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是產生於人類文明“軸心時代”的壹部奇書。它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情報學等學科,可以廣泛解讀。
鬼谷子提出了“哄”、“反”、“內鬥”、“飛鉗”、“哄”、“揣摩”等遊說和謀略的原則和技巧,為兵家理論的理論建構做出了重要貢獻。它所提供的智慧和策略,對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鬼谷子》是戰國著名道士、兵家鼻祖王緒的作品。“鬼谷子”,又稱“做愛的策略”。據說是鬼谷先生之後的學者根據鬼谷先生的言論編的。《鬼谷子》共十四篇,其中十三篇、十四篇(轉完、轉亂)已佚。(說21條,說17條)。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鬼谷子》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壹時期,周朝衰落,沒有實際控制能力。由於社會經濟條件不同,中原各國之間的戰爭日益加劇。根據許倬雲的統計,從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沒有戰爭。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間接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於是出現了壹個新的社會階層,那就是讀書人。他們來自社會各個方面,雖然地位低下,但很多都是有學問有才華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法地理的學者,有的是傑出的政治軍事人才。
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商鞅、申不害、徐行、陳翔、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由於背景和立場的不同,學者們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張和訴求。他們著書立說,爭論不休,百家爭鳴,形成了儒、道、墨、法、陰陽、名家、軍事家、雜家、農民、小說家等諸多流派。
鬼谷子是當時的軍事家,也是活躍在外交舞臺上的名人張儀、蘇秦的老師,俗稱“鬼谷子先生”。《史記·蘇秦列傳》、《張儀列傳》都說是“Xi之先生在鬼谷”,“壹切皆在鬼谷學術命”。鬼谷子因隱居在鬼谷而得名。
受戰國時期頻繁的外交活動和熱烈的“百家爭鳴”的啟發,他曾東渡齊國、魏國等國求學講學。並在齊國留下了他珍貴的講義。
根據長沙馬王堆漢墓1973出土的戰國時期書信,蘇秦大約與燕昭王同時,張儀與秦惠文王同時,蘇秦的活動時間比張儀晚二三十年。
他們向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說技巧,後來成為著名的外交活動家,在連橫合並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為《鬼谷子》壹書的問世創造了條件。
百度百科-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