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三月,去廬山看風景,就得“認清廬山真面目”,把美好的願望變成快速的行動。我們走快速通道“昌九”公路,從南昌到九江,轉廬山南麓,經林東大佛去托林寺,然後參觀大峽谷。
林東古寺
位於九江市廬山西麓,因位於西林寺以東而得名。托林寺始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是廬山歷史悠久的寺廟之壹。爬上樓梯,托林吉有三個大門,中間的大門是關閉的,遊客和朝聖者只能通過兩邊的側門進出。
金匾兩側有門聯:“相傳震旦佛門之愛始於蓮花會,許金貴人更過虎溪。”入寺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為家人祈福。
殿前壹座“紫羅蘭塔”反射陽光,反射金光,色彩閃耀。藍天白雲下的建築吸引我四處張望,目不暇接。突然,壹個大石碑映入眼簾。近看“日本凈土宗回饋宇都種業障”碑文寫於1937年4月8日。二進是大雄寶殿,庭院寬敞整潔,氣勢壯觀。
2016年6月27日,托林寺凈土園三館開館儀式在此舉行,大佛維修工程啟動。現在基本建設完成了,還沒開業。
殿前,相傳東林寺初建正殿缺木,慧遠大師打算去山上蓋房。有壹天,元恭之夜的夢之山的神告訴我,這裏安靜得足以棲息神。半夜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天亮了,廟前的池塘裏湧出了很多好木頭,解了慧遠大師的燃眉之急。後人把用這種木材建造的寺廟命名為“神韻殿”。木頭噴湧而出的池塘叫“出木池”。不遠處有壹棵六朝松,枝繁葉茂,碩大無比。相傳此松為慧遠所植,真名“羅漢松”。自東晉開始種植,至今已有1600多年,故稱“六朝松”。壹直被譽為“廬山第壹松”。
寺旁有林東文物陳列館,門外有兩塊石碑。豎匾《托林寺》是1987年趙樸初先生在丁卯歲時所寫。橫匾“廬山托林吉”是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於1957年7月1日設立的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邊走邊看,壹塊長方形石板中間的“蓮池”二字吸引我細細品味。太尉楊成武提到。原來,楊成武將軍在1990年10月18日之前,曾到過托林寺,荷塘重修,使他樂於寫作。藏品包括包晗(唐會昌三年)、水草(唐代)、墓塔底座(宋代)、基隆吻(元代)、康有為碑(清代)、石像(西域)等。
“潯陽三藏”中,有陶淵明的好友慧遠、張掖、張權兩位大師。北宋詩人黃庭堅曾有詩贊道:“勝景十八宮,廬山千古清風。元明難抑,與白蓮教淵源相同。”圓明隱居22年,與慧遠大師交往密切。)陶淵明去世後,他與托林寺的關系成了壹段傳奇故事。
明代陶淵明的《聚眉圖》和《聚眉詩》掛在托林寺長蛇軒,表示托林寺永遠不會忘記這位來自外面的朋友。
林東大峽谷
林東大峽谷,林岫郁郁蔥蔥,風景如畫。它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廬山的組成部分。在沃雲山莊吃完午飯,進入廬山林東大峽谷,迎接妳的是虎橋下奔騰的虎溪。在虎溪泉邊,有壹尊栩栩如生的根雕老虎藝術品,是用千年古樟制作而成,看起來令人望而生畏。
這裏的自然景觀是由應時砂巖形成的,其中100多個瀑布和水池常年層疊噴湧,是廬山最大的瀑布群。谷底藤蔓生長,景色秀麗壯闊,古有“廬山第壹峽”之美譽。峽谷由沈睡的雲脊和剪刀峽谷組成。歷經7000多萬年的燕山造山運動和第四紀冰川的U型山谷嵌套,是罕見的集山、河、洞、泉、瀑、谷於壹體的景觀。以佛、道、儒為核心,有廬山始祖匡繼續隱居修仙,佛教凈土宗始祖慧遠講學的講學平臺。
壹路上,我們深入廬山古桃花源口,沿著片石山路走,越走越陡。有壹句話:妳找不到地方得到,也不需要花什麽力氣去得到。無意間來到了陶淵明神秘的故鄉——“陶淵明西麓遺址”。
相傳陶淵明隱居廬山湖西時,在壹塊巨石上刻下“桃花源”二字,並留下。田園生活使他的詩歌繁榮。他每天寫完詩,就在附近的水池裏擦洗硯臺和毛筆,後人把他洗硯臺的地方叫做“墨池”。附近有壹塊巨石,他經常在這個平臺上學習。每年農歷三月,人們都會來到“讀書臺”向五六先生拜年。他們大多祈求自己的子子孫孫得到保護,成為狀元,鄧柯和他的弟弟,這個習俗壹直傳承至今。
圓明西麓故居有“洗墨池”、“讀書臺”、“桃花源”。恍惚中,我看見陶公蹲在洗墨池旁洗筆墨硯臺;擡頭,我仿佛看到了他在閱讀臺前沈默的背影。壹瞬間,我穿越時空,壹種幻覺與古人碰撞。
陶淵明為藏虎溪而建“西麓”,常居潯陽三大隱地之壹的柳承誌旁。他們誌趣相投,壹起寫詩,壹起欣賞風景,體驗世外桃源的生活,在此期間,五六先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比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名句。目前只剩下這個遺址和遺跡供遊人瞻仰欣賞。
白居易初入廬山,遊虎溪,感慨寫下《出山》詩:“晨唱遊仙詩,暮唱魏歌。臥雲坐白石,山中十五夜。隨水出洞,歸巖竹。早晚回來,心是綠的。”從此,生活在當地的旬陽三隱之壹劉成的後人,就稱此為臥雲龍。
相傳匡駙馬七兄弟在廬山建宅修行時,吸收天地靈氣,匯聚日月精華,日復壹日,年復壹年,最後乘鶴翺翔於此,得道成仙。後來,人們把匡旭七兄弟成仙的地方稱為“登高臺”。我們經壽生橋去匡虛寺,(又名景明真君寺)時,在橋頭的石刻上看到“壽生橋”四個字,邊上有壹行小字:“走在壽生橋上活了九十九多歲”。這裏是匡繼續修仙的地方。
漢武帝南巡之際,匡繼續在景明真人,命匡繼續在舊隱居寺。這就是這座寺廟的由來。後人就繼續稱匡廬。宋代以前,廬山壹直被稱為“匡廬”。在宋代,它被重新命名為廬山,以避免宋太祖趙匡胤。
傳說元末,朱元璋的水軍和陳友諒的水軍來到鄱陽湖。康郎山大戰,朱元璋大敗,不得不率領殘兵繞過廬山。途中道路被壹條深澗隔斷,無法通行。此時追兵正在逼近,千鈞壹發之際,錦繡谷方向突然冒出壹股濃霧,將人淹沒在彌漫的霧氣中。壹條龍從天而降,似乎橫跨在兩個懸崖頂之間。
也是道教的“三十六福地”。左邊門道有聯:雲深龍聽瀑,書靜鶴窺棋。廬山剪刀峽是觀賞瀑雲的最佳選擇。峽谷朝北,北風勁舞。瀑雲似銀河傾瀉而下,似平原瀑布,似蒼白的沙幕,有時又似飛龍沖入峽谷。就像前輩感慨的說“廬山真面目,天下第壹。如果妳不相信我,請參觀剪刀峽”。
林東峽谷還有天湖瀑布、五龍潭雙瀑、隱瀑、遊龍石瀑、牯牛潭、龍須泉、水蓮泉瀑、臥佛峰等。遊客們壹起爬山涉水來到這裏欣賞瀑布。美景有回報,山風有波動,陰霾有溢出,美不勝收。
林東古寺總是帶著巨大的悲痛和不知疲倦地照耀著我。壹般看起來就像壹面鏡子反射著月亮,西邊開著花,很清楚南方什麽都沒有。文字讓妳印象深刻,記憶猶新。廬山瀑布壹望無際,影影綽綽,飄飄欲仙。古往今來,人們都把“不識廬山真面目”歸結為多變的雲海。
接近林東是虛幻的模糊和沈重的抽象。林東峽谷的“世外桃源”在我眼裏已經定格為絕佳的美景,令人神往,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