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壹首詩《奏歌》:
這是中國最早的詩體:古典詩詞中的二言詩。按照現在的漢語語法研究術語,全詩只有三個名詞和四個名詞,詩人按照“主謂”結構把這些詞連接起來。這首詩三言兩語描繪了古代勞動人民用竹彈弓射殺獵物的畫面。
根據現代考古學,最早的書面文獻是甲骨文。甲骨文起源於壹種古老的占蔔方式。在古代,人們相信用燒焦的龜甲和獸骨與神靈交流可以得到指示和保護。當時負責占蔔的神職人員被稱為“女巫”。他們需要把占蔔(稱為“占蔔”)的結果用文字記錄在動物的骨頭上,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甲骨文。甲骨文今天被視為無價之寶,因為它具有豐富的考古價值。我曾經有幸看過壹篇從周元考古基地發掘出來的甲骨文,寫的內容被翻譯成現代白話,說的是周武王在伐周的時候曾經調動軍隊,通過占蔔詢問調動是否正確。占蔔圖像顯示,這種轉移可以給戰爭帶來勝利。以下事實證明占蔔圖像是正確的,所以就刻在這塊獸骨旁邊。文章翻譯很長,實際上也就二三十個字,可見其用筆之簡單。這讓我想起了傳說中楚人的祖先祖熊是火神伏羲的後代。他在伐周時擔任“巫”職,在軍中負責占蔔。他經常用占蔔來激勵周的軍隊。最終幫助武王贏得戰爭。這個傳說恰恰說明,在部落聯盟建立之初,最高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自己的所作所為說成是天意,把王權和神權結合起來,使自己的統治變得神秘,恐嚇被統治者,從而鞏固了自己統治的史實。
部落聯盟建立之初,有壹個官員記錄皇帝和高官的言行。這樣的官員被稱為“歷史”。《史記》記載:“倉頡也是黃帝的歷史”,很多人把這作為倉頡造字的證據。但無論如何,“巫”和“史”對中國文學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它們是當時的時代精神,能夠準確可信地傳遞給後人,讓後人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史記》的記載在春秋時期被編成了壹部專門的書,叫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