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原始氣功的自啟動,可以為人們診斷和治療疾病。換句話說,為了通過原始氣功對人的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醫者必須首先進入壹種自發的狀態(包括身體的自我啟動和語言的自我啟動),這種狀態是自我啟動的舞蹈和喃喃自語或大喊大叫和歌唱。這應該和後來巫師跳樓治病是壹脈相承的;
其次,原始氣功的靜止狀態產生了幻覺。比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炫目美麗的場景,聽到各種聲音或者“啟示”等等。這些都能讓人產生超自然心理。當這些現象出現在現代氣功修煉者身上的時候,很多人(包括壹些“氣功大師”)不都認為是外星人、高級生命、高級大師降臨了嗎?
第三,是超常智力神奇功能的展示。《黃帝內經·蘇文論古天真》說:“古有真人,舉天地,抓陰陽……”古代的真人是否有“呼風喚雨”的功能尚未發現,但列子和莊子都有真人“舞火而不熱”的敘述,薩滿教中也流行舞火:在巫師的指揮下。在我國黎族、苗族、彜族等少數民族選新薩滿的引神儀式中,仍有“上刀山”、“下火海”等內容,以示超常的聰明。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超常智力在氣功中展現出來,常人難以企及。其結果必然導致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心理學的存在,形成超常智力的氣功態被視為人與超自然力量溝通的媒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對超自然力的深入,原始氣功的超自然智能逐漸形成了“通神”的奇才。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人類歷史的某個階段,人類的各種功能,包括超常智力,都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但又馬上被托付給了上帝,使之成為壹種外星精神力量。所以人類在精神領域產生了異化,為原始宗教打開了道路。盡管如此,無論是超常智力,還是原始的自我啟動,畢竟是人類特有的功能,發展到壹定階段,必然會產生類似於我們所說的“組織場”的效果。當巫女在安靜的人群中進入氣功功能狀態,必然會引發大家的自我啟動——巫舞。
巫舞的民間傳說
民間巫術祭祀活動壹般采取歌舞音樂的形式,因此產生和流傳了許多歌謠和神話傳說。
古代社會的巫舞多與求雨有關,凡求雨者都會召喚巫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記載。有壹種專門求雨的舞蹈叫“舞舞”,在《李周官純》的註釋中記載:“國若幹旱,必舞之。”這種舞蹈也需要手握牛尾。祈雨之後,如果不下雨,女巫就會被燒死。在甲骨文中,有壹個“閻”字,意思是燒死女巫。這種祈雨祭祀在春秋戰國時期仍有遺留。
相傳始於彜族時代的臘月節,是在歲末舉行的壹種節日,旨在祈求豐收,犒賞神靈。供奉蠟祭的有神農、後稷、農夫、井、貓虎、堤、河、古柏等八神。在蠟祭期間,穿著黃色衣服的女巫黃冠載歌載舞。臘月節這壹天成了農民休息娛樂的日子。楚國的歌舞《九歌》中,神的形象由巫師扮演,巫師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跳舞。祭壇上裝飾著瓊花曹芳、桂花酒和辣椒醬。牧師佩戴珠寶,手持寶劍,樂隊以五音合奏演奏安歌。
漢朝初年,巫術還很盛行,漢高祖經常以巫術祭祀山川。漢高祖曾經讓世人建立了淩星廟,祭祀淩星成為了壹項國家祭祀活動。淩星是天天星,主要的山谷。祭祀時跳靈星舞。舞者為16男女生,舞蹈動作是教人種田的勞動過程:除草、種田、犁地、趕鳥、犁地等等。漢代春旱求雨,祭工,孩童舞八尺龍。夏旱祈雨,祭蚩尤,強者與七十尺赤龍共舞。秋旱秋雨,祭少昊,鰥夫舞白龍。冬旱尋雪,祭玄冥神,舞六尺黑龍。陰雨連綿,擊鼓而攻,以止雨勢。
《晉書》記載,晉朝時,月地有兩個女巫(張丹和諸宸)在進行祭祀活動。他們不僅都有漂亮的顏色和華麗的服裝,而且他們還跳得很輕,模仿鬼的聲音和笑容,舞袖的技巧很高。張麗華,南朝陳後主的寵妃,也是壹位巫女。她經常召集女巫在宮殿裏擊鼓跳舞,這被稱為向神獻祭。事實上,它已經是娛樂的工具了。舞蹈改變了猿人在地球上的地位,這種經歷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類可以用舞蹈擊敗野獸,這使他們在地球上變得強大。然而,當人們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或不可理解的事物時,人類還是顯得軟弱無力。在人類發展初期,科學還很落後的時候,人類除了舞蹈這種具有神奇力量的技能,沒有什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東西。因此,當幹旱、洪水、瘟疫等自然災害來臨時,人們選出最好的舞者祭祀天地,即通過舞蹈與天上、地上各種看不見的神靈對話,祈福消災,久而久之,常常與神靈對話。
巫師能和神對話嗎?我們不知道。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巧合和必然。我們可以想象有幾種情況:1。巫師的祈禱,“瞎貓碰上死老鼠”,恰好有效果。2.巫師確實掌握了壹些自然規律的知識,借用了自然效應,就像諸葛亮的“借東風”。3.被困在無助境地的人,在某種心理暗示下,會產生壹些效果,可能會讓人信任巫師。總之,在人類發展的早期,巫師曾經是壹個非常熱門的職業,是壹個受人尊敬的神聖職業。《說文》解釋說:“女巫,祝妳好,女人可以做看不見的事,向下舞到神。”古書《周官吳四》也記載:“國若大旱,引巫而舞。”這些記載不僅記錄了巫舞的存在,也說明了巫舞在人類發展的早期和早期,以及在壹個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盛行。巫舞的作用主要分為兩種:壹種是請神,壹種是驅魔。驅魔舞基本保留了集體狩獵的武學形式;請神仙跳舞,再安排崇敬、禮讓等比較形式。這種區別也分化和改變了人類舞蹈的本質。人類舞蹈從這裏開始,走向舞蹈藝術的發展道路,而不是簡單的集體狩獵勞動。但就巫舞的功能和本質而言,巫舞的概念不同於現代舞蹈藝術,巫舞只是壹種與超自然的、看不見的神靈對話的語言。
巫舞的定義:“人類與神靈交流的語言”。這是人類舞蹈的另壹個歷史定義。巫術舞蹈是人類舞蹈文化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人舞是從巫舞到舞蹈藝術的發展道路,他對後世人舞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就社會活動而言,巫師職業的神聖性決定了巫舞的神聖性,從而進壹步強化了舞蹈的高雅性。舞蹈是壹種高雅的文化活動,是上流社會的人必備的素質,這是全世界文明國家都清楚的知識。
就舞蹈形式而言,巫舞改變了狩獵中動作的不確定性,形成了壹些相對固定的動作和套路。這對於人類舞蹈的研究發展和舞蹈文化的傳播,無疑是壹個積極的歷史進程。
就舞蹈技術而言,巫舞突破了狩獵攻防的局限,全面挖掘了人體語言的表現功能,豐富了人類舞蹈語言,為人類舞蹈的藝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巫舞在人類舞蹈發展史上曾長期占據舞蹈界的主導地位,在壹些廟會舞蹈中至今仍保留著巫舞的形式。演出季節、地點和舞者
巫術從業者,又稱段工,壹般是農村自然經濟條件允許的個體戶或農民。跳端功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不為死者做事,而是為生者祈福、驅邪、酬神。在舊社會,巫舞主要是民間祭祀活動,如第壹天祭祀祖先,第三天貼雞畫,望太陽祭祀門神以送窮人,以及5月5日的中秋節,也稱為迪拉,這是祭祀活動最多,也是端宮最忙的時候。《夔州府誌》中記載:“臘鼓響,春草長,鄉民縛細腰鼓,戴虎頭假金剛為逐人。”可見民間祭祀活動多,大眾忙。
巫術舞蹈的服裝、動作、舞步、音樂和手勢
1,樂器主要有:面具、皮箱、謎案、鑼鼓、喇叭、席子、七星竹根等。,而且他們的驅魔、驅魔、驅邪、退隱的面具都很接近儺戲;在各種祭祀活動中,也少不了條幅和簾子。
2.巫舞的舞蹈動作原始簡單,每個舞蹈劇目的舞蹈動作大同小異,壹個動作可以隨意使用;主要舞蹈動作有:鞠躬、鞠躬、告白四門、切四門、撞四門等。基本動作步驟主要有:宇步、罡步、易步、單腳跳、轉身、旋轉、跳躍、空翻,以及各種舞槍、舞帶、舞旗、舞座、舞凳等。其風格特點是穩(穩重、堅定、有力)、重(感情深沈淳樸,動作粗獷大方)、直(身體挺拔,充滿陽剛之美)、圓(其動作要遵循太極圖中的∞字)。
3.用手決策,保留了古代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特點,多直接模擬鳥獸、各種自然現象、人體器官等象形手勢;據專家介紹,這些決策是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男女生殖崇拜的產物,大多充滿了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痕跡。它不同於佛教手印,是巴人的土著手勢。
4.巫術舞蹈音樂由打擊樂和歌唱、獨唱、獨唱、歌舞組成,並伴有打擊樂。其伴奏樂器主要有鑼、鼓、馬鑼、碗、鈸、川鼓等;其音樂在開縣稱為“端公鑼鼓”、“沈戈”,有的地方也稱為“沈強鑼鼓”、“沈強”。它原始、古樸、樸實,音準也沒有嚴格的規定,做事完全由端宮決定。1.端宮被邀請到主人家祭祀時,會約定壹個時間去。到了指定的時間,他們會去做各種交易。當他們來主人家祭祀時,會在附近開始按三次喇叭,這叫告訴主人他們來了。
2.到了青檀家之後,第壹件事就是布置祭壇,壹般設在正房。官員掛彩門,掛造像(官案和案),買香蠟紙錢,寫劇本,做神槍和旗。
3.拖到地上的條幅掛在彩門兩邊,上面寫著“騎青蛇坐東川保家興旺,踏輪撼西蜀帝姬郡”。堂前有“天、地、親、師位”神龕。在它的前面,有壹幅“總真圖”(原案),在神龕的左側,有壹幅“行走圖”(案壹般在下午3點左右懸掛)。主案和行案前各有壹張桌子,上面擺放著各種供品、木制樂器和巫師的面具。神桌前有壹個席子,長約10米,寬5米,是段公跳舞的地方。就像段公說的“上了席子就成了神,下了席子就成了人。”
4.整個祭壇彌漫著煙霧和神秘的巫術氣氛。上午8點左右,祭祀活動正式開始。“敲鼓,開壇,問神。”神龕右側的端公隨著鼓手站起來,稱之為“立壇擊鼓”,然後音樂響起。三拍之後,主壇主身穿東南角黑法衣八卦靴,手持法器,三步走到壇前,拍三下令牌,唱道:“我頭戴五佛陽官帽,身穿五色紫袍,腰間系九州玉帶,腳上穿八卦靴。我的身體很整潔,所以我開了壹個小時的祭壇。”然後是“派遣”、“寫申請書”、“迎師下馬”、“獻水”、“邀水”、占蔔。
5、請神,開幕式結束後,緊接著是載歌載舞,由段公戴著假面假扮成神,在席子上載歌載舞他的自傳體成神故事。
6.祭祀壹般是3天或7天,3天進行39個儀式,7天相應增加。三天前,收到了人祭,祭壇慶祝和娛樂的神。最後跳“花幫”和“送神好”,送神歸位,安撫神經,連續幾天的祭壇慶典儀式結束。巫舞劇目以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為主,主要是各種神的自傳故事。這些神的歌舞以單人、雙人、三人歌舞為主。主要舞蹈劇目有:神舞、步步為營、使槍編席、步步九州、步步八卦、祭五卡博、神槍舞、完全神聖化、穿城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