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源於古代對天象的觀測,是壹種“河圖”。
天文觀測產生的河圖、洛書,成為三朝帝王的貴重之物。河圖、洛書結構簡單,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基石之壹。清代經學家廖平多次考證《詩經》、《易經》和《內經》,確認《內經》理論源於《周易》,《易經》數學理論取自《河洛》。
河圖由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組成。圖式以白圈為陽、天、奇數;黑點是陰,地,偶數。又以天地與五方相結合,以陰陽與五行相結合,所以圖式結構分布如下:
壹和六* * *住在北方,因為天上全是水,地上六成;二和七是住在南方的朋友,因為地次於炎,天七成;三和八住東方為友,因天滿樹,地百分之八十;四九住西,因地四而生金,天九成;五和十在同壹個地方,住在中心,因為天生於五地,地是百分之百。河圖是按照五星季節畫的。五顆星,古代稱為五緯,是天空中的五顆行星。木被稱為老星,火被稱為閃爍的星,土被稱為鎮星,金被稱為白星,水被稱為晨星。五行運行,以28宿舍為劃分。因為它的軌道離太陽路不遠,古人用它來標記太陽。五星壹般以木、火、土、金、水的順序出現在北極天空。每顆星都有壹條72天的線,五星圍繞壹周360度。可見,河圖是由五星天空所畫,五星天空也是五行之源。因為在每年11月的冬季至日之前,在北方可以看到水星,當冬季天氣到來時,壹切都處於休眠狀態,地面上只有冰雪和水。水上旅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7月的夏季至日過後,在南方看到了火星,當時正值夏季天氣,地面上很熱,於是就形成了火線的概念。在三月的春分,木星出現在東方。正當春天到來的時候,植物發芽生長了。所謂“春來人間知草木”,木興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在九月和秋分,金星出現在西方。在古代以多種方式代表兵器以示秋戰當令,萬物蒼老雕零,金興由此產生。五月天見土星,表示濕土之氣在長夏時節,木火金水都以此為中點。從地面觀察木火金水引起的四季氣候變化,土行的概念就是這樣形成的。
天幹有十,是五行的兩極,即五行陰陽的變化;而地支是陰陽之道變化形成的十二個地方。至於這些名稱的由來,與《周易》關系不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另壹個易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