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誰能解釋壹下元旦的由來?元旦外國有什麽節日嗎?

誰能解釋壹下元旦的由來?元旦外國有什麽節日嗎?

元旦的起源

在現代,元旦是指壹年中第壹年的第壹天。自從西歷傳入中國,元旦這個詞就被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歷年被稱為春節。

在那之前,元旦總是指農歷新年的第壹天。元的意思是“早”、“始”,但指的是“天”。元旦統稱為“初日”,即壹年的第壹天。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人民* * *和國歷采用公元紀年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分兩個新年,並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正好在農歷新年前後,故將農歷正月初壹改為“春節”,陽歷為壹月。

慶祝新年的開始,慶祝新年,可以說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普遍習俗。在中國,它也被列為法定假日。中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采用公歷,將65438+10月1定為新年的開始,稱為“元旦”。

由於世界各國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元旦”的日期也不同。比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就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第壹個開始新的壹天的地方,也是第壹個慶祝元旦的國家。西薩摩亞,在日期變更線的東側,是世界上最晚開始新的壹天的地方。根據公歷,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中國公歷新年的起源

中國新年的日期在不同朝代是不壹樣的。夏朝是壹月壹日,商朝是十二月壹日,周朝是十壹月壹日,秦朝是十月壹日。到西漢初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歷,恢復了夏歷,即農歷,將二十四節氣以正月為壹年的開始定入歷法。後來的歷法雖經歷代修訂,但仍以太初歷為基礎,以夏歷的孟春正月為壹年的開始,正月初壹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壹天。

辛亥革命後(1911),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華民國政府。各省省長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討論日程表。會上達成“是夏歷,故宜農;來自公歷,所以我統計了* * *知識,決定用公歷。公歷1被定制為“新年”,農歷正月初壹被稱為“春節”,但並沒有正式命名和推廣。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通過了公歷紀年法,將公歷1的日期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並規定春節放假三天,讓人們熱烈慶祝農歷新年。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的過年禮儀習俗經歷了萌芽、定型、裂變、轉化的發展過程。

先秦時期,過年習俗處於萌芽狀態。這時,慶祝活動主要是在年底舉行的“臘祭”,以報答上帝的恩賜。《七月詩經》記載了西周新舊交替的節日習俗。詩中所謂的“朋友飲酒,天天殺小羊,上法庭,說長生不老”,是指人們把酒和小羊獻給神靈,以感謝上帝在過去壹年的保佑和祝福。在這個時候,沒有壹個統壹的日子來慶祝,因為總督和國家采用不同的日歷。這是後來冬天農閑時新年習俗的雛形。

過年的習俗形成於漢代。經過戰國末年的社會動蕩,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相對穩定,人民生活情趣高漲,形成了壹系列節日習俗。太初歷法實行後,歷法長期穩定,正月初壹被確立為新年的日期。這樣,原來各地區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舉行的獎勵、祭祀和慶祝活動,逐漸統壹在農歷正月初壹。隨著社會的發展,從漢代到南北朝,正月初壹拜年的習俗越來越激烈,燃鞭炮、換桃符、喝屠蘇酒、守歲、賞燈籠等活動都出現了,使新年成為中國第壹個大節日。

新年習俗始於唐代。唐代是壹個思想文化繁榮的時代,也是壹個國內外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新年的習俗逐漸從祈求報紙、迷信和放逐的神秘氣氛中解放出來,轉化為壹個娛樂性和儀式性的節日。元旦燃放煙花不再是驅鬼辟邪的手段,而是壹種歡樂喜慶的方式。過年的重心從祭神轉移到娛人,轉移到人們自己的娛樂和享受生活。因此,可以說,只有到了唐朝以後,新年才真正成為全世界歡慶、億萬人歡慶的“節日”。

新年的習俗被轉化到了明清時期。這種轉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禮儀性和娛樂性加強。新年裏人們互相拜年,達官貴人互送名帖,或在家祭奠。普通人也講究“禮尚往來”,互相送禮、拜年。二是娛樂性進壹步加強。新年期間,耍獅子、舞龍、表演、講故事、踩高蹺、滾軸劃船等娛樂活動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北京人逛工廠,廣州人逛花市,蘇州人聽寒山寺鐘聲,上海人逛城隍廟...各地的娛樂活動各有特色,各種娛樂活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此時的過年習俗完美融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集中展示我國幾千年風俗文化的民間集市。

中國的過年習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盛行於赤縣、深州,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中,鑄造了每壹個華夏子孫的靈魂。在中國新年期間,農歷年底回家與親戚團聚,祭祖,吃餃子,拜年和欣賞燈籠已經成為中國人的壹種普遍習慣。

中國新年的習俗也傳到了其他鄰國,如日本、越南、朝鮮、韓國等。他們用和我們相似的方式慶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