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當夜輝,促織東墻;宇恒指孟冬,群星傳神!千年染雜草,季節驟變;在秋蟬的樹林中,神秘的鳥兒平靜地死去了?昨天是同門的朋友,高舉六檁振動;如果妳不想聯手,妳會像拋棄遺物壹樣拋棄我。南北有鬥,牽牛花不負軛;好沒有堅實的巖石,假名字有什麽用!
《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的壹部佚名作品。主要描寫夫妻朋友之間的相思,下層知識分子的辛酸。它是壹組內容和風格相同,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生動,敘述簡練,抒情氣息濃厚,韻味豐富的成熟的五言律詩。蕭統《南朝昭明文選》最早被標註為古詩十九首,後來才成為題名。鐘嶸的詩被贊為“溫柔美好,哀怨深遠,驚心動魄,幾乎可以用壹個字來形容。”這組古詩對後世五言詩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是第七首,抱怨朋友和達官貴人以後互不引用,所以壹事無成。全詩格調低沈,景物悲涼,字裏行間彌漫著人生的挫敗感。
這是壹篇秋夜的即興創作,所以開篇是從秋夜的景色寫出來的。“明月當夜照,促織東墻。”壹輪秋月高掛天空,皎潔流光,這就是妳能看到的;東墻前,蟋蟀在悲啼,這是我聽到的。朱雲說:“時間序列的悲傷無非是秋天;秋景的傷感無非是夜,就從秋夜說起吧。”(《古詩十九首》)皎潔的月光引發了詩人的惆悵,使他想起了名句“明月幾時明”......《詩經》中的“我又累又悲”,於是他發出了沈重的嘆息;東墻下蟋蟀的鳴叫,似乎在回應他的嗟嘆,又似乎在惋惜時光的飛逝。由此,詩人的心情更加沈重。他陷入了這樣壹種荒涼和沈默的狀態,仿佛他已經忘記了自己和世界...不知過了多久,他忽然醒悟,發現“玉衡指孟冬,群星傳神!“原來,上弦月已落,北鬥七星的鬥柄(玉衡)已指向孟冬的位置,最後的秋天已經結束,冬天已經來臨,空中無數的星星在閃耀,夜已經很深了。詩人還在仰望天上的星星,突然他感到寒冷。露水已經打濕了他的裙子。”千年染雜草,季節驟變;在秋蟬的樹林中,那只神秘的鳥舒服地死去了?“低頭看著地上的物件,詩人不禁心酸:秋露已經很重了,又要‘白露換霜’了;蟬的鳴叫已經微弱,它的生命即將結束;燕子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也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詩人更清楚地感覺到“季節突然變了”。他怎麽能不為自己功成名就而苦惱呢?
這種對節序流逝的感傷,自然引起詩人對人情變化的慨嘆:“昔日是同家之友,意氣風發;我不想聯手把我像遺物壹樣拋棄。“從現場抒情到旁白,無聲無息,不著痕跡,渾然天成,渾然壹體。以前和自己壹樣卑微的同學,現在都驕傲了。他們像天鵝壹樣在翺翔,他們不再在乎他們的親密友誼。他們拋棄了我,就像行人拋棄了他們的腳印。詩人不禁義憤填膺:這個世界好冷;這個世界就是這麽不平!真的很離譜,但是又有什麽辦法呢?
詩人偶爾怨恨地擡起頭,看到天空中“多少星星生動”的景象。他不禁為之氣惱:“南北有爭,牛負軛;好無堅石,虛名何用!”原來他想起了《詩經·瀟雅大東》中的名句:“渭南有筐,不能播;渭北有鬥,不能舐酒。”“如果我是矮牽牛,我就拿不下盒子。”這意味著南天有壹顆簸箕星。雖然它的形狀像簸箕,但它不能用來提起大米和清除谷殼。北方的天空中有壹顆鬥星。雖然它的形狀像勺子,但它不能用來舀酒漿。看牛郎星。雖然它的名字叫牛郎星,但它不會拉車。這些明星都是名存實亡,就像“同學”有“同學”之名,沒有真正的友誼。誠然,沒有像大石頭壹樣堅固的友誼。這個假名有什麽用?詩人借題發揮發泄怨恨,詩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結構非常緊湊,過渡極其自然。全詩分為三個層次。以下八句“明月當夜照”,描寫秋夜的景色,在景物描寫中表達了傷感和壓抑的感情;“我以前是同家的朋友”下面四句是事實敘述,敘述中義憤填膺;下面四句是詩人的感受,充滿了人生的失意。全詩層次分明,抒情氛圍濃厚,感情感人。馬茂元先生說:“這三個部分,正如鐘惺所說,‘看似互隱,實則可以相通。’寫風景從視覺到聽覺,從聽覺到想象;因為“玄鳥安息”的思想,與“同門好友”相連的“高舉振六”,是從客觀事物到主觀感受的過渡;詩人對於「同學」的「棄我如遺跡」是什麽感受?他用南麂、北鬥、矮牽牛的名字來比喻沒完沒了的來往,也把主觀感受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大自然的改造和自始至終的呼應,非常準確地反映了思維活動的過程,使得詩的結構極其完整,看不出任何人為的痕跡。正是在這些地方,古詩詞取得了成功。”(《古詩十九首初探》)
這首詩不時用比喻和典故來推陳出新,尤其是南麂、北鬥、矮牽牛這壹組,既是《詩經·大東》中的典故,也是眼前所見的秋夜景象,而且專指同窗忘恩負義之事,針對性強,新穎貼切,十分耐人尋味。此外,為了加強感情的強度和濃度,全詩使用了許多感嘆詞,如“為什麽星星這麽生動!”“季節突然變了!”“神秘的鳥安詳地死去了!”“假名字有什麽用!”仿佛直接面對面聽到了詩人的嘆息,我是多麽的平靜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