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的個人資料
李燦院士。李燦,男,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洲人文與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960 65438+10月,出生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65438至0980,張掖師範學院(現河西學院)本科畢業,陜西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畢業。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歐洲人文與自然科學院(Academy of humans and Natural Sciences)外籍院士,這是首位由中國化學家當選的外籍院士(該院現有院士2000余人,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約40人,主要來自35個歐洲國家,目前歐洲以外的外籍院士約80人。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已有兩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學位委員會主任、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法催化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學術兼職主任李燦院士;侯建國會長向中國物理學會光散射專業委員會主任李燦(右)頒發聘書;《中國科學B》、《化學進展》、《中國催化雜誌》等9種國內期刊的編輯;國際催化學會理事會副主席;皇家化學學會會員;;“2002/2003年,法國巴黎皮埃爾·瑪麗·居裏大學被聘為外聘教授;蘭州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等14高校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催化雜誌》、《分子催化雜誌A》、《化學:亞洲雜誌》和《來自亞洲的催化調查》等7種國外國際雜誌的編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化學通訊》副主編(自2010)《化學通訊》主編Robert D. Eagling受邀擔任雜誌副主編,具體負責物理化學、多相催化和光譜學[1]。李燦院士。科研領域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東京工業大學國際催化協會會長Michel Che為聯合培養的理學博士。先後在比利時新魯汶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美國裏海大學擔任博士後和短期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催化材料、催化反應和催化的光譜表征。用紅外光譜和同位素技術對稀土氧化鈰催化劑表面的超氧化物和過氧化物等分子離子氧物種及其轉化和催化反應活性進行了表征。觀察了甲烷在催化劑表面的活化吸附狀態和結構畸變。研制了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紫外* *振動拉曼光譜儀,解決了拉曼光譜用於催化研究時熒光幹擾和靈敏度低的問題,建立了識別分子篩骨架中過渡金屬雜原子的紫外* *振動拉曼方法。合成了含有高度隔離的過渡金屬離子的催化材料。通過有機-無機雜化合成將非均相催化劑如Sharpless和Mn(Salen)引入到納米多孔材料中,得到可與均相不對稱催化相媲美的非均相手性催化劑。培養了40多名碩士、博士和博士後。李燦院士。論文專著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正式論文近300篇,其中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論文被他人引用超過1100次。國際愛思唯爾科學B.V系列論文集主編。國內申請發明專利35項(授權12)。國內外學術會議邀請報告40余次。200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13國際催化大會(2100人)上做了60分鐘的專題報告。李燦院士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明二等獎(作為第壹作者)。國家發明二等獎;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1994);香港求是科技基金傑出青年學者獎(1997);中國青年科學家獎(1998);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和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2003年);榮獲“國際催化獎”(每四年壹人)(2004年);2005年獲何李科技進步獎和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自1998起任國際催化學會董事會成員,2004年當選在巴黎召開的13國際催化大會副主席,獲得國際催化獎(每四年壹次,每次壹人,主要獎勵在國際催化領域做出突出科學成就的45歲以下科學家)。在14會議上,李燦被提升為主席,這是國際催化理事會成立半個多世紀以來,第壹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和第壹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擔任主席。培養(包括與他人合作)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4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