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大占蔔法:古人是如何開始占蔔的?

大占蔔法:古人是如何開始占蔔的?

《周易》壹般認為是周朝的《周》(另有他說),周易是周朝形成的《易經》。

除了周易,還有兩種變化。《李周官純》載:達布“持三變之法,壹是連山,二是歸藏,三是周易。其經皆八,其餘皆六十四。”

也就是說,除了《周易》之外,還有連山易、歸藏易三種卦,這三種卦的數字都是壹樣的,分為八卦和六十四卦。

都說夏朝連山易,商朝回藏易。也有說連山發源於伏羲,歸黃帝(杜預《左傳註》)。可惜連山驛和歸藏驛早已失傳。它們是否在夏商或黃羲傳播,或者它們是否在周代混合,沒有壹致的說法。

《連山》、《歸藏》見於李周,後世許多人懷疑該書是漢代劉欣創作的偽書。如郭沫若認為:“歸藏原名只見於《李周春官書》,與連山、周易合為所謂三變,而”

王家臺秦簡(秦墓號15)於1993年在湖北出土。其中桂藏出身,所以偽造自然失去了根基。

《易經》無疑是壹部占蔔之書。雖然後來的理性主義者不願意承認,但很明顯,否認的理由並不能抹殺流傳了幾千年的歷史存在(關於《蔔筮之書》是否壹直延續到現代的爭論,甚至有人認為它既不是占蔔也不是哲學,而是壹部史書)。

正如李周所說,大補不僅掌管三義,還有三征三夢,都是占蔔術。“以三征三變三夢八命觀國家吉兇,以敕救政府。”

所謂易占,首先需要占蔔,但奇怪的是,雖然易占的技術傳承了幾千年,但在操作層面如何開始占蔔並不清楚。

我們知道,易經現在由兩部分組成:易經包含六十四卦和爻辭;《易經》有十章,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詮釋。傳說源於孔子,其內容自然包含儒家倫理。同時陰陽道等很多教義也有雜鞣。

如果只看易經,沒有壹個字是關於如何開始占蔔,如何解讀占蔔的。其實《易經》中最初的開始占蔔的方法壹直是個謎,有據可查。《易經》裏只有壹段說不清楚。

大燕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之九。壹分為二,像二,掛壹,像三,“shé”帶四,像四,帶閏歸陌生化(lè)。五歲再蹦,所以再剪再掛。

有六種方法可以做到;坤的策略是140中四,300中六,本期日期。兩章共壹千五百二十策,事數也。所以四營成易,十之八成卦。

《易傳》銜接中的這段話是記載古代占蔔方法的唯壹依據,被稱為天下大卦法。

不懂?沒關系。歷代的人對這段話爭論了幾千年,卻不能完全理解,因為確實很模糊,怎麽操作也不清楚。

根據後世(主要是唐宋時期)的研究和文集裏的記載,推導出古代占蔔的占蔔方法,壹種叫“渡”,壹種叫“吊”。

穿越法和懸掛法的操作流程基本相同,只是在細節上有區別。說實話,古代人的嘴炮有點無聊。

我們來看看占蔔用的道具。

所謂蔔筮,蔔筮就是龜蔔,是用龜甲和獸骨的壹種方式。很多廣為人知的甲骨文都是龜蔔的產物;賈是竹字頭,可見用的是木制道具。從字體上看,最開始可能用的是竹子,後來壹般認為是草(shě),所以這種占蔔方法也叫“賈”法。

《左傳》有句話叫“蔔筮短於龜長”。商周時期的古人可能既有占蔔,也有占蔔。如果占蔔和占蔔的結論不壹致,以占蔔的結果為準。

所謂蓍草,還有傳說生長在伏羲陵和夫子廟的蓍草最有效,這也是壹個故事來聽。

王家臺秦墓出土的隨葬品與竹簡《歸藏》放在壹起,共有60片計算片,截面細長圓形,壹端骨制,另壹端竹制。竹子的壹端用絲線包裹,塗上紅漆。它長62.5厘米,直徑0.4厘米。出土時放在長67厘米,直徑5.6厘米的竹筒中。發掘簡報被判定為占蔔工具。

除了清點籌碼,還發現了23個大小不壹的骰子。大的9件,邊長2.9厘米,小的14件,邊長2.4厘米。(《清華竹簡蔔筮規律初探》,林·,《周易研究》(濟南)2014,第2期)。

根據發掘簡報,“該墓相對年代上限不早於公元前278年的‘白起八營’,下限不晚於秦朝。”也就是戰國末期到秦朝。

可見,除了所謂的蓍草正宗道具之外,至少在戰國晚期,已經開始使用計數籌碼(竹簽),甚至可能使用骰子。後人有說蓍草無效的,真的很玄妙,很神秘。

達宜顏方法是如何運作的?這個過程叫做四營十八變。

四營,即系詞中的“二分二象二”、“掛壹象三”、“四象四”、“歸奇躍象四”。壹般認為這四個步驟就是四個營,但也有不同意見,下面會提到。

這四個營完成了,就叫壹變,再來壹次,就是二變,再來壹次,就是三變。需要三次變化才能得到壹個占蔔。

六爻,所以六次三變得壹爻,就是十八變,所以叫四營十八變。

讓我們再做壹次。

“大衍數五十”,即有五十蓍草。

“其用四十之九”,五十根中取出壹根放在壹邊。也就是說,在占蔔的實際計算中,用的蓍草是四十九棵,總是不需要拿出那壹棵。

為什麽大研的數字是五十?妳為什麽不用壹個?

這些問題在另壹篇文章中討論,就更混亂了。

現在有四十九棵蓍草,下面四營十八變開始。

1,壹分為二,像二

四十九棵蓍草被隨機分成兩把,左邊壹把象征天空,另壹把象征大地。像兩個,象征兩個儀器,分別是陰陽、天地。

2.掛壹個像三個。

從右邊那個拿壹個放壹邊,象征人。三是三才,三才是天地。

所謂的悶嘴炮,就分在這裏了。和朱認為壹個是從右邊取的,而同時代的繼承了孔(唐)和程頤(宋)的觀點,認為壹個應該從左邊取。《郭傳家易說》雲:“隔日數,二儀配似三才。”左邊是天,右邊是地,天數是左邊的數字。

當然,無論是左還是右,對最終的計算結果都沒有影響。

3.“拿四當四次”。

左右壹把蓍草分別以四個為壹組進行計數。“四”是指四個壹組的土地數量。和四季壹樣,象征著四季和四季。

如果把左右手數到底,還剩下1-4(如果壹組數四個,還剩下四個)。

因為壹個* * *左右壹把是48,左邊是1,右邊是3;左邊2個,右邊2個;左邊3,右邊1;左邊有四個,右邊有四個。

4、奇怪到像飛躍。五歲再蹦,所以再剪再掛。

上壹步數剩下的蓍草很奇怪,因為這些蓍草是以四棵為壹組數的,代表四點,所以這些剩下的蓍草象征閏月。

五歲再飛躍壹次,然後兩次,也就是五年有兩次飛躍。再來兩把,也就是左右兩把分別數剩下的蓍草。

PS:關於奇與奇的區別很大。宋代有張載、程頤、郭勇等。以為第二步,拔出來的有三的形象的是“奇”,左右壹把四的算“胡茬”。唐宋以來的主流觀點是,把剩下的蓍草以兩個或四個為壹組來計數是很奇怪的。至於痰,則是手指間夾住剩余蓍草的動作,表示痰勒(本文省略手指間夾的做法,壹是其真實性存疑,二是不影響占蔔結果)。

割草再掛,就是把左右壹把壹把的蓍草四個壹組數,剩下的放在壹邊,和第二步“掛壹個像三個”中提取的放在壹起。為了敘述方便,我們稱之為“壹個變化”。

這裏完成了四個營,也就是壹個變化。

把沒有“壹變”的左右蓍草合二為壹,從“壹分為二,做兩個像”開始,再做上述四個步驟。這是第二個變化。

第二次變換,“掛壹像三”把那壹個和剩下的四個壹組抽出來,我們稱之為“第二次變換的剩余”。

同理,如果妳做了三個改變,妳就會得到“三個改變”。

PS:第二個變壓器和第三個變壓器的操作也有區別。朱認為兩者都和第壹個變壓器壹樣,都要經過“壹分為二,掛壹,升四,歸奇並合”四個步驟,而認為只有第壹個變壓器需要四個完整的步驟,第二個變壓器和第三個變壓器不需要“掛壹像三”。

三變之後,左右蓍草合起來,只有四種可能,36,32,28,24。

在這壹點上,我們可以制定出壹個解決方案。

通過方法,即最後四種可能的蓍草仍以四為壹組計數(即除以四),組數為9、8、7或6。

當它是9或7時,意味著它被楊(-)占據,當它是9時,它是,即它也是動態的。

當它是6或8時,說明它被陰(-)占據,當它是6時,它是老陰,即它也是動態的。

掛法,即利用上述三個數字:壹變、二變、三變。

這三個“額外”只有四種可能:4、5、8、9。其中4和5是小數,8和9是大數。小數為陽,大數為陰。

另壹種說法是,如果4、5、8、9這四個數被4除,那麽4和5被除壹次(即商為1),8和9被除兩次(即商為2),商決定其陰陽,65438+。

第二個論證與大數和小數的論證不同,結論是壹樣的。

若三個“余”中有三個是小數(4或5),則為正動態(即);如果三者都是大數(8或9),則得陰,動(即老陰)。三者不同時,見少者(同三銅錢或硬幣),有兩個大數,壹個小數,得正結果;如果有兩個小數和壹個大數,就得到陰。

以上過程可得壹卦,同樣步驟做六次可得六爻,即第壹爻、第二爻、第三爻、第四爻、第五爻、最後壹爻、第三爻。

如前所述,關於第四營仍有分歧。壹般認為,四營指的是“壹分為二,掛壹,舉四,歸奇組合”四個步驟。另壹種說法是,越界法得到的最終數字是9、8、7、6。不管妳怎麽操作,這四種可能壹定是最終的,這四個數字就是四個營。比如現代國學大師高峰在《易經新編》中說:六爻、九八爻、七六爻稱為四營,即不是由這四營派生出來的。

四大陣營十八變,算卦求蔔真的不容易。與後世的兩種方式相比,銅錢搖卦或梅花易數卦,其復雜性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就像茶道壹樣,喝茶就像喝茶湯,但不是沒有儀式的茶道。占蔔演算的過程也充滿了儀式感。蔔筮前,人們沐浴焚香進貢打坐,蔔筮後,進入椽子燒香進貢。這種占蔔方法不是說現代人不耐煩,古人也很煩。

具體的儀式,朱的《周易本義》有壹篇《易》,講解的比較詳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