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地圖是當時生活的體現。
自古以來,畜牧業就是藏族的主要生產門類,而牦牛是放牧的主要牲畜。《遊牧圖》壁畫真實地描繪了牧民的生產生活狀況:綠色的山坡牧場、歡騰的牦牛、奔騰的小溪、黑色的牦牛毛帳篷、擠奶的牧羊人、牧羊犬等。,都是牧區的真實場景。
再比如“跳神”。神舞是寺廟在重大宗教儀式中表演的壹種宗教神舞。表演者都是僧侶,穿著各種角色,戴著面具,穿著法衣。表演由鼓、鈸和小號伴奏。
《補磚》是壹幅繪於布達拉宮西殿二樓的壁畫,描繪了布達拉宮修建紅宮的場景。圖中的藏式建築多為土石木結構,為壹柱頂兩梁四壁托椽的豎向受力結構。所以藏式建築在計算房子的大小時,以柱數為計算單位。壹般住宅都是壹柱兩梁或者兩柱三梁。大客廳四柱六梁,最小的房子是椽子無柱。
從壁畫中可以看出,西藏寺院的高層建築都插有三叉戟飾品,起到避雷針的作用。除了大屋頂,大部分藏式建築都是平頂的,四周有護墻。房子的窗戶和門的兩側都被建成黑色的框架,以增加裝飾效果,使其輪廓豐富。另外,黑框可以吸熱,提高室內溫度。每年入冬前,外墻粉刷壹次,給人壹種明亮清新的感覺。
西藏特有的土石木結構早在吐蕃時期就被廣泛使用。壁畫《伐木圖》描述了布達拉宮和白宮在1645至1648修建過程中木材加工的場景。反映出當時西藏的木工工具主要是鋸、刨、鋤、鑿、鉆、墨線、直角尺。
再比如河圖,上面畫的是吐蕃時期來西藏的主要水上交通工具——牛皮船。這種船用堅韌的木頭做支撐,外面罩著幾塊牛皮拼接而成的“船體”。小的可以坐三五個人,大的可以坐十幾個人,可以載貨。壹個船夫正在劃船和掌舵。牛皮船泡在水裏後又濕又軟,不怕河裏石頭的沖擊,不管河水深淺都能劃。
壁畫《立立》描繪了搬起壹塊石頭的情景。這種競爭起源於藏族先民的生產勞動。拿重物、搬運物件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動之壹,力氣大的人受到表揚。所以,通過舉重物來顯示實力,自然就成了壹種娛樂性的競技活動。早在吐蕃時期,就流行搬石頭。在清朝,每年的藏歷正月,都會在大昭寺舉行規模最大的競技比賽。
還有壹個有趣的“博Xi圖”,描繪了人們在樹蔭下的草地上打牌和擲骰子,並伴有樂隊提供茶水。擲骰子是藏族人民的競技娛樂活動之壹,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擲骰子起源於吐蕃時期。道具由1對骰子,3對籌碼,60個小貝殼,1個骰碗,1個拋墊組成。兩人或四人通過骰子點數和合並籌碼的速度來決定勝負。
還有壹張反映藏族民俗的騎射圖。早在吐蕃時期,射箭就已經成為民間和官方的競技項目,是男性應該具備的九項技能之壹。這九項技能指的是文采、口才、算術、射箭、投石、跳躍、跑步、遊泳、摔跤。前三個是文技,後六個是武藝。騎射比賽要求騎手在規定的跑步距離內隨意向目標射出幾箭,環數決定勝負和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