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群友莫雙聞的分享。
我覺得這兩篇文章壹下子讓我充滿了喜悅,然後我就壹步步走了進去。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只能說《道德經》有點像巴赫的音樂。看著很簡單,越看越復雜。這是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的真相。看起來很復雜,最後仔細想想就很簡單了。看起來很簡單,越來越復雜。巴赫是這樣,我覺得道德經也是這樣。
老子恐怕是個有微博精神和微信精神的人。《道德經》5000字,81篇,成為世界各語種中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書籍。歷代有多少人靠這五千字生活?我覺得五千字特別好。我帶研究生的時候,兩年學制至少要抄兩遍《道德經》,壹點都不復雜。如果是5萬字以上就比較麻煩了,何況50萬字。
後來發現壹本50萬字的書,有五六個字是清楚的,但是越是把5000字的書圈起來,越是看不懂。越往裏面看,越覺得總能看到新的東西。生命之書很重要,不僅因為它重要,還因為妳的每壹個生命歷程。因為妳的課程總能與之碰撞,這也正是為什麽音樂比文字更重要,也不能說重要,更容易陪伴人,因為音樂在文字停止的時候開始,在文字解釋不清楚的時候開始。所以妳在不同的年齡打出了同樣的旋律,但妳感受到的聯系卻不壹樣。我想生命之書壹定有這樣的意義。不同的年齡遇到不同的事情。
小學生讀、抄《道德經》,相當於成語、名言。二十多歲抄《道德經》的時候,會發現裏面有些話很有趣,很酷。三四十歲可能要迷茫,六七十歲甚至要變得健康。妳人生的每壹個階段都要與之對應。接下來我就說說《道德經》是什麽,為什麽它會成為我的人生之書。
正道和迷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貪愚之道失,戒智之道正。
只有那些放棄壹切,同時又被壹切拋棄的人,只有那些對壹切都漠不關心,只看到自己無限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根,才有窺視生活壹切細節的特權。這是偉大而艱難的壹步。柏拉圖曾把這壹步比作死亡。“走過這扇門的人,請放棄壹切希望!”詩人但丁在地獄門口看到的這句話,在另壹種意義上也可以寫在哲學的入口處。誰要真正進行哲學思考,就必須放棄壹切希望,壹切追求,壹切欲望。他不能要求任何報酬,也不想知道別的。他只能覺得自己很孤獨,很可憐。為了得到壹切,妳必須首先放棄壹切。這壹步很重很難,和妳踏入海洋,離開最後壹片海岸的那壹步是壹樣的。
-謝林
不要試圖從他那裏找到擺脫我的方法
今天我壹個人去任何地方。
今天的運河就是我。我今天不是運河。
我們應該怎麽做才能達成協議?
——《水頌》東山禪師的禪詩。
兩個寓言(上)
王安石
?太虛無追求,落葉松枝。古今。
?如果妳看到壹朵桃花生出壹個聖解,妳會有自己的疑惑。
英國小說家斯科特早年致力於詩歌創作。讀了拜倫的作品後,他意識到自己在詩歌上不可能有大成就,於是拋棄了氣質去做小說。這樣可以擺脫為了某壹種知識去開其他知識的誘惑。蒙敏睡著了,離開了。郭問他為什麽。他回答:“反駁壞了,有什麽好處?”這樣可以擺脫過去的失敗。
壹個佛法的案例把名為“我”的身體分析為“助根塵”它像烏龜的角壹樣虛幻,像通常所知的“我”壹樣虛幻,像鏡子壹樣虛幻。這也算是很小的自己了。但同時,他們也控制著宇宙萬物,從山川到神秘奇妙的意義,這是圓與無極的奇妙而真誠的心靈所創造的,但這個心是我所固有的。所以“心見性”,“心即佛”。這就等於說,那種真正可以稱之為“我”的“真我”還在我裏面,宇宙萬物都是從我裏面誕生的,“我”就等於造物主。這對人性是多麽有尊嚴啊!不僅是宗教學者,就連像柏拉圖和康德這樣的哲學家也普遍持有相同的觀點。我們先秦儒家的觀點也不謀而合。儒家本來就有“柔柔弱弱”的意思。儒家壹方面繼承了“我屈壹命,則累壹命,俯三命,隨墻而行”的傳統謙讓,另壹方面也將“我”視為“與天地和諧”。他們說:“有形而誠,萬物為我備”,“若能善用人性,則能善用事物;如果妳能做到最好,妳可以贊美天地的教育,並參與其中。”他們肩負的責任是“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繼往開來,萬世太平。”這種“昂首挺胸,繼往開來”的意識是多麽的凝重啊!
——朱光潛
讀《壹到二三裏》
-群友招募
《壹去兩李三》真是壹本好書。第壹眼看到這本書,它就被質樸的封面吸引住了。作為壹個走出村莊的嬰兒,鄉村的氣息永遠不會淡去,我也不想淡去。那是我的根。就像《遠山》開篇的那句話:我來自遠山,等待泥土和山野的氣息。我會永遠記得開拖拉機濺泥的樣子,和朋友在田裏玩累了躺在草地上聞壹鼻子花香的樣子。童年的辛酸,現在想來,也造就了我略顯倔強和頑強的性格。
那時候我有壹個城市夢,希望有壹天,能和家人在城市裏立足。現在在廣州生活了十幾年,經常擡頭看看這裏的天空,看到霧霾。有時候,我想逃離這個城市。“想找個遠離城市的地方,開三分房。”但事實上,無論這個城市多麽灰暗擁擠,還是無法離開。我想也許有壹天,我會回到村子裏,翻修我的老房子,放壹些家具。家具中最重要的是有壹個大書架,裏面放滿了喜歡的書。然後,妳要有壹個茶幾,洗幾個茶杯,閑暇時泡壹壺紅茶,翻幾頁。在小院子裏做個雞舍,養幾只母雞,雞蛋不賣,送壹些給鄰居。也挺好的。
雙喜臨門“那年春天,我放棄了自己的小公司,放棄了七年沒有激情碰撞的地方。”我拿起相機,跑向我想去的地方。也許我想要的只是自由。“天啊~這不就是壹趟離別之旅嗎?
這幾年工作比較忙,總是很匆忙。我是機場和高鐵站的常客。我總是在行李箱裏放壹本書,以為可以在路上看。然而,旅途很累。壹上飛機和高鐵,我就想抓緊時間休息,很快就睡著了。塞在行李箱裏的書經常原封不動的回來,好像出差去了壹樣。想壹想,也是“好久沒完整看過壹本書”的旅行,也是。不僅經濟窘迫,還有工作壓力。只有看看別人的遊記,才能撫慰不安的心。事實上,也許有壹天我會有這種巨大的勇氣,拿起相機幫妻子拍些照片,然後申請壹些資金和老理子壹起去旅行。
看著追風少年華仔的故事,華仔說:他喜歡騎自行車,喜歡攝影。他看膩了家鄉的鄉野山川,卻又離不開。可他哪裏知道:他所厭倦的風景,在我們看來是如此美麗壯麗。其實這可能就是妳看我好,我看妳好。最後大家都沒有珍惜眼前的美景。生活可能就是這樣的矛盾吧?
家是每個人的港灣。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早早起床,花壹天的大部分時間做她最愛吃的家鄉小吃。熟悉的味道從廚房飄來,我的心裏瞬間充滿了溫暖。可是妳知道嗎,孩子不在的時候,媽媽的廚房冷清,平時可能會煮壹點面條,不是因為乖巧的女人沒飯吃,而是因為妳不在她身邊。父母老了,我們離家那麽遠,他們很孤獨。不要只關註工作,經常給父母打電話,或者只是簡單的打個招呼。
三月份開始看《壹去兩李三》,看著看著就想起了壹些前世,也許是因為離家不遠,心中揮之不去的鄉愁只是淡淡的壹抹。感謝雙喜帶來這麽好的照片和文字,好像我的頭被壹股清泉洗過壹樣,亮了很多。
我姓氏的由來
——林彥懷
我偉大的祖先,殷的畢幹王子,是黃帝的皇後,他姓子。子曰殷有三仁人。作為壹個商業大師,我抗議說:“我聽說聖人有七個頭腦。”然後我下令切心臟。我的妻子桂找了壹份很差的工作,避開了森林石房,生了壹個兒子,以她住的地方命名為簡。吳王聞周興商之死,賜姓林。林建,我姓祖也。
東晉至泰寧時,盧琳鎮守晉安,即八閩始祖。到了唐開元末年,十六世林被封為九牧。
宋末,先民從福建遷徙到潮州府普桑山麓,以古塔聞名。第壹代祖先隱居至今已有700多年,我的祖先至今已有23代。
近考血統,雖然幾乎如上。但是,仔細研究的話,很難排名。求職信歷史稀少,口述傳統眾多,也是謬誤。嘿!世界上有學問的人可以教我嗎?
戊子年九月三十日(2008+00.28)
我讀《壹生崇陽明》20111207。
——林彥懷
1,同時代的人,也許直到王陽明高中時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他才讀到王守仁,被人以此為例反駁說:“當妳沒有看到這朵花的時候,它就隨妳的心而死了。等妳來看這朵花,這朵花的顏色壹時半會就明白了。妳會知道這不是在妳的心之外。”因此,王守仁被批判為壹代唯心主義大師,高中的考生也不太喜歡這個“大老板”(且不說教科書曲解了這種說法,作為壹種大眾化的教育,他們極力向“青苗”灌輸唯物主義是正確的世界觀,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世界觀,這顯然是強盜)。
2.陽明的“火”得到了年輕人的認可。最近應該是由於《明朝那些事》作者把陽明寫成了“神”。但對於壹個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儒學大師來說,知道他“狂妄”的事跡顯然不是主流。
3.我對陽明的認識來自我的家鄉。陽明弟子薛侃在本村建“山宗書院”傳播王雪,於是當時的嶺南成了學術界的盛況。薛侃是陽明的弟子之壹,聲望很高。但在近代,除了嶺東地區,很少有人提及。人們說起陽明的弟子,就是徐哀、王龍溪、王艮——對潮州儒學影響較大的首先是韓愈,其次是陽明。
4.陽明的“傳記”是其哲學思想的主要載體。因為是引用和字母,所以它的文字比較簡單。但講的是“哲學”,所以初讀還是很難理解。尤其是壹些在“史明”影響下讀《甄嬛傳》的人,壹開始似乎有心理落差。如果他們缺乏“四書”和宋學的基礎,那麽然而,妳越讀越有趣。不僅無味,而且無法理解。
5.錢穆大師的《陽明學概論》不僅是有興趣的人的入門讀物。
6.“壹生崇陽明”,乍壹看想棄之,以為是“知事”的套路,幽默的話多,史料的選擇有點武斷。然而,我沒能抵擋住對陽明的愛。我看了壹路,後面“挺嚴重”的。作者最出彩的壹點是,他沒有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陽明,而是直接引用陽明的詩詞、文章、語錄,從而在讀者心中構建了壹個陽明“文化觀念”(真的很難用“哲學”這個詞)的模型,這對於讀者來說,以壹種更“正念”的方式去閱讀和理解陽明的壹些思想,是相當難得的。作者功力或寫作思路的原因,作為壹個引子或壹部有點“傳記”意味的書,顯然過於單薄和“片面”(用“片面”這個詞不好)。就陽明學而言,簡單解釋“心即理,良知即良知,知行合壹”,最後提到“四句教”,未免過於簡單。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簡單明了。我想正在糾結於“花開花落”這句話的人,應該能在這本書裏得到壹些啟示。
7.對於從《史明二》壹路走來的讀者來說,讀這本書,放下心態,從“神”到“人”的另壹個角度去認識陽明,是壹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妳是認真讀史的,想深入陽明學,這本書還是不推薦。市面上出了壹本叫《大學者王陽明》的書。上次在書城稍微翻了壹下。好像是比較全面的版本。但是網上的評論有錯別字,我就暫時放棄了這個想法。但是我訂了另壹本書,王守仁的故事。現在我好像陷入了壹種重復閱讀的狀態。如果我喜歡壹個人或者壹本書,我永遠也買不到絕版的書。這對我做壹個普通讀者而不是研究者,無論從效率還是效果上都是不利的。和以前壹樣,我壹個人看了三種胡適的傳記,這次出版的是《除了我還有誰:胡適(上)》。嘿,嘿,嘿...
墨寶的主人在看到嚴槐的《讀王陽明教程》時,有壹點感觸。他隨口說了幾點:第壹,他的人生歷程確實充滿艱辛,這是基於經歷;第二,他學竹,說明他比較笨,不願意放棄道理,這也是後來開悟的性格因素。我在五華五裏塘村住的時候,也是壹片荒蕪的竹林,所以當時也看了陽明的壹段,悟出了壹些東西,特別確信“我心光明”;第三,陽明是儒、釋、道三家結合碰撞的結果,特別是與禪宗結合形成“心學”,禪宗描述“身無善而惡心”;第四,知行合壹是最終結果。生而為人,然後入世,才是真正的君子。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然後去實踐,讓我想起了徐繁成晚年那句“儒教更好”的含義,他學的是印度的精神瑜伽和尼采。@林彥懷
“高易道段”的閱讀與分享
十壹歲?
壹個
這是壹本19世紀日本的書。作者是高島吞象,據報道他非常擅長占蔔。後來他把自己壹生的占蔔活動記載為《高島段毅》,純粹用易經解讀,沒有過多聯想,分析的內容也沒有脫離書信。
錄下來的例子都很準,當然也不排除先開槍再畫靶的效果。
二
易學有千年歷史,流派眾多,有漢代的象數學派、晉代的義理學派、道家易學學派、書學學派、齋藤優子易學學派、心學學派、清代的樸學易學學派。
高島沒有形成派系,所以這本書在目前大學通常介紹的選修課或書籍中不會被提及。他從儒家的觀點逐層推進,分析經文和占蔔意象。
這本書就像壹本教學講義,以清晰為基礎,略有展開,不過分延伸。
三
他對樸蔔之事的純粹理解源於他對《周易》的極大信任。而這種信任,來源於占蔔中的“誠免息”二字,可以縮寫為誠義,神會坦然。
這個過程是不明智的,壹切都是天生的,唯壹的就是陰陽的變化。
在無知的狀態下,與天地自然合而為壹,以獲得自然的開悟,即神的變化,表現在占蔔的話語中。
有人說具體的占蔔方法是恢復漢代的古占法,即以蓍草為占,而高島自己說的是“假紙絞代替蓍草”,所以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誠而無息”,占蔔形式是可有可無的。
四
這本書的例子,
1,為了下大力氣先說出壹個卦的意思,大多以君、父子、夫妻為義。
2,然後對《甄嬛傳》做壹個簡短的分析。
3、總卦之卦的比喻。
4.每篇短文的意思和占蔔的判斷。
5,舉例,如果有人問,本地生意難做,想搬到東京另謀職業,請利用未來。
五
以94卦為例。
口號是:還是往深處跳,不怪。《大象傳》說:往深處跳,可入而不咎。
從字面上看,妳可能會翺翔,也可能會停留在虛無的空間,這都無關緊要。《湘傳》說,不如進。
高島的解釋是,
如果問商家,海運賣貨可能有海浪遇險的因素。也可能是物價暴漲了壹段時間。
今天可能是漲停可能是跌,但是妳買的會漲。
求名,壹舉成名。祝妳好運。
最近中國高雄市長韓國瑜競選得很好,如果要占領的話。
六
這本書很有意思,無論古今中外,相隔200年,每個人都問了同壹個問題:
朋友來了,請利用生意上的起起落落,取得勝利...
當壹位顯要人物到來時,請利用他的運氣...
壹個朋友或親戚來了,他的妻子懷孕了。請邀請壹位男士或女士,您將獲得...
壹個俱樂部的主席來邀請他走運,他贏了...
有壹年在明治,壹個駐英國的使節生病了,他的朋友們很擔心,所以我讓宇易帶著它,我得到了...
朋友來了,最近有個商品可以盈利。請進行壹次占蔔,確定盈虧,並得到它...
有人買古畫求占蔔真偽。
壹個小偷進了房子,問如何找到他。
有人問明治二十八年眾議院的情況。
有人問明治二十七年甲午戰爭的結果和後果。
高島名聲很好,結交了達官貴人,成功預測了整個甲午戰爭,這讓他更加出名。
但大部分書還是基於普通人的疑惑。如果妳有疑問,妳可以去問蔔鈺。
諸如此類,古今中外,問名氣,問生意,問病情,問失物,問家,問少男少女。
翻開書,縱然相隔千裏,時間跨越百年。因為這些問題,親戚朋友,總裁,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卻栩栩如生,就像身邊的同事,電視上的名人壹樣。
這本書讀起來毫不費力,像是壹封長輩的來信,風格略顯原始。展現壹個明治時代,而這個時代可以放在漢唐宋明清。有些人,同樣的人,同樣的猶豫。
?高島尊儒,講孔夫子思想越洋,以文王為道德力量,歌頌文天祥的仁義之歌。這種文化實力和* * *出身的聯系,讓我們更多地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當下的國際關系。
七
額外的員工。
這本書號稱有800個案例,可能有刪節,但實際出版的只有503個案例。我算了壹下。
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