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千年的滄桑,周易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根。易道註重陰陽互動,剛柔相濟,崇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長期經受住無數次的劫難,避免困難,從衰落中恢復過來,不斷發展壯大,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壹件難事,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密切相關。我們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通過八卦預測信息的科學方法,預測有關自然和人事的信息,做到無所不知。《周易》是古代燦爛的文化瑰寶,被古人用來預測未來,決策國事,反映時勢現象,丈量天、地、人事。但是,這只是古人在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賴的壹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認識是符合科學的,那是因為這種認識只是科學合理的,但不能說是科學的。只能算是壹種文化。
目前,我國對易學原理的探索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滯不前,思想混亂,實際應用趨於神秘。上述情況嚴重扭曲了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了中國易學的良性發展,蒙蔽了易學的真正價值。
《易經》是最能反映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易經說:“壹陰壹陽,謂之道。”世間萬物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的研究對象是天、地、人,人是基礎。三才各有陰陽,故易經有六爻。正如《說卦》所說:“天之立道為陰陽,地之立道為剛柔,人之立道為仁義。是三才二合,所以“易”是爻。分陰陽,剛柔並濟,故《易經》為六章。”幹坤是純陽之卦,坤是純陰之卦。幹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根本。孔子在《內聚》中說“乾坤之變為惡”,“乾坤之變為惡”。《易·甘薇誌度》說:“乾坤為陰陽之根,萬物之祖。”通俗《易經》的排名,是以序卦為序,甘、坤為先。《內聚》開頭說:“天尊地,幹坤定。卑而高,以陳,高而低。動靜皆有,有剛有柔。”《文言》是專門研究幹坤占蔔之德的傳記,將幹坤之德擴展到人文道德的範疇。這說明幹和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兩個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