文學批評。金聖嘆對自己的才華極其自負,說“我是自古以來唯壹壹個偉大的人才,我是唯壹壹個印象深刻的人”,於是決定評論各種書籍,但最後只完成了對《水滸傳》和《西廂記》的評論。

明清時期,小說只是壹種與聖賢之書不可同日而語的文學作品,沒有人會專門去研究。金聖嘆則稱《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莊子》、《離騷》、《史記》為“六才之書”。

在金聖嘆之前,文人在評論古籍時,畫個圈,加幾句簡單的註釋。但金聖嘆的點評細致透徹,不足之處甚至有所修改,頗有篡奪主持人角色之感。

他對《水滸傳》後半段拉攏安的情節不滿意,所以刪減了壹半,使故事更加緊湊,創造了更受歡迎的70回版本。

《水滸傳》宣揚農民起義,在當時被學者視為粗暴侵犯,甚至詛咒施耐庵三代聾啞人。但金聖嘆對此大加贊賞,宣揚農民起義的合理性。

他沒有全盤接受,有自己的看法。他對梁山好漢宋江十分不滿,將其歸入“下層階級”。他認為“宋江純粹是在用數量的招數來籠絡人心”,“史謙和宋江是壹類人”。

中國的文學批評自金聖嘆以來輝煌壹時,在題材和方法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林語堂稱他為“17世紀偉大的印象派批評家”。?

3.精通八股,鄙視科舉。

金聖嘆自幼學佛,精通道家思想,還研究儒家經典。所以,金聖嘆既有佛道的自由精神,又欣賞儒家入世的精神。

他的名字也受到了《論語》的影響。孔子的弟子曾點渴望自由,無意做官。他的崇高品格受到孔子的稱贊,“聖嘆”壹詞由此而來。

金聖嘆受過良好的教育,渴望成名立業。他曾說“以我的才能進學校就像拿了壹個芥菜耳朵”。早在明末,金聖嘆就參加了考試,但他把考試當成了遊戲。“他20歲時每次嘗試,要麽把俚語詞寫進現在的文章裏,要麽在卷尾寫壹首詩,嘲諷當官的。”

有壹次金聖嘆參加省考,題目是“有那麽誘人嗎?”這是壹篇標準的八股文,很無聊。但他靈機壹動,在試卷上寫道:黃金萬兩,美女壹個。主人動心了嗎?然後我寫了39個字“動”,剛好填了試卷,因為孟子說“四十不動心”,每個人在四十歲之前都會動心。

如此玩世不恭,把科舉當兒戲,金聖嘆的考試成績可想而知。但經歷了多次失敗,金聖嘆還是做了壹個書生。經過八股的折磨,金聖嘆再也不想放棄自己的愛好去參加同壹個科舉考試,然後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文學批評上。

4.哭寺風波,聖人嘆而死。

金聖嘆37歲時,大明滅亡,滿人入主中原,思想專制達到歷史巔峰。文人在高壓政策下沈默,甚至面對社會黑暗,金聖嘆的生存空間進壹步被擠壓。

金聖嘆書法

1660年,吳縣知縣任魏初上任。為了追回政府所欠的稅款,他壹方面向人民征稅,許多家庭破產。另壹方面,他把官倉裏的糧米偷出來,中飽私囊。幾個月來,吳縣人民怨聲載道。在這種情況下,吳縣的文人自發組織了哭廟,表達內心的不滿。

蘇州經濟繁榮,儒學發達。自明代以來,逐漸形成了“哭廟”的習俗。所謂哭廟,就是民眾對政府的監督。每當政府作惡時,學者們就自發聚集在孔廟向孔子哭訴。另外,還會寫文章向上級反映。

在長期的演變中,政府與文人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政府既能拉攏學者,又能有效化解社會矛盾。雙方都願意通過這樣溫和的方式達成諒解。

但是山河變色之後壹切都變了。

滿清入關。

金聖嘆深知這壹點,但作為蘇州的風雲人物,他不會眼睜睜看著政府欺壓百姓。金聖嘆在哭廟的第二天寫了壹篇題為《十觀》的文章,向政府申訴。摘錄如下:

“順治十八年,二月初四日,江南員吳崇扮作魏初,膽大妄為,欺世滅祖,公然打破幾千年的規矩,無視聖朝的仁政,潛進昌平,勾結曹無之行,偷雞摸狗,販賣農產品。罪大惡極,民怨沸騰。讀書的人要以四維八德為榜樣。沒想到,我竟然出到了女魔頭,如任之輩。學生羞愧,師傅丟臉,我就去文廟哭……”。

有些說法可能很激烈,但基本上是真的。即使過了百年,我們也能體會到金聖嘆的憂國愛民情懷。但是滿清是不會接受這種溫和的參政方式的,他們不喜歡任何監督,尤其是士人的監督。知道了這些,就不難解釋金聖嘆之死了。

就在這時,鄭成功和張煌言在沿海地區發動了反清戰爭,清政府決定殺人滅口,從文人入手,徹底清除江南民眾的反清思想。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聖嘆必死無疑。

不久,滿清政府指示朱國治逮捕參與“哭廟案”者,金聖嘆被認定為主犯,罪名是“動搖民心,發起混亂,與國法不同”。

在壹個黑暗的時代,這樣的天才終究是不能容忍的。

金聖嘆

1661年,大才子金聖嘆在秋風中結束了在南京的生命,享年54歲。他的頭掉進刑場後,耳朵裏掉出來兩個紙團,上面寫著“好”和“痛”。即使死了,金聖嘆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滿清的屠刀起了作用。金聖嘆之後,士人更加順從,沒有個性,不敢批判,逐漸成為統治者最喜歡的樣子。

金聖嘆什麽都知道,但他不想沈默。

除了制造噪音,他什麽也沒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