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leaf Sutra Bayleaf Sutra(卡納達語:,泰米爾語:)是壹種常見的佛經裝訂方式,起源於古印度,流傳到我國西雙版納傣族,以及東南亞、南亞各國。取棕櫚葉,煮熟,曬幹,用顏料雕刻使其明顯,然後組裝成書頁,書頁邊緣塗上金漆,有保護性的硬底蓋。
月桂葉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雕刻,壹邊雕刻的時候,反面從下面擡起來繼續雕刻,所以兩邊的雕刻方向不壹樣,但是方便閱讀。通常在每片月桂葉“反面”的左上角標註月桂葉子午線的葉數。編目時,盡量記錄總葉數而不是單面頁數,也盡量記錄起止葉碼。
扇貝大致有大中小三種大小,同樣壹本古書大小也會壹樣。各月桂葉孔位置壹致,便於整部經典的固定。壹個經典通常由300到幾十片葉子組成,堆疊高度不同。有時候同壹部經典是幾部經典疊在壹起的,同壹部經典又是幾本書的組合。通常每片葉子的行數是9,10,11,12。
貝葉經以多種語言和字體出版,如緬甸語、梵語、藏語、緬甸語、巴利語、泰米爾語等。各國發展出來的貝葉經的臨摹、裝幀、形式也略有不同,甚至基於臨摹貝葉經的目的不同而產生了各種形式的貝葉經。
緬甸貝葉經
是用緬甸語或緬甸語巴利語刻在貝葉上的貝葉經典。壹片片扇葉疊放整齊,整片扇葉上下用護經夾住。扇貝葉中間等距離有兩個孔,用壹根細木簽上下貫通,固定整個扇貝葉。然後用兩條捆綁繩左右牢牢捆綁,扇貝葉外側用包裹毛巾和絲帶包裹。有些增加了壹個分離葉子的標誌,以幫助讀者分離粘性的葉子。
緬甸語貝葉經的葉碼表示非數字符號,緬甸語文子音的12聲調作為壹組值。同壹套貝葉經包含數部經典,葉碼有時連續標註,有的則以“ka”開頭。通常是先用鐵筆將文字刻在貝葉上,再用天然油塗抹在葉子上,這樣刻出來的文字才能清晰地顯示出來。在緬甸貝葉經中,“kammavaca”是裝飾經典。每株貝葉只刻四行,字體以羅望子籽聞名。壹些華麗的人用珍珠母裝飾字體。
這是11世紀尼泊爾的貝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