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所有的烏龜都稱為“龜”,由此衍生出各種與烏龜有關的故事或成語。人們經常把烏龜和海龜相提並論。其實在中國的世界裏,龜真的和人息息相關!早在商代,我們的祖先就用龜甲來預測吉兇,刻在上面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又因為龜的壽命較長,所以把“龜”視為長壽的象征;長期以來,甲魚是人們最喜愛的美食之壹。目前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龜類約有200種,屬於爬行動物目,而臺灣省的原龜有5種,都屬於隱頸龜,即頭部可以直接完全縮進殼內。這五種原生甲魚可分為兩類:壹是臺灣省甲魚,屬於鱉科,俗稱甲魚、團魚或龜,因其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而受到水產養殖的青睞;另壹種是Zetortoiseridae,包括斑龜、木棺龜、金龜子龜和食蛇龜。斑點龜是最常見的壹種,而食蛇龜比其他三種龜更適應幹燥的棲息地。
我們要怎麽區分龜哥和龜哥呢?從外形上看,龜鱉類最明顯的區別是龜鱉的骨盤上覆蓋著角質化的盾,與骨盤交錯排列(圖1),而龜鱉的皮膚是柔軟的,而不是盾。其次,龜的骨板上沒有邊緣板,其肋骨伸出於肋板的外緣(圖2),而龜的外骨骼被邊緣板包圍;另外,龜的脖子和吻部更長,吻部看起來像豬鼻,這是龜哥和龜哥在“外貌”上的區別。除了外形和外貌上的區別,烏龜的尾巴比烏龜的短。
俗話說“龜笑龜無尾,龜笑龜皮糙”。雖然烏龜並不是真的沒有尾巴,龜甲也是角質化的盾板,但並不是真的皮膚。但是,從這個傳記中,我們可以看出龜和龜和微笑的區別。想更深入了解海龜種群的讀者不妨去博物館看看,“海龜展”等著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