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公遷都雍邑。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他的兒子沒有繼承王位,被封在平陽(今陜西省眉縣)。吳公的同父異母兄弟繼位,即秦德公。德元年(公元677年),秦德公將都城從平陽遷至永義(今陜西鳳翔)。這座不起眼的小城作為秦國的都城已經294年了,經歷了十九代秦君主。是秦文化的發祥地,是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秦人繁衍生息的地方。遷都永義被占蔔:後人飲馬於河,即後人可以東去黃河邊放馬,這是秦國多少代君主的夢想和孜孜不倦的目標,占蔔結果恰到好處。遷都後,郭亮和郭蕊迫於秦國的壓力來到朝廷(梁伯和睿伯來到朝廷)。可見永義雖小,但戰略地位更為重要。梁和芮顯然受到了威脅。秦德公在福知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宗教文化進壹步向東方文明(即中原文化)靠攏。因此,壹個國家的繁榮必須有強大的文化支撐。秦東進的目的是為了擺脫先民的文化烙印,逐漸與中原文化融合。秦德公在位第二年就去世了。雖然主政秦國只有兩年,但他和弟弟秦武公壹起,奠定了秦國幾百年的政治格局和走向。至此,秦德公在秦國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