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潮汕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潮汕人過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希望能幫到妳,希望采納!

■潮汕人出門的習俗

著裝——城鄉人出門辦事、做客都講究著裝整潔。如果妳是壹個新的客人或參加壹個節日,妳應該穿最漂亮,最及時,質量最好的衣服。農村人稱之為“做皮衣皮褲”。20世紀60年代以前,農民去集市做生意,大多是光著腳。8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帶著鞋子和襪子去集市做生意。年輕的男女老少出去走親戚時經常穿新衣服。

過去,人們去集市時總是帶著菜籃子和籃子。帶著親戚送的花籃和藤籃。比如旅遊,平民用包,有的用水布當包,有錢人用藤莢和行李箱。解放後,人們在時裝上使用軍用背包和錢包、女式花手袋和塑料皮包。80年代以後,各種手袋、背包、行李箱開始流行。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們出門都是步行,坐長途船。算算距離,以10裏為壹家店,壹般走壹個小時。轎車是富裕家庭的交通工具。在城鎮裏,有許多轎車商店供人們使用。官員貴族坐四人大轎子。壹般有錢人坐兩人擡竹轎子,新娘結婚坐轎子。解放後轎子就廢棄了。這個地區很少有牛車,也沒有馬車。解放後,駐軍壹度有馬車,後來被汽車取代。

20世紀以前,內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和篷船,去蘇杭、去海南、出海靠雙桅紅頭船。汕頭開埠後,門戶大開,外國船只紛至沓來。有許多外國、海外華人和國內航運公司,小型船只也用於內河。到了30年代,水運發達,人們出國南北方做生意,坐的船多了,紅頭船退位了。潮汕鐵路於1904開工建設,1906建成通車,成為汕頭與潮州的交通大動脈。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市縣普遍修建了汽車和高速公路,1933修建了汕頭機場。至此,海陸空交通完全暢通,有錢人和商人以此作為交通工具。黃包車(人力車)在清末民初成為城市道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短距離還是要靠步行。解放後,出現了大量的自行車,市區也出現了許多腳踏三輪車。到了六七十年代,汕頭已經成為自行車密度最高的地區。80年代後,汕頭陸海交通全面發展,摩托車也成為全國密度最高的地區。公路交通和城市公共汽車也逐漸發展起來。無論長途還是短途,坐車、坐船、坐飛機出門已經成為人們的壹種習慣。平原地區過河以前靠渡船,解放後才開始建橋,農村的小渡船很少。

告別——所有親友遠行,必有告別。很多潮人出國謀生,遠離故土,在將要歸來的時候,往往多愁善感,或互贈紀念品,或寄錢路費,或送水煮蛋、甜丸風,提醒他們,要求他們壹切,世俗人情,最好。以前有壹種“父母在,不遠行”的觀念。現在交通方便,大家都以事業為重,觀念也在逐漸轉變。

避免它-在過去,旅行者有壹個艱難而危險的旅程,他們中的許多人向上帝尋求建議,選擇吉日。離開時要說吉祥話,避免掉、沈、轉、落等字眼。近年來交通事故頻發,包括司機和乘客,也包括祈求上帝保佑的人和抑郁癥患者。

■潮汕人待客送別的習俗

招待客人

歡迎客人。客人到達時,主人會上前迎接。如果客人是陌生人,主人應向客人的家人介紹客人的身份和頭銜,並招呼客人坐在適當的位置。遠道而來的客人,還有洗臉的毛巾。

敬巖茶。敬煙茶是潮人最常見的習俗,在家裏招待客人也少不了。當客人到來時,不吸煙的人會急於買煙。潮人臉好看。獻煙要用高檔煙。如果沒有高檔煙,妳經常對客人說“對不起”。過去,在農村,農民用煙囪抽煙。客人來了,他們就給他們裝上煙,點上火。遞煙筒時,常常用手掌擦煙筒口,遞給客人。後來有了香煙,他們給客人卷紙煙。在清代,潮人也有敬檳榔的習俗。乾隆《潮州縣誌》載:“檳榔葉總放,親友無酒無茶。不要以為設置檳榔太簡單太慢。”後來檳榔葉稀少,旱煙盛行,尊檳榔的習俗被尊巖茶取代。

送客

農村送客更熱情。每當客人帶著禮物來,主人只收壹部分,回贈禮物。他們很尊重那句老話:“來而不往非禮也。”福建也會被發配到巷子裏和村外。在城市裏,也有這種習俗,但沒有農村那麽講究。

■從潮汕諺語看潮州人的飲食習俗

蠟筆

潮汕諺語是潮人日常口頭交流的壹種形式,是潮人生活經歷和經歷的高度概括和歸納,蘊含著潮人的人生哲學和處事原則。飲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自然在潮汕諺語中得到了廣泛的體現,涉及潮汕小吃、特色美食、潮州人的飲食喜好、飲食禁忌、烹飪講究等等。潮州人的飲食習俗在幽默的潮汕諺語中更加具體、生動、有趣。可以說,潮汕諺語也是探究潮人飲食習俗和文化的壹個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徑。以下將潮汕諺語中關於潮人飲食習慣的部分總結如下,以供方家參考。

1.潮汕諺語裏能找到的潮汕小吃和特產

潮汕小吃是潮汕飲食文化中精彩的壹部分。歷代民間點心師傅博采眾家之長,搜羅各地特產,精心制作,逐漸積累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食品藝術品,也以品種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細、配料獨特、味道鮮美而聞名。其中,著名的品牌都表現在潮汕諺語中:

1.馬勞宮的宗丘——美食必知。

馬勞宮的湯圓,指的是汕頭市升平路頭媽祖宮(即馬勞宮)附近的順德湯圓。因為粽子是用竹葉包裹的,打開吃了才知道味道,所以有這個說法。比喻早已看透人心。因為潮人在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而且南方端午節過後,氣候開始轉熱。所以也有“五月不吃粽子,不敢放”的諺語。

2.蘇南煎餅——嘴甜舌滑

蘇南煎餅是汕頭市澄海區的著名小吃,入口即化,香脆可口。這意味著某人能言善道,善於自誇。

3.京海豆——好嗓子壞牙齒

靜海拔都是揭陽市惠來縣的著名小吃。又甜又好吃,但是因為質地柔韌,牙齒不好的人容易粘在牙縫裏。俗話說,好的都會失去。

4.意大利蛋糕-又大又厚

藝兮糕是潮州市藝兮鎮的壹種著名產品,是壹種松脆的潮州式月餅,比其他地方生產的月餅更大更厚。這是壹個更好的機會或更豐富的收入的隱喻。

5.棉湖酥糖——無飯

綿胡酥糖現在是揭陽市揭西縣綿胡名品,入口即化,不留殘渣。這是比喻沒有根據的談話。

6.老君堂又香又爛——平淡。

老君堂的香氣是腐爛的。潮州下東平路老君堂,姑蘇的香氣在腐爛。質地堅硬堅韌,需要細嚼慢咽,細細咀嚼。余態度強硬。

7.海山的蝦-大插頁

產自揭陽市饒平縣三百門的海山蝦幹大蝦。這樣就有了很大的收入來源。

8.獅子頭鵝-大而優雅

獅鵝在汕頭市澄海區很有名,個頭大,體態優雅,肉質鮮美。俗話說,這是比喻高大強壯的人。

9.潮州撞橙桶

潮州橘在潮汕很有名,個頭大,多汁,肉質鮮美。以前出口很久了。

10.琵琶和柿子與紅色鴨背

赤坭和崖柏地隸屬潮州市潮安縣桂湖鎮。都是有名的水果之鄉,壹個盛產琵琶,壹個盛產柿子。

11.陳喬的奶奶很驚訝瓜溪老人怕麥子。

陳橋和董熙同屬潮州話,壹個盛產黃瓜,壹個盛產小麥,吃久了讓人膩。

12.南盤洲菜頭-疼痛洞

汕頭市澄海區盛產的良種蘿蔔南盤洲菜頭,個頭大。傳說有壹個農民,壹天早上去地裏,發現蘿蔔被偷了,地裏只剩下大洞。面對這樣的場景,老農只能為洞裏被偷的蘿蔔感到惋惜。這意味著重大損失。

13.糯米肥腸脹

肥腸脹滿糯米,即糯米腸,潮汕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種餡料塞進豬腸做成,皮薄餡足,鼓鼓的。俗話說,以貌取人,意思是某人穿得太緊,綁不了四肢。

14.棉湖豆幹-熱單面

棉湖豆幹是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的名產。吃的時候把豆幹放油鍋裏煎,只煎壹面,這樣壹半焦黃酥脆,另壹半還是乳白色鮮嫩,味道獨特。諺語用諧音相關的手法來形容單戀。

15.什麽都做不了。

甜,潮人用糯米和紅糖蒸的糯米年糕。因為不容易變質,方便存放,同時耐消化,能填飽肚子。是以前坐紅頭船去海外的打工者必備的食物。因為漂洋過海出去打工是無奈之舉,所以有此感嘆。

二,潮汕諺語反映的潮州人的飲食偏好

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壹方水土養壹方人”。人們對食物的選擇不僅取決於個人的身體特征、所處時代的條件、周圍的自然環境,還取決於他們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對食物有不同的標準和消費模式。地處海邊的潮汕人對食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

1.大尖冬節黑

尖尖的:河與海交匯處的壹條魚。吳:烏魚,淡水魚的壹種。冬季節:冬季至日。從冬節到年底,這兩種魚最肥。烏魚是潮汕人比較喜歡吃的壹種淡水魚,也很有價值,這在潮汕諺語中有廣泛的體現。相關諺語有“冷黑熱鱸魚”(冬天的烏魚和夏天的黑鱸最豐滿)和“烏魚腮不舍得分享”(烏魚好吃,連不能吃的腮都不和別人分享)。六月烏魚壞了,但苦瓜和烏魚開始新鮮上市,於是又有了“六月烏魚留個口”。

2.鯉魚的喉嚨打草魚的頭

潮人說鯉魚頭和胃之間的部分最好吃,比草魚頭好吃。鯉魚是六月最肥的魚,有貨就是佳品。所以也有“六月谷雨”的說法。

3.冬季甘蔗食病的開始

初冬的甘蔗熟了,吃了不會上火。

4.夜昏東方,眠北方,紅鬃魚,鮮薄殼

東風吹得晚,北風吹得早,正是紅鬃魚和短齒蚌的季節。薄殼是潮汕特產,生長在河口。6月份生長最充分,所以有“6月薄殼——假大頭”的說法。

5.蠶蚌幼蟲-吃酸者

金錢螺和貽貝是兩種貝類,肉少,吃起來不方便,同時也沒什麽可吃的。

6.三四個賣李子的,五六個刮草的

每年三四月份,楊梅上市,人們開始在市場上賣楊梅。但“壹個楊梅,三把火”,楊梅有熱氣,容易上火,不能多吃。因為楊梅不好保存,端午節過後,市面上就沒有楊梅了。即“水梅不過四八,楊梅不過五月”。

每年五六月天熱,人們開始在街上賣草(冷食)。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間商販賣的清熱小吃。壹般都是裝在大罐子裏。有人買了,就用勺子壹個壹個地從罐子裏刮出來,放進碗裏。同時,他們在碗裏切了幾次,撒上糖吃。類似的夏季食物是豆腐。這些都是小企業。所以叫“草豆花,割人參割”(此為小而利)。相關諺語有“別人的草,別人的糖”(別人的東西可以隨意揮霍)、“草熟了,天氣變了”(夏天的天氣多變)、“雲飄南來,草賣了”(下著雨,草賣不出去)等等。

7.三四個桃李,七八個甜柿

3、4月桃、李、柿子成熟,7、8月尤甘、柿子上市。

8.第壹次霜凍,橄欖落入甕中

在第壹次霜凍時,橄欖可以在成熟時收獲。橄欖之所以要裝在骨灰盒裏,是因為它們見風就皺,需要長時間密封在骨灰盒裏。

9.吃魚的愛吃竹莢魚和鯧魚,看戲的愛看蘇六娘。

都說鯖魚鯧魚好,潮劇《蘇六娘》好戲。潮人特別喜歡好吃的鯧魚頭。他們喜歡吃到什麽程度?有“賣田賣地買鯧魚鼻”的說法,誇大了鯧魚頭的美味。

10.食物病菌測試的身份

章魚,螃蟹的壹種,兩端有圓錐形的殼,腳很長。潮人喜歡用生章魚腌制生食,雖然好吃,但是對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

第三,從潮汕諺語看潮人的烹飪講究。

潮州人的烹飪技藝講究色、香、味,其悠久的烹飪文化通過散落在海內外的大大小小的潮州酒樓早已享譽海內外。特別是潮州菜,以海鮮聞名,五顏六色的烹飪材料,魚翅,燕窩,牲畜的內臟和壹些蔬菜,在世界上很少使用。

1.潮州菜的制作方法

潮州菜的三大炒法。炒菜講究“大火濃香魚醬”。潮州菜四種清湯的制作。就是用生魚菜泡在熱湯裏,就像現在吃火鍋壹樣。潮州菜中,湯和泡最有特色。特點是香甜可口,並能保持原有風味。

2.潮州菜的“色板”藝術

潮州菜上菜時,廚師用竹筍、蘿蔔、土豆等。雕刻各種花鳥或將蔬菜放在盤子上作裝飾。所以有“萬姐人頭攢動”的說法。魯管,潮汕地區特有的壹種香菜,被用作菜頭。“姐”字純粹是擬人化的尊稱,不代表是女的。這個諺語比喻前進的人和事物。

3.註意潮州菜的烹飪配料

有“嫩姜陳醋”“生蔥熟蒜”之說。調味用的姜要嫩,醋要陳釀。用洋蔥的時候只需要切碎不用炒,用大蒜的時候需要炒。這些都是潮汕廚師高度總結的經驗。潮州菜也很重視調料。每壹道大菜上桌時,都要配壹道“醬菜”,有時是甜醬,有時是梅子醬,有時是橙汁等等。這完全取決於供應什麽菜。蘸各種“醬料”,味道更獨特。

4.註意潮州宴的菜肴

潮州宴席菜講究飲食的多樣化,葷素搭配。所以有“吃魚吃肉,也要吃菜”的諺語。

參考書目:

中國烹飪精髓王紅作品選

蔡主編潮汕成語集錦。

林倫倫主編的《潮汕方言成語詞典》

蔡《潮汕俗語集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