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與北京東站、南站、西站、電力局、汽車總站、前門樞紐站都有直達班車,公交運輸便利。從公園到天安門廣場、故宮、北海公園、中山公園、天壇公園和大觀園等城市名勝都有直達車。
東門(太平街或遊泳館站)40路724路14路102路106路613路66路343路20路381路特5路854百利寶空調線百利寶101路金星鄉線北門。38+09路南門(北京南站)800路122路721路741路特3路958路939路744路943路快速102路快速202路。
陶然亭公園位於北京南二環陶然亭橋西北。公園總面積59公頃,其中水面17公頃。公園建於1952。它是建國後北京建造的最早的現代園林。它所在的地方是燕京的壹個景點,號稱“鬥門勝地”,歷史悠久,古跡斑駁。著名的陶然亭和貝茨庵就坐落在這裏。美麗的園林風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光榮的革命歷史遺跡使她成為壹個旅遊勝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工部大夫江藻奉命監管黑窯廠。他在貝茨庵西建了壹座小亭子,以白居易《等菊家熟,與妳醉》詩中的“陶然”二字命名這個小亭子很受文人墨客的歡迎,被譽為“周侯借花,右軍修草之地”,也被全國各地來京的文人墨客視為必去之地。在清朝的200多年間,這座亭子久負盛名,成為首都最好的亭子之壹。
陶然亭周圍有許多著名的歷史遺跡。西北有龍居寺,寺內有壹些建築,如箭盤_、倪田亭、坎山塔、抱兵殿等。名人經常在這裏休息,其受歡迎程度堪比道光年間的陶然館。東南部有黑龍潭、王龍亭、伊娜寺、慈眉園和祖園。西南有石豐花園;正北有窯臺;東北有香火墓、鸚鵡墓,還有近代的醉郭、賽金花墓。這些古跡大多比陶然亭更早,有的甚至比貝茨庵更早。都有文人吟詠的歷史,都有過自己輝煌的時期。
現代陶然亭有著輝煌的歷史篇章。“五四”前後,中國* * *產黨的創始人和領導人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先後來陶然亭進行革命活動。1920 65438+10月18日,與“輔社”成員在京聚會,商討驅逐湖南軍閥張的鬥爭,會後在庵山門外的槐樹前合影。8月6日,1920,天津“啟蒙社”、北京“少年中國社”等進步團體在北廳討論“五四”後革命鬥爭的方向和各團體的聯合鬥爭。1921年7、8月間,李大釗以少年中國學會會員陳玉生的名義在庵南室租了兩間房,其妻金其信葬於陶然亭旁壽夫人墓中,在此進行秘密活動。1923期間,鄧中夏、雲、高經常參加會議。
現代陶然亭公園是壹座融合古代建築和現代造園藝術,突出以中國亭閣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新型現代城市園林。
園內樹木蔥郁,花草繁茂,亭臺樓閣參差不齊,景色宜人。湖中央的島上,有金秋墩、巖頭山,與陶然亭如火如荼。秋瑾碼頭上有秋瑾亭,這是華賢寺的網站。汀南山南麓有“玫瑰山”,其地為原香冢、鸚鵡冢、賽金花墓遺址。亭下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墓和石評梅墓。巖頭山頂有壹個觀光亭,與秋瑾亭相對,亭西南山下建有壹個程光亭,是最適合看湖看山的地方。亭北山北下是長青閣。
建於1985的著名中國亭園,是陶然亭公園的“園中園”。采用集中旅遊資源的方式,對國內著名的展館進行精挑細選和模仿。有醉翁亭、蘭亭、鵝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滄浪亭、杜興亭、二泉亭、吹臺、沈月亭、白坡亭等十余座亭子。這些著名的亭臺樓閣都是按照1: 1的比例模仿的,亭臺樓閣與山水相結合,相得益彰。徜徉在園中,猶如穿越山河,或探訪燦爛的吳越故裏,有著更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廣大遊客不出遠門就能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建築藝術和文化景觀。
陶然亭公園有36個亭子是自己搬遷、模仿、設計建造的,五顏六色。陶然亭公園年接待遊客700萬人次,日接待遊客高峰6萬人次。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首批4A級旅遊景區和首都文明旅遊景區稱號。陶然亭公園還擁有遊船、水上樂園、兒童娛樂城、梵高樂、遊樂場、餐廳、陶然花園酒店和商業網點等綜合設施。熱烈歡迎中外賓客觀光遊覽。
主要景觀:
勒蘇雷亭公園
陶然亭是清代著名的亭子,現在是中國四大歷史名亭之壹。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大夫江藻監管黑窯廠時,看到“西邊有狠毒的池塘,水草很多,看上去很靜,沒有壹點灰塵”,於是在這裏建了壹個小亭子。若幹年後,又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命名:“菊更熟於家,與君同醉。”陶然亭公園和陶然亭地區由此得名。這個亭子寬三間,深壹間半,占地90平方米。亭子上掛著蘇式的畫,屋內的橫梁上裝飾著山水花鳥。兩根大梁上分別繪有“彩菊”、“八仙過海”、“太白醉酒”、“劉海打金蟾”等。亭子上有三塊匾,壹塊是亭子建造者江藻寫的,另壹塊是“西江月”的字樣。陶然亭上望西山”是齊白石寫的,另壹幅是郭沫若題詞“陶然亭公園”,掛在東帖上。這幅對聯是林則徐寫的。沒有舊對聯,但現在這些對聯是由當代書法家黃苗子重新書寫的。亭臺樓閣掛著“壹明眼,半畝紅蓮沼,煙火壹白月清風”。現在對聯是由現代書法家康雍寫的。“古寺藏煙無人來,榻倚深堂月來。”這幅對聯是翁方綱寫的。光緒年間,貝茨庵主持景明請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重寫。
亭的南北壁上有四塊石刻,壹個是江藻寫的《陶然吟》語錄和後記,壹個是高江寫的《陶然亭記》,第三個是譚嗣同《城南舊明之思》的序,第四個是王昌寫的《陶然亭小集》。詩中的竹君是朱駿,這首詩是王昌在乾隆四十年左右寫的。
陶然亭建成後,江藻經常邀請壹些文人、同事、朋友到陶然亭設宴、作詩,把這裏變成了“紅塵中的清凈世界”。所以陶然亭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所以留下的詩詞很多,比如秋瑾、龔自珍留下的。
陶然亭和貝茨庵三面環湖,東臨中央島上的崔蘭亭,北與瑤臺隔湖相望,西與雲華樓和印青亭相對。湖面上波光粼粼,荷花盛開,微風吹在臉上,使人看起來像陶然。
準提店
準提殿坐北朝南,門朝兩個方向開。北面有墻無窗,中間是壹扇門,與北面觀音堂的門相對。準提殿原是供奉準提等三位菩薩的。大廳裏有許多佛像、雕像、祭祀用的器皿和供品。寺額:“準提寶典”;寺聯題:“法玉慈雲,眾生皆福;金輪覆寶,兩環長明。”這些舊東西現在都不見了。準提殿現為“陶然亭石室”。
觀音寺
觀音殿是貝茨庵的正殿,坐北朝南,與準提殿相對。這兩個大殿位於貝茨尼姑庵的中軸線上。雖然規格和制度都差不多,但是觀音殿的底座比準提殿高60多厘米,還有廳堂,所以更加宏偉。屋頂脊獸,如獅子,獨角獸和海馬,看起來莊嚴而古色古香。1986 5438+00年6月,在觀音寺設立了“陶然亭園林歷史展室”,主要內容是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並對參觀者開放。陳列室的內容分為歷史悠久、革命紀念地、陶然亭重生三個部分。
文昌閣
文昌閣坐北朝南,寬3間(8.1m),深1間(4.4m)。建築高度約10米,總建築面積83.28平方米。亭子前面有壹個小亭子。樓上有壹個朝南的走廊,可以通過欄桿俯瞰。文昌閣的木梁、檁條外露部分,以及亭臺樓閣、回廊的天花板都用彩畫裝飾,相當華麗。另外,這個館雖然小,但是挺有特色的。所以它雖然沒有飛檐鬥拱的造型,但是巍峨典雅。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帝(又名梓潼帝)和魁星的。這兩位神是主宰文學和功名興衰的神,最受文人尊崇。因此,在封建時代,這裏壹直是北京參加考試的考生的聖地。文昌閣所作的數百首預言命運的詩,都是由古詩組成的七言絕句,由紀曉嵐傳世。僧人將這些詩寫成《文昌靈前》,供來此求簽的人。
廖氏莊
貝茨庵和文昌閣前的石建築建於遼寧壽昌五年(公元1099),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高2.52米,為八角形圓柱體,四面刻有中文經文和音譯梵文。樓名為“慈、智、大、德、佛頂尊勝達拉尼樓”。《舊日文獻考曬》中有關於此建築的詳細記載,為我們確定陶然亭地區位於遼代南京東郊提供了實物證據。遼朝有個叫魏的和尚就葬在這裏,遼朝皇帝封他為“慈慧之師”,賜他“紫衣”。他在壽昌四年病死,在壽昌五年,弟子“葬於JD旁。COM”。1912 10 19魯迅先生來陶然亭時,也曾聽僧人介紹過廖公館的歷史。1964,郭沫若仔細看了石建築,指出:“它們不僅是古老而有價值的文物,而且是確定晉中城址的重要坐標,是北京歷史上的重要標桿。
金代食莊
經典建築是古代宗教的壹種石雕,始建於唐代。它是壹根石柱,上面經常堆著許多石雕。
位於貝茨庵山門內影壁後的金代石質建築,是金天會九年(公元1131)遺留下來的經典建築。該建築是壹個八角形圓柱體,在其八面上刻有四尊佛像和四篇梵文。這四部經文分別是觀音菩薩甘露達拉尼、清凈法達拉尼、知居如來心破地獄。在中國歷史上,北漢主將和金代太守萬都曾用過天惠國號,但北漢政權只維持了29年(951-979),面積還不及京畿。因此,學術界認為這座經典建築是晉代遺跡,推測距今已有900多年。
陶然亭集石刻
石刻是陶然亭地區的歷史文物,反映了陶然亭的歷史風貌。目前,在貝茨尼姑庵東南有壹個石雕陳列室,陳列著珍貴的歷史文物。
1.“鬥門渡假村”石刻是張伯英所寫,其內容是題寫的。這是張伯英在1935年中秋節後為石方重建陶然館而做的。張伯英曾任國民黨司令,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第壹屆全國政協委員。
2.朱蘭地圖石刻:是壹組三幅唐畫卷的石刻。畫軸上畫有蘭花、竹子和石頭,還有許多人寫的詩和碑文。這三幅卷軸是1933年陶然亭中秋節的參與者們創作的。畫家畫了幾百幅畫,吳題詞:“竹是虛心之師。”
3.魁星圖石刻:魁星圖原供奉於文昌閣,魁星圖以“魁”字形形成,為魁星圖“爭”。這就是所謂的“魁星鬥”。清晨,按照這樣壹個字形畫出的魁星像,頭如鬼魅,腳向上翹起,像紫葵的大鉤。壹手拿著像隗囂壹樣的鬥中間的“鬥”字,壹手寫著,意思是實驗者的名字是用筆定的,但拿著鬥的手是缺的。這個形象是由“克己、自重、修身”四個字組成的。魁星是道教中主宰文運興衰的神。
4.《皆大歡喜》石刻:此石刻原為陶然亭南方丈房前,陳寫於1934年。
5.彩雲圖,彩雲前歌,彩雲後歌:
這是壹套描寫賽金花“壹生”的石刻,共三件,原嵌陶然亭北墻,是石方於1937年所建。
《彩雲圖》石雕有彩雲意象,為藝術大師張大千所創。此畫為範增明長詩《彩雲》所作。範增祥對自己的《彩雲》頗為得意,精心書寫裝裱,準備把它作為家藏之書永久保存。在死後,他的手抄本《彩雲》被當時的收藏家董收藏。1937年,彩雲女主人賽金花去世,葬於陶然亭。借此機會,1934年為陶然亭重建作出貢獻的向董借用這些字畫制作石刻,鑲嵌在陶然亭的墻壁上,以示故都人民對賽金花的懷念之情。
《千彩曲雲》是壹首描寫賽金花生平的長詩,作於光緒二十五年。作者樊增祥在當時是個名人。他對賽生平的許多描述與現實不符。
《彩雲之後》是樊增祥在庚子年後所作《彩雲之前》的續篇,也是壹首長詩。寫於光緒二十九年,即“庚子之變”第三年。
6.趙墓表:此墓碑為偽滿洲國高官潘玉貴為賽金花所立。
7.“市山林”石刻:石刻由石方書寫,署名處:“義海重陽日,石方”。原嵌於貝茨庵東北角的橋臺墻上,1978重修後消失。現在石雕是在原石雕拓片的基礎上臨摹的。
8.梨園亭石碑:立於貝茨庵前院南殿西側屋檐下。此碑為1930年所作,現已磨破,刻為“陶然亭”。碑文出自之手,魏碑風格,筆法剛勁,特色鮮明。遊客們經常把這座紀念碑作為陶然亭的象征,在這裏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