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很多民族都有送紅雞蛋的傳統。主要觀點有:產卵神話、吉祥之物、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和邪靈。
1.產卵神話說:
我們的祖先在想象中追溯天地的形成和人類的起源,“卵生”神話的影響可以綜合古籍來概括。始祖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最早見於三國時徐崢寫的《三五歷》:“天地混沌如雞,盤古生其序,壹萬八千歲,天有晴,地有陰……”《史記》中也有商人的來歷:瓦家之女朱蒂,“見鳥落其卵,朱蒂取之,吞之。秦人的起源也有描述:顓頊的孫女織帛時,“玄鳥落卵,女秀吞之,生大業”,是秦人的始祖。正是這種朦朧的對“蛋”的原始崇拜,在民間形成了將蛋與出生、家族傳承聯系起來的傳統文化。而紅色在民間被視為喜慶吉祥的顏色,所以多為紅皮蛋。
2.吉祥之物說:
紅蛋的可取之處不僅僅是單吃,而且“雕蛋畫蛋”的民間手工藝自古就有,在風俗資料中也能找到很多歷史記載。南朝梁宗谷在《荊楚紀年》中記載了“雕雞蛋”的習俗,並有註解:“壹個古代貴族家庭,吃的叫畫雞蛋。時至今日,我依然染著蘭辭的雜彩,依然加雕,交接遺風,或者設置。”由此可知,“雕雞蛋”或畫雞蛋,是染畫雞蛋後送給朋友的好禮物和美食。《中野記》中也有記載,引自宋陳《歲時廣記》卷十五,說明這壹習俗壹直在民間流傳,並逐漸成熟為壹種傳統的民間工藝,成為各種喜慶場合的饋贈佳品,顏色也逐漸演變為最能渲染喜慶寓意的單壹紅色。時至今日,雕蛋畫蛋仍然是壹種民間手工藝。人們已經從對“蛋”的崇拜發展到對紅蛋的喜愛,並將其視為吉祥之物。
3.圖騰崇拜理論:
從考古學的角度可以發現,中國的原始文化中有相當比例是“鳥”的圖騰崇拜,河姆渡、良渚、馬家窯文化中都有大量的鳥紋形象,而古人所謂的“神秘之鳥”,包括後來成為中華民族代表圖騰之壹的鳳凰,都是以未經馴化的原始雞為原型的。所以“雞”就成了現實中人們原始圖騰崇拜的支撐。史記?《秦本紀》中有個吞卵女弟子,其後代大蓮是“真鳥,俗家”。“身體是壹只鳥,會說話。也有雲何手腳如鳥。”這說明秦人也以雉雞為圖騰。從對雞的崇拜,逐漸發展成為紅雞蛋的民俗,滲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
4.生殖崇拜理論:
紅蛋習俗是原始社會人類生殖崇拜文化的遺留。雞蛋能孵出小雞,所以人吃雞蛋就能生孩子。所以古人用“雞”來代替雞蛋。這種基於對雞蛋功能認識的思考,可以從壹系列具體的行為模式中推導出來。雲南鶴慶的白族女青年,春耕前經常去河塘裏討教育。乞丐們手裏拿著兩個煮好的紅雞蛋,在池塘裏洗澡,用它們擦身體,回家後和丈夫分享。紅蛋蹭身的這種行為,和本文開頭唱的民謠《紅蛋壹串臉》很像。那麽,為什麽有孵化孩子功能的雞蛋還要再染紅呢?對此,“生殖崇拜論”也做出了與“產卵神話論”不同的解釋,認為紅色是喜慶的顏色,認為這是對早期人經血崇拜觀念的繼承。這壹觀點在中國的歷史手稿中得到佐證:“據了解,在近代仍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的壹些氏族、部落中,有的認為紅色代表著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是靈魂的寄生之地”(《中國歷史手稿》,郭沫若主編,第壹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版,31頁)。
5.辟邪消災:
紅蛋的習俗也起源於巫醫辟邪、辟邪的應用。古人視雞為百鳥之長,認為其有降魔之功。比如《春秋》雲“虞恒興為雞”;《春秋註》說:“雞為陽之產物,南方之象,火陽為精之物,故陽啼”等。,這些都反映了古人對雞的神性的認識。雞由蛋而來,蛋由雞而生,所以蛋自然也有神性。在舊社會,民間仍然流行用雞蛋占蔔的習俗;古人還認為,每逢喜慶之時,必有邪氣相擾,或有疾病在某些節氣和時辰侵襲人,要註意不要吃雞蛋。比如今天中原、西南壹些地區的“三月三吃雞蛋”的習俗,以及民間流行的新婚之夜讓新人分享紅雞蛋的傳統,可以推斷紅雞蛋的習俗其實來源於雞蛋辟邪的巫術。
綜上所述,紅蛋在中國民間是吉祥之物,有祝福、幸福之意。本文開頭的民謠,是所有親朋好友在結婚或儀式前,對新人壹生平安幸福,對家庭兒孫的最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