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遊和軍事。物理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部分,分別是司南、指南針和磁針,都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記載,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磁山地區。
指南針
新浪是最早的磁導。“新浪”的名稱始於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止於唐代(公元665438年+公元08年-公元907年)。因為新浪的古意壹直在不斷演變,與壹系列古代發明結下了不解之緣。
最早記載新浪的文獻是《鬼谷子》,其中寫道:“鄭人取玉,必載新浪之車,因其不惑。”從《鬼谷子》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鄭人為了避免迷路,必須帶著司南壹起“取玉”。
在對新浪的提及中,王沖的賬號最為重要。他明確指出:“新浪的鏟子,扔到地上,就是它的向導。”“勺子”指的是勺子。新浪用這個“向導”表現應該是壹個有磁性的導演。不過這裏的“地”指的是古代機械盤中的“遺址”。機械盤發明於秦漢時期,用於遊戲或占蔔。遺址周圍有24個方位,中央刻有北鬥七星的符號。
指南針的發明應該是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逐漸完善的結果,不同時期的形式應該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到了唐代,堪輿學者的活動相當活躍,他們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於是尋找壹種比磁勺更方便的指點器就成了當務之急。於是導鐵魚或蝌蚪形的鐵指針和水浮磁針就應運而生了。
浮動磁針的制作方法最早見於北宋沈括的《孟茜筆談》。文章說:“方家可以用磁石來針鋒相對,所以可以引導。”這種由專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鋼針磁化方法,由沈括在國際上發表,有力地推動了磁針在風水、航海等領域的應用和普及。指南針已經進入實用磁針階段,裝置方法的研究已經提上日程。沈括綜合研究比較了“水漂”法、“指爪”法、“碗唇”法、“掛線”法的優缺點,認為“掛線”法最佳。“方法是在新繭裏取壹個單繭,用芥子做蠟,放在針腰上。如果把它掛在無風的地方,針就永遠是向導。”現代磁力儀中懸掛的小磁鐵也采用了這種類似的方法。磁針指的精度和西納、指南針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磁針的發明很快導致了磁偏角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