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讀易經能告訴我們什麽?

讀易經能告訴我們什麽?

我們知道,古代的文人以“四書五經”為標準獲取知識,培養修養,從而達到傳統道德的自我完善。這“四書五經”到底指的是什麽?對今天的我們有多大用處?現在,我們可以進行壹些討論。

在古代,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些都是流傳了幾千年的經典。它們過時了嗎,沒用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些書雖然含有封建文化的糟粕,但主流是好的。除了少數糟粕,其余都是精華。從古至今壹直在用,以後也還會有用。

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原理要求我們不要照搬壹切封建文化和外來文化,而是要有選擇地吸收壹些“有用”的東西,簡單地說就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如何選擇?怎麽用?實際上是壹個辨別真偽,聯系實際,獲得真知灼見,然後運用到生活和生產實踐中去,指導我們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從而避免走更多的彎路的過程。總結起來就是“擇其善而從之,改其不善”,或者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經典“四書五經”寫出來後並不被視為經典,而是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傳了壹千多年,才被壹個叫朱的人確認為經典。那是在中國的南宋時期。哲學家朱以“學而優則仕,讀書為學”為宗旨,對我國影響深遠的古籍進行嚴格篩選,發現這些書是“修身”的巔峰之作,於是認定其為“經”。

也就是說,從南宋開始,封建社會所要求的讀書人,要從小通過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進行基礎教育,然後才能壹步步進入四書五經的高級教育。

在“四書五經”中,有壹類書有些特別。千百年來,壹直有人把它當作“奇書”,甚至用它來預測吉兇,預測未來,還說它“有效”。這本書就是《易經》,也叫《易經》或《易經》。現在,我們來談談《易經》。

易經中的“易”就是“變”的意思。在“四書五經”中,這本書有些特別,可能要費壹番功夫才能看懂。因為原著中,有很多文字,晦澀難懂。這不是因為古人故弄玄虛,而是因為古代的語言是這種風格,像《尚書》也是這種特點。

《易經》中晦澀難懂的句子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壹,古人的語言習慣與今人不同。他們跳得很大,壹個字壹個字,壹句壹句,省略了很多。要理解它,我們需要上下文邏輯推理,然後填入適當的內容。第二,古人有古人的意思,今人按照今天的意思去理解,顯然是不合理的。這是古今意義不同造成的。有些詞的意思被擴大了,有些被縮小了,有些被轉移了,就是沒有那個意思。第三,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沒有先進的印刷技術,壹本書都是手工抄的,難免出錯。壹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更難閱讀了。

那怎麽才能解決“讀書”的問題呢?筆者認為,只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說,別人講《易經》的時候,不妨聽壹聽。在了解了壹些基本原理之後,理解原文的單詞和短語可能就不難了,完全有可能達到學有所成之後“讀”的目的。

易經原本是壹部感知和理解世界的哲學經典。相傳是六千年前寫的。當然,這只是“傳說”。說真的,這多少有些不真實,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像樣的文字。但是《易經》是周朝寫的,這是肯定的。這個傳說是周文王和姬昌寫的,所以它也被稱為《易經》。即使這樣,也很模糊,因為周朝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了。因此,它留下了傳奇。春秋末期,這本書是老子和孔子合編的,因為裏面的內容,道家的“對立統壹”和儒家的“中庸”都有體現。

其實,壹本“奇書”未必是壹個人的智慧。按照現實生活的可能性來說,應該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個集體裏的人都不是同壹個時代的人。這壹點從易經流傳到漢朝就可以看出來,當時分為兩派。到了漢代,有人把《易經》發展成為占蔔之書。因此,自漢代以來,易經壹直分為兩個系列,壹個是哲學研究,另壹個是占蔔。

那麽,易經是怎麽說的呢?我不敢相信我能把它變得如此神奇。其實易經本來就不是用來“占蔔”的,而是用來了解事物的本質,總結事情發生時如何“應對”的規律。《易經》中的“易”就是“變”的意思。

易經發現世界是壹個結合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平衡體。這些“積極的和消極的”方面是矛盾的、相互依存的統壹體。誰要是破壞了這種“平衡”,就會發生“裂變”,但“裂變”是暫時的,壹定時間後會回到“平衡”。

易經認為整個世界不是靜止的,而是運動的。同時,它不僅僅是壹種“運動”,而是壹種變化。這不僅僅是“改變”,而是發展。所以這種回歸“平衡”絕對不是原來的平衡,而是新的“平衡”。這與幾千年後黑格爾從西方傳播的辯證哲學幾乎不謀而合。很明顯,《易經》本來就是站在樸素唯物主義的立場上看問題的。

更具體地說,《易經》就是從外界因素影響下的“陰陽”平衡狀態來研究世界的不平衡現象。經過壹定的時間或條件,壹系列內在因素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平衡狀態”。這是壹個漫長的過程,中間會有幾次重復,或者幾次反復,但最終還是會再次達到“平衡”。

易經的中心是壹個字“變”。易經,堪稱“變經”。它認為世界上的壹切都不是壹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怎麽改?它認為“無極生極,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行六十四卦”。易經上看到的圖,被壹些人稱為“太極圖”或“八卦圖”,就是根據這個意思展現給世人的。

極限的意思是“極限”,即事物在壹定範圍內的存在狀態。儀器是事物的表面狀態;形象是事物在大範圍內的狀態;占蔔是小範圍內的事物狀態。

“無極生極,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打六十四卦”這句話的意思是從事物的根源、趨勢、頂點,從事物的狀態分類、分層的“橫向”方向來衡量變化(無極生極,極生太極)的過程。

有壹個詞要註意,那就是“演技”。為什麽從八卦到六十四卦,都叫“演”而不是“活”?這與《易經》的“易”密切相關。所謂“演”,就是“變”。根據“變”的規律,我們可以從六十四卦繼續“玩”,形成壹個數字鏈,即128-256-512-1024...其實今天的電腦和雲盤都是按照這個規律打造的。也就是說,“太極圖”或“八卦圖”只是其原點的壹部分,還可以向下“無限延伸”。這個延伸也包括了全世界。

極限其實是存在的壹個“度”,或者說是萬物的極限範圍。“從無極到極,從極到太極”是指事物存在的過程不是恒定的,而是壹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盛”的過程。也就是達到“頂峰”的意思。達到“頂峰”後,會有壹個“質”的裂變,然後從“無到有再到泰”,周而復始,但不是簡單的循環,而是壹個臺階、波浪或螺旋。顯然,這是壹個曲折的“縱向”演變過程。

“極生兩器”是指在每壹個“極”中,都有兩個因素操縱著“變”的過程。他們是壹對“敵人”。壹旦相遇,就會迸發出火花,產生能量。原來兩者性質不同,相反,壹旦結合起來,就會“打起來”,這樣的新體系就會“動起來”。原來兩者結合起來,就成了創造“改變”的動力。

這兩個矛盾的因素,壹直是啟動“改變”的動力。二者壹旦結合,就會“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最終達到“泰”的頂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完全“主動”的,沒有人閑著。當它們的力量平衡時,事物處於穩定狀態。當它們發生變化時,或者說當它們發生變化時,事物就處於壹種混亂、動蕩甚至毀滅的狀態。

這兩個對立的因素在《易經》中被稱為“陰”和“陽”。易經認為事物的構成是陰陽的結合,它成為壹切變化的動力。世界上的壹切事物,任何現象從無到有再到“過”的過程,都是由這兩種因素的結合造成的。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壹旦壹種力量可以調節這兩種因素,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所以,讀易經的目的就是要有這種洞見,然後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為我所用”。

至於陰陽結合,“太極圖”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就是黑與白相交於中心的“圓”。不知道妳看到這個“圈”的最初印象是什麽?妳可能覺得既然是要平分的“蛋糕”,就應該在中間劃壹條直線。為什麽非要把它變成奇形怪狀的形狀,讓兩個半圓都不完美呢?

其實這就是這張圖的高明之處。說明事物的發展不是壹條平坦的直線,而是壹條不平坦的曲線。這是什麽意思?說明“陰”和“陽”都是不完美的“單”,只有結合在壹起才能是壹個完美的整體。更重要的是,陰陽結合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相互滲透,進而產生新的存在狀態。我們今天的世界不就是這樣嗎?

整個太極圖的意思就是,在陰陽結合下,世界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太有”,再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中心點“陰陽結合”,就是世間萬物都是這樣結合的。沒有其中的壹個,就沒有什麽是新的,也就沒有今天的世界。

因此,“如何結合陰陽”和“如何調和陰陽”的問題應該是《易經》研究的主題,也是壹門人類生存智慧的學問。只要理解易經中“陰陽結合”的原理,把握好“陰陽結合”的時機,調整好“陰陽結合”的平衡,在遇到困難時,就會在新的方向上找到成功的大門。

非正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