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2008年5月19日,武漢大學閻長貴教授應邀在武漢大學作了題為“日本書籍中的神世界”的華大古代史學術講座。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老師參加了講座,講座由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郭濤主講。
講座開始時,閻長貴教授介紹了本次講座的內容。
幾年前在德國與查迪安和馬克合編的《中國早期的生活與文化》壹書中的壹章,該書的英文版大約兩年前已經出版,中文版也即將出版。閻長貴教授指出,“日本書”是文獻記載中沒有的,是壹個新發現的知識範疇。最早見於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者發現其中壹張簡牘背面寫有“日書”二字。1981年,考古報告出版了日本書,直到1991才完成了系統的整理工作。目前已發現20-30批日文書籍,橫跨楚、秦、漢,地理上分布在東西南北,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湖北、湖南壹帶。
閻長貴教授認為,日語書籍類似於古代書籍或叢書,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實用文本。用壹個後來的概念,日本的書和明清的書差不多,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都還有。萬用書每年出版壹次,也叫歷書。但日語書籍的內容在時間選擇的範疇上並不局限於“望日”,有的更豐富。
,包括神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麽?閻長貴教授采用了比較的方法來解釋。和上帝是壹對對立的範疇,這叫自然。人死後就成了,這是人與自然的對立。死後有和諧,有些是無形的,像氣,人死了就飄走了。這就叫神,和靈葬在壹起,就叫。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神被認為是壹種優越的、善良的、積極的力量,而相對來說是壹種低下的、邪惡的、消極的力量。壹切超自然的、超人的、人文的力量,都可以視為神。根據日文書籍中神的分布,壹部比較完整的日文書籍通常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是《建拆》《林聰》等具有壹般性質的典型日文書籍,第二部分是以具體占蔔為中心的書籍,第三部分是雜抄。雜抄與占蔔無關,有的與早期風水有關。
講座現場
壹、日本書籍的形象和分類
閻長貴教授說,
關於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上帝形象,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看不見的觀點和看得見的觀點。日本圖書采用重要性理論。日本書裏的神和《山海經》裏的神是壹樣的,《韓曙文藝誌》的幾本書裏只有《山海經》幸存下來。研究《山海經》,我們把神看成是復合神。其實不同的動物(如馬頭、牛身、狐貍尾)放在壹起就是壹個復合的形象。可惜現在已經看不到山海經的原圖了。那麽日本書中的神是什麽形象呢?日語書裏有個例子,“壹個房間裏的每個人都不能呼吸,不能動,就像壹個神在他的房間裏”。也就是說,如果壹屋子的人不能呼吸,不能動彈,那是因為他家裏有壹個神。“挖壹口泉,有紅豺和馬尾狗頭,煮著吃很好吃”,意思是挖壹頭紅豬,壹條馬尾巴,壹個狗頭,能煮著吃很好吃。
閻長貴教授特別強調,在神的分類上,文獻壹般將神分為三部分,即地理和人類,但為了研究方便,現代學者采用了三部分或二部分的方法。三分天地,即人地;這兩點和陸地面積放在壹起,統稱為自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分類的目的只是為了方便今天的學者,未必符合古人的觀念。除了“掌管建設國家、人民和土地”之外,還有其他的情況,比如“用蠍子拜天神”,天神應該是至高無上的神;“以真柴祭日月星辰”,日月星辰為星辰;“為了拜中學老師,雨老師自給自足”;“以血報國五祭五嶽”是壹種國土面積;“用浣熊犧牲省內山川,犧牲四面八方的壹切來掙錢,赤手空拳享先王。”前三個是指天的部分,後兩個是指地的部分,最後壹個是指前王,是人的部分。這三個類別中實際上有七個子類別。
二、天帝、神與百:日本書籍中的等級結構。
閻長貴教授說,在中國傳統的神靈中,天或皇帝往往是以至高無上的身份出現的,地位高或至高無上是世界上的第壹層次。在日語書裏看到很多書。
“天道”的記載,如“春三月,甲乙不能殺,故天道是張”。這裏的“殺”是指春天,這兩天不允許A和B,因為這兩天是天使成長的時間。在這份文獻中,還不能確定這壹天是自然之日還是神之日,但在Ku的帛書中說得很清楚,“唯有天佑,神使;唯天道而行,天道而益之。”這裏的“天”壹定是神天,而不是純粹的自然天。
日本書中也有很多“皇帝”,尤其是孔家坡漢簡。皇帝壹般有兩種。據文獻記載,壹個叫五人帝,壹個叫五色帝。五色帝為藍、紅、黃、白、黑,搭配五行:東藍、南紅、中白、西白、北黑。五帝是指死後成為皇帝的祖先。太昊是東方。西有少昊,南有顏地,北有黃帝,北有顓頊,再配以:句芒、祝融、後土、蓐收、宣明。有趣的是,日本書中的五色皇帝包括狄青、赤帝、黃帝、白蒂和黑帝。如果我們熟悉秦漢史,很容易想到壹個故事。劉邦到了關中後,問了身邊的大夫,問秦人有哪些皇帝。那些醫生告訴每個人,秦人犧牲了狄青、赤帝、白蒂和黃帝。然後劉邦說我沒聽說有五帝啊。為什麽黑帝沒有?醫生無法回答他。劉邦說,我知道,我是來代替黑帝的。
第二個層次是群神。“群神”這個概念直接出現在日本的書裏。比如日本書《壹種睡虎》說“上下同祭,群神享之”。在中國古代神的概念中,並沒有嚴格的區分。秦簡《雲夢虎眠》中的“墻”是專門驅魔的,但在裏面,也有神,比如“什麽不能過分,善害人,以狗箭為丸,行之,見其神投之,而不害人。””“是神的壹種,所以沒有嚴格的神的區分,也是內在的壹種特征。特別是秦墓,有壹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屈肢葬。東方六國的墓葬中,人仰臥,腿是直的。每個人都認為這是少數人的特征,但王子今認為這是讀了日本書後的壹種動力。《睡虎之地秦簡》書曰:“惡者,屈身而坐籃,行而行,立而立。”他不喜歡這四個動作。既然他不喜歡它們,他可以用它們來開車。而伏地與秦人的四肢埋葬有關。
第三部分是百,就是這個水平。孔家坡的日本書上說:“五子不能拜百”,然後又有壹種解釋說:“殷不可行。如果妳進出不到五英裏,妳就會看到士兵。妳可以不祈禱,但妳不能感到羞恥。”壹百意味著很多。在日本的書裏,有名字。因為如果妳想開車,妳必須知道他的名字。如果妳不知道他的名字,妳就不能載他。
在日本書籍中,有壹種感情糾葛。“女人不瘋,歌曲以商業為基礎,這是楊樂遵循的。”當壹個女人瘋狂的唱歌,這就是楊。他說:“不可能晚上進屋,抱著老公玩女人。是假神假狗。”“常隨男女而居,曰:神子順流。”來了之後,告訴女人她是神的兒子,下凡吧。還有壹句話:“總叫人:給我壹個女人,不要辭,要娶壹個神之下的妻子。”“如果壹個人是鳥獸六獸行宮,他就是神的愛人,為男女未入宮而高興。”未入宮的男女,沒有結過婚,沒有經歷過這種關系。這樣的女人想和她結婚該怎麽辦?說:“妳敲鑼打鼓,吵吵鬧鬧,就不來了。”敲鑼打鼓把他趕走了。還有就是:“趙恒說:我要休某月。”如果他這麽叫妳,妳不能答應他。如果妳答應,妳會有麻煩的。
三、軟硬結合:戰國秦漢時期的百姓是怎麽開車的?
閻長貴教授明確指出,古人對待這些神有兩種態度和方法:壹種是祈禱,也就是哄他,給他好吃的。軟的不行,就用硬的手段,攻擊消滅。在楚的《祭佛禱文》中,我們看到的是第壹種軟手段,即向他走來。除此之外,日本書裏廣為看到的是另壹種,就是各種硬手段驅神。神有專文,如九典楚簡《蘇武夷》。他帶著“聶比·梁芳”到武夷的住處祈禱,請武夷給他美味的食物。然後,按時吃了之後,妳好好的呆著,不做傷害。《睡虎地》秦簡中,日書“馬片”為馬神。希望馬神讓自己的馬胖豚、清酒、美白束用這匹馬求神,希望馬神讓馬“開走”。
如何看待?第壹步是知道神的名。日本書裏有很多記載,兇、暴、重、饑、陽、陰、孕等等,都是與類別相稱的。除了類名之外,還有成為專有名稱的特定名稱。比如雲夢睡虎地45號秦簡背面寫著:“總是噩夢的是屠府。”經常做噩夢的人叫土夫,是土夫的專有名詞。除了名字,妳還應該知道他從哪裏來,在哪裏。江蘇高郵邵家溝漢墓遺址出土的木簡上寫著:“明日二更明。”第二個的名字叫天光。“天上的神知道妳的名字”並且知道他的名字。然後,“去三千裏,妳就去,南山窮奇點妳吃”。南山是生活的地方。除此之外,日語書《墻》中也經常提到各種奇怪的東西。我們必須知道房間裏未知的奇怪的東西在哪裏,然後才能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把它們趕走。
此外,閻長貴教授還談到了駕駛的道具。植物中,桃木居多,還有刺。雄性的刺是牡荊。除了植物,還有壹些動物,主要是豬和狗,可以去掉。有壹句簡單的話:“常隨男女而居,曰:神子順流。”那個想捉弄女生,美其名曰上帝的兒子,已經下凡了。妳怎麽能趕走他?他說:“妳用狗屎給自己洗澡,撞到蘆葦就會死。”妳自己用,用蘆葦打這個,它會殺了妳。此外,還有古籍。除了用桃花心木或刺木做劍和箭,還有真的。“恒從男女,看出來,是壹只神蟲的偽像。用好劍刺他脖子,妳就不來了。”這是用真理進行間諜活動。治療手段包括投擲(大白石、鞋子等。),澆水,挖坑,敲鑼打鼓等。
四、來自邪靈:五行學說的流行與日本書界的消失
閻長貴教授強調,日本書籍是古人選擇時間的依據,類似於“老黃歷”。壹天的好壞,跟背後的神有很大關系。九典楚簡日文書是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早的日文書,說的是“五歲不能成大事。”為什麽不能做大事?因為在這壹天,“皇帝用生命造福了本禹之火。”這裏的皇帝,根據古史,可能指舜或禹。皇帝給秦人的祖先壹場大雨,壹天火,使他們受益,所以他們不能做大事。在死者去世的那壹天,做某事被認為是不合適的。我們稱之為“共享同壹天”。《左公九年》:“陳在子,謂之病日。”妳為什麽把兒童節和母親節視為不好的日子?因為根據古史,紫日是商周滅亡之日,毛毅是夏傑滅亡之日,所以紫日和毛利被視為禁忌日,但又是吉祥的,以示敬畏。根據同壹天分享的原則,我們把英雄國王去世的古代日子視為忌日。把祖先去世的那壹天視為忌辰。因此,忌日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特殊日子。
早期的離日規則都有壹個神話背景,最著名的就是拉牛得織女的例子。據《史記·天官本紀》記載,織女是天帝的孫女。因為隔著銀河與天牛星相對,現在重新設定成壹個美麗的愛情故事。所以牛郎織女神話本來是星空神話,後來演變成牛郎織女神話,是中國古代神話之壹。從日本書上看,佩妮娶了韋弗為妻。這段婚姻沒有持續多久。不到三年,韋弗拋棄了佩妮,離開了他。佩妮和織女的愛情悲劇,在當時是婚姻不吉利的征兆,於是這個童話就被作為武神和姬友不適合結婚的背景和依據。日本早期書籍中的童話故事,像佩妮和織女,往往是決定壹天好壞的依據和原則。但是後來,在類似日本書籍的文獻中,就沒有這種童話了。
閻長貴教授認為,日本書籍的建立有賴於成熟的歷法,所以日本書籍的產生應該是比較晚的,而不是早在商代。雖然我們對商代歷法沒有研究透徹,但商代歷法中日期的吉兇可能與日文書籍中的日文文字有壹定的關系。從死者、祖先、英雄的忌日,衍生出性質好壞的不同日子,再逐步擴大。這是日本書裏從神到邪神轉化的壹個來源。這種轉變發生在戰國秦漢時期,結束於漢代以後。從時間順序上看,越早的日本書裏的神越多,越晚的神慢慢消失,變成了邪靈。
什麽是惡靈?現在說邪靈,很難做出更合理的解釋。如何通過查閱古籍來解釋邪氣,眾說紛紜。但是惡靈和神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如前所述,神是具體的,人是為神而死的,神有具體的形象。邪靈是五行衍生出來的虛擬產物,與神不同。上帝是萬物有靈論的產物,上帝背後壹定有東西,有壹個具象和形態。日本的選書制度,從靈到五行,是日本選書原則的重大轉變,即從靈到邪。這壹重大變化見於孔家坡漢簡。
日語書的主要部分是記錄好日子和壞日子,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這幾天之所以有吉兇之意,最初可能是因為現實生活的經歷,很大壹部分是
祖先的忌日和神話中的忌日。換句話說,時間的好壞是由。戰國秦漢時期,五行學說興起,時間的好與壞被賦予了新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時間的好與壞不再受五行變化的支配。原本作為擇日背景和依據而出現的神靈,在五行系統解釋的背景下,逐漸被神魔所消解和取代。五行學說流行後,日本書籍中的神的世界由神和邪靈轉變而來。
(手稿由演講者審閱)
責任編輯:於淑娟
校對:徐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