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歷法以太陽的運動周期為年,以月亮的盈虧周期為月,以閏月來協調年與月的關系。古人根據太陽在壹年中的位置變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氣候演變順序,將壹年分為24段,又分為12個月,以反映四季、溫度和物候。
古代占星家為了用天象的變化來預測世界的吉兇,還把星空區域和地面上的狀態稱之為相互對應,稱為“分割線”。這樣天地融為壹體,某個區域天空的壹些變化直接預示著地面上相應區域的吉兇。蘇靜是永州(今甘肅、陜西大部)的分界線,蜀道橫跨宜州和雍正。“過井”是指蜀道在伊雍極高的山上,人要擡著頭,摸著天上的星星,才能過。
天文歷法相關名詞:
1,28晚。
又稱二十八宮或二十八星,是古人為觀察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的位置。每個夜晚都有幾顆星星。
二十八宿名稱由西向東排列如下:黑龍七宿(焦、康、邊、方、辛、衛、吉);北玄武七夜(桶、牛、女、虛、危、房、墻);西方白虎七夜(魁、樓、胃、常、畢、茍、申);南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朱)。
2、四頭大象。
古人把東西南北七夜想象成四種動物形象,稱為四象。東七夜,似春末夏初夜空中飛龍,故稱黑龍,東官。北方的七夜在夏季和初秋的夜空中出現如蛇如龜,故稱北關玄武;西方的七夜虎,在深秋初冬躍出夜空,故稱西關白虎。南關七夜像壹只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稱南關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