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象征著家庭團聚和家庭幸福。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很圓很亮,這個節日也被稱為“團圓節”。相傳古代齊國的醜女無鹽。她年輕時,對拜月教非常虔誠。長大後,她以優越的品德入宮,卻得不到寵愛。八月十五見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認為她美麗出眾。後來,他立她為皇後,中秋節拜月由此而來。在月亮中間,嫦娥因其美麗而聞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壹樣,容顏如明月”。
中秋節是壹個全國性的節日,但在過去,壹些地方的婦女有自己獨特的活動來慶祝中秋節,如“拜月”。據說中秋節是月亮的生日,月亮被稱為女神。俗話說“男人不拜月,女人不祭竈”。吳有“走月”的習俗,女子盛裝出門,互歸,直至黎明雞啼,月兒猶舞。女子拜月習俗的形成,可能與遠古時期月亮是生育之主的民間信仰有關,壹些地方的拜月活動與尋子儀式相結合就是明證。福建南部和臺灣省的婦女在中秋節有“聽香”的習俗。香爐聽完之後,要麽站著不動,要麽出去,註意偷聽別人的語言來預測吉兇。
月亮是國家和諧和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也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季節上看,中秋節是“秋收節”。當然,現在看起來名義上是拜月,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妳的祖先,還有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團聚的親人。總之,中秋節是壹個團圓的節日,壹個家人團聚的節日。“月亮,現在在海上,天涯* * *在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