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朱元璋為什麽要把南京作為都城?

朱元璋為什麽要把南京作為都城?

在與群雄逐鹿的過程中,朱元璋曾選擇金陵(今南京)作為根據地。金陵地勢險要,北面有長江天險,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金陵四面龍虎,帝王之都”,曾是五代十國東吳、東晉、南宋、齊梁陳、南唐的都城。元鄭智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陷金陵後,改名應天府。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聖旨中稱應天為都城。

但此時的朱元璋對應天並不滿意,所以沒有正式立應天為國都,原因有三:壹是歷史上以應天為國都的朝代都很短暫;二是因為天氣偏向東南,不方便控制全國;第三,應天地處江左,城防有隱患,作為國都不是很理想。

朱元璋出兵攻占汴梁(今河南開封)後,有人建議建立汴梁。朱元璋非常重視,親自到汴梁實地考察。他認為,汴梁雖然位置適中,但無險可守,四面受敵。地形明顯不如南京。但朱元璋考慮到宋朝都城是舊都,當時西北未定,需要將宋朝都城作為運糧、運草、補充兵力的基地,於是借鑒了古代南北兩都的制度,以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京。南京這個名字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使用的。

洪武二年(1369)八月,朱元璋平定陜西,定都之議再起。主要候選城市集中在長安、洛陽、應天、汴梁、北平,大臣們各抒己見,各引古議今。“或曰關中危固,金城天府;或者在洛陽天地,四方朝貢,道路適宜,汴梁也是故都;或者可以說北平元宮完整,可以保存民力。”朱元璋看到大臣們的意見很難統壹,誰也說服不了誰。他甚至異想天開地提出以林好(元代稱濠州,洪武七年改名鳳陽,今安徽鳳陽縣)為都城的設想。朱元璋說,建都林好是“取天下之中而立,定四海之民之意”。林好是朱元璋的故鄉,在這裏建都,顯然包含了朱元璋祭祖回鄉的私心。但大臣們不敢反對。因此,朱元璋下令在建造林好都城時要遵循南京條例。就這樣,明朝開國之初,南靖(應天)、京(汴梁)、中都(林好)並存。

之後朱元璋壹直有以鳳陽為大明都城的想法。只有劉基(著名傳說劉伯溫)堅決反對。他認為鳳陽根本不適合做國都。"鳳陽雖是帝王鄉,卻不是都城."

洪武三年(1370),太祖朱元璋采用漢高祖劉邦把天下首富遷到關中的辦法,下令搬遷鳳陽14萬戶。江南壹帶的富戶全部遷到鳳陽,不準私自離開。因為東南被朱元璋的宿敵張士誠占領,這裏的很多人都對張士誠有所貢獻。實際上,朱元璋此舉是為了打擊東南地區的文人和地主階級。

這些江南富人被迫背井離鄉。雖然他們不敢公開回到原來的地方,但他們偽裝成乞丐。以逃離大漠為名,趕回江南老家探親掃墓,第二年又回到鳳陽。時間長了,就成了習慣。鳳陽花鼓是東南地區著名的民間歌舞,其中最著名的是:

我住在瀘州和鳳陽,以前是個好地方。自朱元璋誕生以來,十年有九年饑荒。

其實這首名曲並不是反映鳳陽每年的饑荒,而是指每年江南富人為逃避饑荒而裝乞丐的奇景。

洪武八年(1375)四月,朱元璋突然改變主意,下令停止修建。此時已經建了六年了,宮殿也挺大的。大家對此感到不解。朱元璋解釋說,停建的原因是浪費人和錢。但這顯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朱元璋身邊的英雄很多都是他的老鄉,江淮人在高官中占了很大比例。江淮豪傑以成績為榮,經常違法亂紀,在朝結黨營私。朱元璋稱帝後不久,開始加強中央集權,對諸侯任人唯親非常警惕。他擔心建都鳳陽會助長江淮集團的勢力。事實上,朱元璋壹生都在苦心經營加強皇權,他的大臣們大多沒有好下場,包括劉基。

洪武十壹年(1378),朱元璋正式下詔,以南京為都城,多年懸而未決的都城問題正式結束。歷史往往因為偶然因素而改變方向,城市的命運也是如此。就這樣,汴梁和鳳陽與歷史的機遇擦肩而過。

朱元璋稱帝後,開始修建南京城墻和宮殿。周莊富豪沈萬三,史稱“聚寶盆”,富如敵國。當時朱元璋攻打張士誠,張士誠堅守蘇州八個月,得到蘇州鄉紳的大力支持。破城後,朱元璋對張士誠有貢獻的人恨之入骨,於是對江南地區額外加錢,每畝7鬥5升糧。對沈萬三采取了加稅政策。沈萬三是個精明的商人,他主動拍朱元璋的馬屁,希望得到安寧。朱元璋下令修建南京城時,沈萬三“幫助修建了都城的三分之壹”,也就是今天南京城墻的中華門到水西門壹段。城墻修好後,朱元璋還算滿意,就沒對沈萬三怎麽樣。但是明朝的校對員還是時不時來沈萬三找點事,其實就是想訛點錢。沈萬三只是個生意人,他不想惹這些人。他壹勞永逸地提出為明軍出錢。結果他犯了朝廷大忌。朱元璋大怒,認為壹個老百姓居然要獎勵皇帝的軍隊,是別有用心。好在馬史女王心地善良,順口說道:“民富於敵,民不祥。不祥之人,天將為禍,陛下有何懲罰!”沈萬三保住了性命,財產被沒收,人被發配流放雲南。他是個士紳,養尊處優慣了,沒受過這種苦,不久就死在雲南了。其骨不敢運回江南水鄉,葬於大理。

然而沈陽的災難並沒有就此結束,後來還經歷了壹場折騰。沈萬三死後,沈陽雖然失去了大部分財產,但依然繁華,財力雄厚。洪武末年,沈萬三的女婿顧與壹位名叫梁的美女發生了婚外情。梁的丈夫陳某是壹名智障人士。顧故意派人引誘智障的出來喝酒賭博,並暗中與梁交往。當的父親發現後,他計劃報復顧。但是,沈嘉有錢有勢,而陳嘉不是官員。他怎麽可能成功?恰在此時,藍玉謀反,的父親趁機誣告顧與藍玉合謀。只要涉及到海藍寶石的案子,就不再是私事了,馬上就成了要案。沈家和顧家的成年男子,當年都被處死,處死前都被嚴刑拷打,逼出沈的財產下落。孩子被放逐到南丹尾;婦女被送到桓伊局當奴隸。作為這次事件的主角,梁被他的嶽父,的父親逼迫上吊自殺。從此,號稱“江南首富”的沈萬三家族徹底沒落。

再來看南京故宮的建設。南京是舊王朝的古都,已經有大規模的宮城。但朱元璋拒絕使用舊王朝的宮城,計劃新建壹座宮殿。他主要是擔心舊宮風水不好,怕重蹈前朝短命的覆轍。劉基奉命為新宮殿選址。根據劉基的調查,宮城的位置應該在中山的“龍頭”前面,所以有“帝王之氣”。劉基選擇的風水寶地是燕雀湖所在地。

燕子湖位於紫金山南麓,原名千湖。燕子湖的名稱始於南北朝時期。據說梁武帝的長子蕭統謙遜好學,篤信儒釋道,尤其擅長文學。他贏得了梁武帝的青睞,被封為王子。蕭統31歲時,在玄武湖遊泳時不幸滑倒落水。後來雖然搶救過來了,但還是感染了感冒,死了。王子的早逝使梁武帝極為悲傷。他下葬的時候,特意把太子生前最喜歡的東西也埋了,就是玻璃碗和紫玉杯。作為西域貢品的琉璃碗,其實就是現代玻璃,在當時極為罕見,被視為稀世之寶。壹個參與埋葬過程的太監發財了,壹天晚上開始挖蕭統的墓。太監得到財寶後,迅速逃離。當朱雀在護城河上的浮橋上航行時,無數只雀類突然飛了進來,壹起攻擊太監。因此發現了它的蹤跡。當梁武帝得知麻雀在保護陵墓時,他非常驚訝,並頒布了詔令對王子的墳墓進行整修。封墓的時候,幾萬只燕子帶著泥土飛進來,築起壹個大大的墓袋,沒日沒夜地圍著,守護著太子的墓。因太子墓在前湖,後人稱前湖為“燕子湖”,又稱“太子湖”。宋代詩人楊秀芝(即楊貝)曾寫過壹首詩:“平湖之濱,可見高墳,千鳥自地來。”臉上無波,此華藻似楚君。”

歷史上的燕子湖相當有名,周長約30裏,面積很大。湖邊蘆葦叢生,各種水鳥經常棲息於此。湖光映襯中山,生機盎然,美不勝收。

就建造宮殿而言,燕雀湖地勢低窪,離外城太近,戰時容易受到城外敵軍的威脅,不是理想的地點。然而,就因為劉基把這裏判定為“龍頭”寶地,美麗寧靜的燕子湖從此消失了。為了修建新的宮殿,朱元璋動員了幾十萬民工填湖。由於湖勢較低,填湖工程非常龐大,需要大量的土石方,所以南京有“移三山填雀”的傳說,燕雀湖大部分填好後,為了防止地基下沈,在寺基下打入無數密密麻麻的木樁,蓋上巨條,再在上面修建宮殿,蓋上磚石結構的大水道。為了弄清內宮的水源,湖底鋪了大量雨石,讓湖水從城墻進入,繞著內宮彎曲。

傳說南京城和故宮建好後,朱元璋率群臣登上紫金山,俯瞰京師風貌。南京96裏有13座城門,宮殿雄偉壯觀,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朱茂·元璋非常自豪地親手建造了如此宏偉的都城,他炫耀地問大臣們:“我的都城是怎麽建造的?”大臣們自然是贊不絕口。只有14歲的四皇子朱迪說:“紫金山被裝上了大炮,大炮炮轟了紫金城。”朱元璋定睛壹看,不禁出了壹身冷汗。原來南京都城周圍山巒起伏,壹些重要的制高點都在城外,比如東邊的中山,南邊的雨花臺,北邊的幕府山,這是城防大忌。朱元璋生氣了,但當時沒有進攻。回宮後,他讓太監送壹盤橘子給負責規劃建城的劉基。劉基知道皇帝責怪自己計劃不周。他想剝橘子,抽筋吃肉。他嚇壞了,連夜逃進茅山避禍。

這當然只是傳說。但是,有壹個真實的故事,朱元璋因為寫牌匾被砍頭。

宮中每個門匾的“門”字都是直下到底,沒有向上的勾。“門”字的這種寫法,始於宋代。據說宋朝偏袒臨安後,玉蝶殿起火,廟門被燒光。再臣說,宮匾中的“門”字,有勾腳,末端有火筆,所以要把這些匾全部燒掉,才能避禍。從此以後,寫宮匾“門”的時候,最後壹個字是直下不歪。朱元璋打書詹西元題寫門匾。詹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去朝鮮是為了放棄家人。他經常為宮廷官職榜題寫匾額,人們以他的書為榮。詹西元寫的時候把最後壹個豎方向的“門”字勾得高壹點。朱元璋看後大怒,說:“我們要聚賢,詹西元卻要關門擋我的路。”然後下令將其切割。

盡管采取了各種有效措施,但在朱元璋的晚年,建在燕雀湖上的宮殿地基依然下沈。古代皇帝建造宮殿時,都是建在南低北高的地形上,意思是步步高升,壹代比壹代強,山河可以代代相傳。明故宮沈沒後,地勢南高北低。宮城前高後低,總讓人感覺情況不平衡。按照陰陽家的說法,這是亡國滅種的征兆。對於迷信風水的朱元璋來說,這是不祥之兆,他認為這對大明江山極為不利。朱元璋對都城南京感到有點美中不足,此時又多了壹層焦慮。

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太子朱標視察關中,頗有遷都關中之意。當時明朝的主要威脅是蒙古草原上的北元殘余。遷都西北,可以加強北方邊防,穩定邊境。朱元璋沒有考慮北平,因為他想把它留給他最寵愛的第四個兒子朱迪作為封地。朱元璋的次子秦王對此事頗有怨言,因為如果國都遷到Xi安,他就沒有封地了。為此,朱元璋還扣留了秦王,但為了太子朱標的求情,差點廢了秦王。

朱標王子詳細考察了Xi和洛陽,對比了兩地的地形,並在朱元璋回國後贈送了壹張陜西地圖。朱標王子個人更傾向於選擇Xi安作為都城,因為Xi安曾經是西漢和唐朝的都城,充滿了王道氣息。

然而,世事難料,第二年太子朱彪就死了。原本可能再次輝煌的Xi安,再次陷入了壹段灰暗的歷史。直到公元1644年,反抗明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在Xi安稱王,定都Xi安,國號大順,改永昌。並發動大量民夫整修長安城,加高加厚城墻,加深加寬壕溝,比原來更加雄偉。朱標太子的遺願在朱朝的敵人手中實現,真是莫大的諷刺。然而,大順政權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Xi安的高墻就被清朝的紅炮(實際上是明朝所有,把孔有德等人帶到了清朝)帶到了清軍手中。這種大炮是明朝的最新武器。清軍有了這種火炮後,野戰攻防能力大大提高。從那以後,Xi再也沒有機會成為國家的首都。

太子朱標死於壯年,白發人送黑發人。年近七旬的朱元璋受到重創,再也沒有精力和心情考慮遷都。當年年底,他親筆寫了壹篇文章《祭壹廚》,表達了自己的無奈:“我經營天下幾十年,壹切按古準備。然而,宮城縣的情況並不平等。本想遷都,如今老了,累了,天下初安,不想為民效力。而繁榮和浪費有幾個原因,只好聽天由命了。我只願以此心取經,祝福我的孩子。”可悲的辭職,聽起來真的很淒涼。這讓人覺得,即使是朱元璋這樣手段狠毒、作風強硬的皇帝,也有力所不及的地方。

都城事件成為朱元璋壹生最大的遺憾,直到去世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朱元璋死後四年,他的繼任者惠帝·朱允炆的王位被他的叔叔朱迪篡奪,而朱允炆的生死不明。於是,很多占蔔師大做文章,把這種巨變歸咎於南京宮風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