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唐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唐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道教在唐代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道家理論建設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唐代,湧現出許多道家學者,如孫思邈、程、李融、王玄蘭、司馬、吳昀、李全、、石堅吾、杜光庭等。在道教的教義、教義、修煉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全面的發展。由於唐代皇室的大力倡導,研究老莊在唐代蔚然成風。當時諸侯、儒生、道士紛紛研究、註釋老莊。據不完全統計,隋唐時期關於《老子》的註釋、註解著作近30部。受老莊思想影響的理論著作還有很多,如宣彤先生的《論道與身》,司馬的《坐忘論》等。特別是以程、李融為代表的玄學派,對當時及後來道家學說的發展影響很大。

(2)道教書籍增多,編成文集,正式出版。唐代道教典籍收集整理,在開元(713-741)編成集子,共3744卷(5700卷)。天寶七年(748),聖旨廣為流傳,定名為“開元道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藏文收藏。

(3)道教和道教儀式在唐代得到系統發展。晚唐五代道士張萬福、張繼賢、杜光庭對道士、戒律、教義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增刪,使之更加豐富、完整。特別是晚唐五代的杜光庭(850-933)撰寫的《道教典範全集》(87卷),對道教各主要流派的禮器進行了統壹和規範,對唐代的道教禮器進行了整合。他所制定的道教門派,大部分都被後來的道家所采用。

(4)內仙道教在唐代有較大發展。煉丹術(外煉丹取藥)在唐代雖處於興盛階段,但卻處於衰落之中。因為服用仙丹有副作用,促進仙丹由外仙丹轉化為內仙丹。內丹術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仙術。到了唐代,內丹道教受到焦大的影響,道教書籍相繼出現。比如崔希範的《藥鏡》、吳昀的《南宗師內丹九章》、之桃的《陶真人內丹賦》等等。到了唐末五代,道教內丹術開始流行。這壹時期,鐘離權和呂洞賓是內丹道路的著名倡導者。因此,他所提倡的內丹術被稱為呂中金丹道。後世道教的全真派是尊中和盧偉。

(5)道觀不僅遍布全國,而且規模日益龐大。自南朝道觀制度形成以來,道觀逐漸增多。到了唐代,道觀幾乎遍布名山大市。據《杜光庭(884)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記載,自唐朝建立以來,“寺廟約1.900座,涉及道士1.5萬余人,但不包括王公貴胄、官員、士子、房舍”。其中以供奉老子為主的太清宮、太尉宮、魏紫宮等,規模可與皇宮媲美,對日後道觀的建築規模和藝術有直接影響。

(6)唐代較大的道教流派是茅山派,其次是樓觀派,還有張天師的復興。唐天寶七年(748年),玄宗命有關部門審定張天師後裔,予以封種,以龍振嗣為繼承人,以始祖為太師。唐朝中後期,龍虎山石天道,即所謂的龍虎門,逐漸形成。該派在皇帝的扶持下迅速發展壯大,為宋元以後龍虎山石天道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樓觀學派是繼北魏寇的新道之後,在北方興起的又壹學派。以陜西周至縣樓觀為活動中心。相傳樓觀是殷受關周之命而建的舊居。金永興二年(305),陰的弟弟泰與真陰貴下凡到古樓關,交給道士梁幾卷書寫。晉朝時,樓觀道士很少。北魏太祖年間(424-428),道士殷通在樓觀侍奉馬健大師,道術精進,名聲遠播,深受太祖喜愛。於是侯、尹法興等人紛紛效仿,道士人數增至40余人。後來的王、陳寶池、李順興都受到世人的尊敬。樓觀道士逐漸增多。樓觀道的高峰始於北周。北周皇帝宇文邕,推崇王衍、顏大道士,在廢佛廢道後,大量吸收樓觀道士入渠觀。隋文帝年間,重修樓觀宮,有道士120人,羽飾精致,朝野朝拜。唐初,高祖也非常重視建觀,武德七年(624年)開始關註建觀,拜老子。高宗在位時,樓觀道士殷聞教陰魯大夫太俗太幼。總的來說,樓觀道教從隋代到唐初壹直是北方最大的道教流派,在歷代帝王的扶持下,壹直比較興盛。安史之亂後,方逐漸衰落。金愛宗天星年間(1232—1234),因兵多,建築被燒毀。元代恢復全真路,樓觀路並入全真路。樓觀道家非常重視道德經,道德經是主要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