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元宵節就像壹場狂歡節。女人為了給孩子更多的錢“過橋碰釘子”。
每壹個跨越千年的傳統節日,總會在時間的演變中展現出各種有趣的習俗,元宵節也不例外。有壹種說法認為元宵節的起源與佛教的元宵節有關,但王娟否認了這壹說法。在她看來,元宵節的很多活動早在漢代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存在了,所以這種說法不太有說服力。
就元宵節的各種民俗活動而言,時間大多集中在晚上。王娟介紹,元宵節更傾向於“狂歡”,屬於開放的節日:“中國很多節日都有很多規矩,但元宵節不是。女人那晚可以出去玩,沒有任何禁忌。”
這種習俗即使在理學盛行的宋代也沒有斷絕。王娟認為,這應該與春天的到來和人們希望“生兒育女”有關,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清朝。與此同時,當時流行女子“過橋碰釘”、“送孩子燈籠”,也有此意:因釘子與“丁”諧音,“鄧”與“丁”也諧音,意為“加丁給孩子”以求吉祥。
在我國許多重大傳統節日中,都有許多祭祀行為,但元宵節卻沒有確定的祭祀對象。反而會有壹些祭神的行為。比如,有壹次妳在寺廟裏許願,可以讓戲班在正月十五唱歌來表達妳的願望。“這是壹個感謝上帝的過程。”
“人們總是說中國的農歷新年是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實際上標誌著農歷新年的結束。”王娟笑著說道。
娛樂:取“龍門陣”,祈求來年順利迎紫谷占蔔。
說到元宵節,恐怕大多數人記憶最深的就是“吃元宵”了。然而,據王娟說,元宵節有壹些相當有趣的娛樂活動,但每個地方可能略有不同。常見的有劃船、踩高蹺,比較有意思的是“走龍門陣”:“釘木樁,點各個角落的燈,擺成迷宮的樣子。如果妳能順利出去,那就意味著來年會更吉利。”
在所有的遊戲中,也許最特別的是婦女中的“子嬰姑”行為,這種行為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記載。子姑又叫古琦,在北方叫廁所大媽、坑大媽。古老的民間習俗是在正月十五祭祀廁神子姑。傳說子固原是妃子,嫉妒正房。正月十五在廁所被殺,被封在廁神。王娟說,在歡迎子姑的晚上,女人們會邀請子姑來占蔔有關婚姻和家庭事務的問題。“古代流行的‘請筆仙’,大致就是‘迎子姑’。”
“壹般來說,元宵節的特點集中在狂歡和看花燈。受現實條件限制,不可能每個假期都放假。但我也希望官方能夠倡導和拾起傳統民俗中好的成分。”王娟懇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