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看過,但我看過郭克拍的《三十二》。這部短短四十分鐘的慰安婦電影,記錄了廣西壹位老人和她中日混血兒子的生活。在這個敏感而悲傷的話題裏,導演沒有誇大命運的痛苦,老人也沒有抱怨生活的不公。相反,她說:
“這個世界太好了,我現在不想死。世界正在蓬勃發展。我會想死嗎?我沒想過。我沒細嚼慢咽。”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再到現在的“八”,幸存者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東西逐漸被人們遺忘,它們存在的印記越來越淺,直至消失。
紀錄片讓歷史變得生動真實,讓很多人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壹些人,盡管飽受苦難,卻依然頑強樂觀。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不錯的紀錄片。我希望妳喜歡它們。
流浪者三部曲
導演:徐彤
徐彤的《流浪、算命、麥收、老湯頭》三部曲聚焦於邊緣人的生存狀態,用非常原始、粗糙的方式記錄了這些小人物的故事。
在算命中,算命師收養了壹個被虐待的殘疾婦女。壹開始她只是想解決自己的性需求,最後卻不忍心把她扔了。他給妓女算命,找他算命的妓女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淫蕩,而是充滿活力,問他什麽時候能打破他的“孤獨生活”。
《麥收》記錄了北京妓女的生活。他們興致勃勃地聊著工作中的各種經歷,仿佛壹個普通的上班族在抱怨自己的客戶。女主角失去妓女身份後,也是壹個孝順長輩的小女孩。
《老湯頭》主人公老湯頭描寫自己在大時代的生活,語言蒼勁生動。
徐彤的三部紀錄片樸實無華,不持立場,試圖向觀眾展示最真實的人物。但有爭議的是,徐彤在拍攝《麥收》時,將拍攝者的個人隱私暴露得過於徹底,而且這部影片的傳播面也很廣,給拍攝者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十二年級
(2005)
導演:周浩
很粗糙,不可否認的粗糙,但是很真實。在學習是唯壹出路的地區,他們的高三生活只有絕望和血腥,天不亮就早早上學,各種尷尬。
他們肩負著農民父母的各種期望。他們期待著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他們的世界裏沒有馬,但沒有人認為他們不發光,也沒有人認為他們的青春不發光。
我在故宮修文物。
(2016)
導演:葉君/曉寒
故宮修文物的工匠,幾十年來只做壹件事。他們修補了歷史的裂痕,把慢生活引向了極致。
在他們手裏,殘破的文物變得完整了,沈寂的鐘表又動了。他們的細心和敬業精神令人驚嘆,精神令人敬佩。
坐立不安
(2011)
導演:範健
壹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兒的夫婦努力想要再生壹個孩子。在他們看來,如果孩子是女兒,就像是死去女兒生命的延續,又是壹次輪回。
他們經常翻出女兒的照片,看到丈夫提到救女兒的時候幾次哽咽。40歲的妻子和46歲的丈夫早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為了再要壹個孩子,妻子打針吃藥吃了很多苦。同時,這對夫婦也有很多“戰友”。這些夫婦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他們把第二個孩子視為已故孩子生命的延續。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這對夫婦的艱難、經濟困難和手術的痛苦,但他們,尤其是女主角,向我們展示了母性的寬容和生命的堅韌。
出生在中國
(2016)
導演:陸川主演:周迅/約翰·卡拉辛斯基
這部中美英合拍的紀錄片很治愈,也很溫暖,老少皆宜。
三弦,三個主角,雪豹達瓦,金絲猴陶濤,大熊貓丫丫,和他們的家人有壹系列有趣的故事。
雖然大自然充滿了危險和未知,但這部電影弱化了弱肉強食的血腥和殘酷,聚焦母愛、萌芽和家庭教育,賦予動物豐富的擬人化情感,同時向觀眾展現了大自然的多樣性和宏大。鏡頭下的動物和景色都極其美麗,非常適合孩子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