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我們雖然缺老師,但可以說壹直是壹個老師帶壹個班。但小學各年級都不缺該上的課,而且都是開放的。特別是在思想道德方面,我們教育孩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鼓勵他們向英雄和模範人物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沒錢買國旗,我們就在墻上畫了壹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每周壹早上,老師和學生在國旗前唱國歌。每當大山深處唱出雄壯的國歌,我們的心情都無比激動。我不知道在中華民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還有誰像我們壹樣懸掛國旗。後來,天妃電視臺的兩名記者為我們捐贈了壹面國旗。當這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第壹次飄揚在斜坡希望小學上空時,它成了這座大山深處壹道獨特的風景。
1研究背景
教育是關系到國運興衰的根本問題之壹。生活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學齡兒童的教育狀況是當前社會關註的焦點。近年來,國家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保護農村兒童受教育的權利。2005年發布《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2006年修訂《義務教育法》。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是這些改革和法規在農村的宣傳和執行情況,農村家庭的教育觀念,支持農村兒童教育的家庭經濟條件以及當前農村兒童教育的真實情況。
2調查形式和過程
鑒於農村教育資源的特殊性,我們選取了經濟條件相對落後的甘南地區張喜安縣的農村家庭作為本次調查的實地走訪對象。調查的形式結合了學校訪問、農民家庭訪問和對當地村級幹部的采訪。通過學校走訪和村級幹部訪談,了解和宣傳教育改革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通過村幹部訪談,全面了解農民家庭的教育觀念、適齡兒童的教育狀況、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當地的整體經濟狀況。
整個調查過程從7月8日至7月12日,歷時5天,* * *走訪了張喜安縣舞陽鎮、金鐘鎮、鹽井鄉、大草灘鄉4個鄉鎮、5所中小學、8個村社區、近40戶農村家庭。
3研究報告
3.1教育政策
因為今年是張喜安“兩基”——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農村青壯年文盲的關鍵壹年。我們實地考察時,距離“兩基”驗收只有50天。在采訪舞陽鎮柯寨中學、金鐘鎮金鐘中學、大茶場小學、斜坡希望小學的校長和老師時了解到,目前已落實“兩免壹補”政策,對貧困家庭子女實行免費教育政策。而且當地政府也根據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壹對壹”的措施進行幫扶。
關於《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的內容和落實情況,我們從走訪的教師中了解到,他們都知道通知的內容,他們作為公辦教師的工資是可以按月發放的(有時會因為壹些攤派的費用而不能足額發放)。對於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6月30日實施),大部分教師只是聽說過或者不太了解。
在張喜安地區,代課教師的突出問題是我們這幾天走訪中談論最多的問題。我們去過的學校都有代課老師。在偏遠山區,代課教師的數量甚至達到了教師總數的壹半以上。在與各校教師的座談中,我們了解到這些代課教師普遍具有較長的教學經驗(最長的已超過20年),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工作成績得到了其他師生的認可。然而,他們的工資很低。壹般人均月薪100 ~ 200元,公辦教師800 ~ 1000元。同時,國家現行的代課教師政策對他們極為不利。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兢兢業業地工作在教育崗位的第壹線。
在我們的實踐團隊到達張喜安的前壹天,我們與蘭理工大學的師生進行了壹次座談。在這次討論中,該校國際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重點講述了他在當地工作時了解到的關於代課教師的問題。和我們在參觀過的學校裏了解到的情況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3.2教育理念
觀念決定人的選擇,農村家庭對教育的看法決定孩子未來的命運。在我們走訪的近40個家庭中,對於如何通過送孩子上學來改變家庭現狀,不同的家長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期望很高,有的期望孩子能上大學,在城市工作,有的簡單明了,能解決自己未來的生活問題,等等。但也有家庭因為經濟原因,明確表示只要孩子讀完初中就回家種地,還有壹位家長直接表示孩子讀書沒有出路。
在我們走訪的4個鄉鎮的8個村社,整體來看,地理位置越偏遠的地方,孩子的教育觀念越淡漠。在堪枝坡村拉嘎坡社區,這個地處海拔3000多米,只有三輪農用車輪才能到達的村社,壹年只有兩個多月的無霜期。農作物以青稞、小麥、土豆為主,每年的農業產量只能維持壹家人的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普遍看法是盡力送孩子上完初中,上不上高中要看情況,哪怕孩子成績再好。在大廠村,情況更具體。我們走訪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壹個月以上的缺糧,但從地理條件上來說,相對好於上壹個村,而村民的想法非常有限。很少有家庭願意出去打工改善經濟狀況。所以對孩子是否接受教育的看法比較保守。
對於孩子來說,上學對他們來說是壹件幸福的事。他們喜歡坐在教室裏和孩子們壹起閱讀和玩耍,他們喜歡和老師在壹起。他們對未來有著各種各樣的夢想和願望。11下午,我們來到了大廠下莊社李轉霞的家。她14歲,5年級,還有壹個1年級的弟弟,喜歡語文和歷史。長大後,她想上大學,成為像華佗那樣救死扶傷的醫生。我們四個人坐在他們家唯壹像樣的房間裏,從她媽媽那裏得知,兩個孩子每天六點上學,下午五點半才回家。當他們回到家,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要幫忙做家務。雖然父母壹年到頭都很忙,但也能勉強維持家庭生活。雖然學校已經完全免除了他們兩個孩子的學費和書本費,但對於即將升入初中的李轉霞來說,可能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有些困難。在我們的壹再鼓勵下,她再也不說話了。她談到了她的愛好和理想。當被問及如果家裏上不起中學,她打算怎麽辦時,孩子們強忍住的眼淚終於止不住地流了出來。
12晚上,在直坡村拉嘎坡社張家,我們聽帶路老師講述這個特殊家庭的故事。11歲的張原本不姓張,收養後改姓張菊才。這位老人是他的祖父。去年老人的兒子因病去世後,兩位老人無人照顧,女兒嫁到外地村條件不好,就把其中壹個女兒收養給老人養老。在和老人的交談中,老人不停地誇夏是個懂事的孩子,而小則是拉著爺爺撒嬌,帶著天真的笑容看著我們。回來的路上,張老師告訴我們,小最多讀完六年級就要在家照顧兩位老人了。
人的觀念是可以改變的,改變就意味著希望。在金鐘鎮與金鐘文學社楊銀聰校長、斜坡希望小學侯新民校長的座談中,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的希望。兩位當代傑出青年選擇了從思想上改變當地人的生活,並堅持了幾十年。
3.3經濟形勢
如前所述,當前農村教育問題壹方面是教育觀念的原因,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家庭經濟條件的制約。
九年義務教育經費改革後,大部分農村家庭承擔孩子上學的書本費不成問題。從我們走訪的8個村來看,雖然每個村的家庭收入水平不同,但扣除必要開支後,家庭年終盈余普遍較低。
以坎直坡村的拉嘎坡社為例。這個社會有23個農民***118人。當地主要農作物為青稞、黑麥和土豆,部分農民種植當歸等藥材。由於海拔3000米的山區氣候寒冷,適合種植的作物不多。再加上交通極其不便,機關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自己種田的收入可以維持壹年。但是在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大廠中創村,我們知道這裏的農民在每年的二月份之後,或多或少都會有壹段缺糧期。雖然當地政府有所緩解,但並沒有解決他們面臨的長期問題。
就是在這樣的經濟狀況下,很多家庭表示只能負擔孩子高中前的教育,很難肯定的回答會不會上高中甚至大學。在13的下午,當我們回到張喜安的酒店時,我們遇到了在酒店工作以籌集高中學費的孫世巖。18歲的西北姑娘,家裏七口人,住在茅草屋裏。母親天生殘疾,在家幹不了農活;父親60多歲了,小病纏身多年。因為高中生要交600元的報名費,原本山坡上的12畝地剛剛夠糊口,但為了供三個孩子上學,家裏已經開不了鍋了。為了不給家裏增加負擔,她給同學們做飯洗衣服,換取他們剩下的煤。考上高中後,別人家都掛燈籠,她的父母早就放棄了,希望她不要再讀書了。但是,倔強的她不甘心。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她在我們酒店做兼職,籌集開學的學費。即使她這麽忙著起早貪黑,400元的低薪還是交不起學費。
也有極少數家庭因為經濟原因連孩子在校的生活費都負擔不起(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學校已經完全免除了學生的學費和其他雜費)。羊魏於冰(15歲,母親只知道孩子是羊,不知道多大),父親去世,有壹個姐姐和壹個妹妹。因為家裏不能供他上學,不能缺少像他這樣的勞動力,目前只好輟學。魏,三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妹妹,上三年級。我們去她家的時候是11,正好她在家。
3.4教育現狀
著眼於農村適齡兒童的教育,從前面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教育經費體制改革,有效保障了農村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在我們走訪的張喜安農村地區,貧困家庭的孩子基本上都接受了免費教育。同時,為了保證“兩基”目標的實現,當地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措施來保證這壹目標的實現。資助制度的改革保證了鄉村教師工資的及時發放,當地教師的積極性得到了學生家長和村幹部的認可。當我們參觀農民家時,我們學校的老師帶路。他們受到了學生家長的熱情接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
從我們走訪的農村家庭來看,在現行教育政策下,家長都願意送孩子上學。現在小學的書費在40元以內,初中的書費不超過70元。由於當地政府和學校老師的努力,許多家長已經改變了他們過時的教育觀念,把孩子的教育視為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即使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也壹定會讓孩子在家庭和社會的幫助下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4調查總結
由於時間關系,這次調研活動安排得很緊。另外,由於交通不便,我們調整了原定的行程,選擇了幾個典型的鄉鎮進行調研。雖然實地訪問和調查只持續了短短的壹周,但這壹周的所見所聞給我們實踐組的每壹位成員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對農民的走訪中,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實際生活狀況和他們對子女的期望之間的矛盾。也聽到了他們對壹些熱心人對孩子無私幫助的感謝。但是,在與當地老師交談的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雖然這裏的孩子非常需要社會的幫助,但有些幫助並不能真正用於他們的教育。
動員社會力量幫助貧困兒童,自然是好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這類問題的根源是經濟條件。顯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農村家庭的收入問題。我們去過的高海拔農村,常年氣溫低,無霜期短,農作物品種少,產量低,而農業科技在這裏基本沒有應用。
宏觀政策上,雖然提出開發西部,實現東西部協調發展,但對西部農村有利。但是,西部不代表農村。如果能明確提出發展農村經濟,著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這既解決了農村人口面臨的實際問題,又有利於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壹舉兩得。
5結語
13年7月的壹個早晨,當我們走出斜坡希望小學的教師宿舍(因為我們的來訪,所有的老師都待在鄰近的村民家裏)準備離開的時候,壹群孩子圍了上來。他們從背後拿出自己的花環和從山上采集的野果。他們看到我們自由了,就給了我們,然後笑著跑了。侯新民校長和其他幾個老師也來了,把我們送上農用三輪車,領著孩子們壹路往山坡上走。我們揮手還擊,直到醒目的紅旗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