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像孔子這樣偉大的思想家,也是《易經》的狂熱愛好者,孔子在50歲時才有機會閱讀《易經》。為什麽說孔子對易經的熱愛是狂熱的?因為屢次為讀易經而折斷竹簡牛皮帶,那麽壹個熱愛易經的偉大思想家,為什麽要讓世人遠離易經中的占蔔?
這不是孔子對《易經》的否定,而是孔子對占蔔藝術的深刻理解。占蔔術之所以在當時的社會中以壹種極其神秘的形式存在,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極其嚴重,很少有人會讀書,更少有人會了解占蔔術。就連孔子這樣的大思想家,五十歲的時候也接觸過。所以才變得神秘。直接結果就是占蔔師說的都是直白的話,而普通人只能聽結果,不知道背後的原理。占蔔師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占蔔的真實結果,這違背了占蔔的初衷。
孔子曾說:“不取。”其目的是告訴世人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占蔔可以作為當時人們找準自己位置的方法。我們都知道《易經》的占蔔不壹定準確,但我認為這是我們古人的壹種智慧,有利於占蔔者把自己的處境像壹面鏡子壹樣掛起來,以更好地審視和了解自己,讓那些被鏡子迷住的人走出困境。我們對《易經》的理解應該清楚的知道,《易經》並不是要告訴我們什麽。如果是關於知識的書,那麽早就失傳了,因為壹切都變了那麽久。易經告訴我們的是智慧,對我們今天也有很大的學習意義。
我們現在的社會有點太浮躁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看清自己的處境和立場。如果妳處於迷茫的境地,希望妳不要害怕,勇敢的看清自己,找到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