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記載,從祖先“齊”傳到“唐”的商人有十四人,夏朝的君主也是從到的第十四任(第十七任皇帝)。商湯改變了的壹生,商取代了,在十七世(第三十壹任皇帝)去世。
《史記》中記載的“齊”到“唐”的情況得到了證實,說明太史公的《史記》是嚴謹的,除非他相信歷史,否則不可能被記載,因此推測“夏”應該是存在的。
《世本》、《左傳》、《竹書》、《尚書》、《山海經》、《楚辭》等古籍都有關於夏的記載。很難想象,在標榜“以德治國”的周朝,會有很多士子和賢人集體造假。
況且,也不需要竹簡、山海經、楚辭這些非官方的主流書籍去虛構壹個“夏”來證明商朝的合法性。所以從“夏”非學派單獨提出的情況來看,“夏”肯定是存在過的。
擴展數據:
“夏”沒有統治世界,文化也未必是當時最先進的。按照當時人類社會的發展,夏應該只是中原(河洛地區)部落聯盟的首領,文明程度可能不如商朝,但被周人出於政治需要故意誇大,讓後人覺得夏氣勢磅礴,代表了先進的文化。
講真,夏有沒有成熟的文字不得而知。從現在發掘的史前文物來看,同時期(商湯以前),黃河中遊地區的文化並不是最先進的,相反可能還比較落後,所以至今找不到關於“夏”的確切物證和夏文字是很正常的。
由於黃河泛濫,夏文明被毀滅或埋沒。於霞時期黃河泛濫,夏人多次遷都(商代以後黃河多次泛濫),黃河泛濫時間長,治理難度大,所以夏文明被黃河破壞的可能性很大,這壹點需要以後去探索。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