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壹本書的歷史

壹本書的歷史

壹、中國歷史上的第壹部書中國歷史上的第壹部書是《易經》,也叫《洛水胡圖洛書》。

易經是中國古代的壹部神秘作品。因為它流行於周代,所以被稱為《易經》,被儒家奉為群經之首。從其編排風格和文字內容來看,是壹本占蔔之書。本文討論的是博大精深的易經,包括易經和易經。在古籍中,只有“連山”和“鬼藏”這兩個名字(是否存在)是不討論的。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李斯偷偷將《易經》收入《醫蔔》,幸免於難。關於《易經》的作者,《史記》說是“文王作《周易》”,所以古人大多認為《易經》是周文王根據司馬遷的理論寫成的,但今人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書寫得很早,文字的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春秋戰國時期《易經》的內容不太好讀,所以古人專門寫了《易經》來解讀。我們今天說的“易經”,通常是指易經和易經的結合。

有人認為《蔔筮之書》的性質並不能掩蓋《易經》作為壹部巨著的價值。占蔔源於人類解釋世界的欲望,哲學的萌芽源於原始宗教。易經為此提供了壹個很好的例子。

在中國哲學中,陰陽相互制約、對立統壹的基本理論根植於《易經》。後世從《易經》發展出復雜的哲學體系,儒家和道家的理論明顯受到《易經》的影響。

現代人從《易經》中解讀出哲學、政治、歷史、軍事、民俗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價值。根據李周的記載,占蔔有三種方法,易經只是其中之壹。另外兩本書《連山》、《歸藏》已經失傳。

易經受到後來許多研究者的高度贊揚,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當時被認為是淵博的學者。周易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學派:義學派和象學派。

義學派註重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學派註重用《周易》占蔔。前者如東漢的弼、北宋的程頤,後者如西漢的、北宋的邵雍。

像大家熟知的《呼圖洛書》、《太極圖》(包括陰陽魚的圓形圖案),都是原本《易經》中所沒有的,後人根據自己對《易經》的理解進行了補充。

二、推薦壹本關於歷史的書,萬歷十五年。

明朝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原本是中國歷史上極其普通的壹年。作者以當年前後的歷史事件和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為中心,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近代中國應該吸取的經驗教訓。作者以他的“大歷史”概念而聞名,這壹概念在本書中已經出現。"敘述可能很詳細,但結論應該離近不遠."該書自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萬歷十五年》這本書,意在闡釋16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歷史背景,即尚未與世界潮流發生沖突時的側面形態。這麽大的歷史敗筆,可以保證沖突已經開始,絕對不可能恢復舊的狀態,這樣就給中國留下了壹個翻天覆地的徹底創造歷史的機會。

改變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

這是壹部對當代中國人具有重要意義的經典。其意義在於,這本書為當時的中國人提供了壹種具有顛覆性意義的新的歷史敘事方式。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寫作是意識形態和政治宣傳的壹部分。幾乎所有的史書都是壹個格局,壹個基調,壹個角度,只提供壹個畫面。黃仁宇的書簡直為我們打開了另壹個世界,每壹個讀這本書的大陸人都會被震撼。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原來歷史就是這麽有趣、復雜、豐富,歷史人物也不像我們課本上說的那麽單調、格式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本書就像壹把匕首,撕開了意識形態統治下的歷史書寫的鐵幕。《萬歷十五年》出版後,“中國史學界精神煥然壹新”,中國人的歷史閱讀翻開了新的篇章。毫不誇張地說,萬歷十五年後,中國大陸進入了壹個撰寫和閱讀史書的黃仁宇時代。

關於這本書

《萬歷十五年》是壹部改變了中國人閱讀方式的經典。它是美籍華人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壹部著名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壹。它融合了黃先生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和學術經驗,首次以“大歷史觀”剖析明代社會的癥結,觀察近代中國之路,發人深省。

這本書的英文版出版後,被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為教材,並兩次獲得美國圖書獎優秀歷史書提名。中文版問世後好評如潮,成為眾多作家、學者、企業家、高校師生的必備案頭書,並入選《新周刊》、《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還有日文版、法文版、德文版。

[簡介]

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西歐歷史上西班牙艦隊出兵英國的前壹年。然而在中國,在這平凡的壹年裏,發生了壹些容易被歷史學家忽略的事件。這些事件,雖然看起來像上壹節,但其實是之前發生的大事的癥結所在,也是未來掀起波瀾的契機。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看來,因果關系正是歷史的焦點,我們偉大的歷史征程從此開始...

三、壹本真實反映三國歷史的書首先,我完全不推薦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壹部很好的傑作,但是現在很多人把它當成了歷史,這很不好。等妳把三國歷史研究完了,再回去當藝術書看。

其次,要說歷史,就要提到陳壽的《三國誌》,比較真實,可惜是傳記性的,與歷史的聯系理解上有障礙,而且因為題材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很多東西缺失和偏頗。

最後告訴妳,沒有壹本書能真實反映古代史的任何壹個時期,這需要大量的形式分析和邏輯推理。呂思勉和易中天的意見很好,可以借鑒。沒有人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三國的真實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