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關於周易的歷史

關於周易的歷史

《周易》的發展史由兩部分組成。

第壹部分:從八卦到六十四卦,《周易》經典和傳記的形成。

第二部分:闡釋漢代以來各種學說對《周易》的闡釋。

所謂“易學”,是指對《易經》流傳和演變的研究。它是探索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學術研究,是理、氣、象、數的統壹。它是通過對《周易》中占蔔文體、占蔔、占蔔的解釋,以及對這些解釋的重新詮釋而發展起來的。

易經被儒家稱為“六經之首”,被道家稱為“三玄之冠”,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經典。

第壹部分:

壹、義義,“義”的解釋是“義”的本義。學者們對《易》有以下四種解釋:

(1)《說文解字》說:“易”蜥蜴(易)和象形字,在古代稱為“易”,俗稱四足蛇。它們的形體和外貌可以隨十二點變色,這是為“易”而設的。

(2)知字,日月為“易”,意為陰陽之變,日月合,意為“易”、“明”二字,可見古人對天文學的認識,日月行於天,來來去去,升降無常。

(3)甲骨文、金文中的象形字“易”:“簡”:“像壹個盛水的容器倒入另壹個容器中,是倒置的、分裂的、多變的。

(4)經考證,近代黃圳花提出“日出易”,甲骨文(殷朝)有日出地平線,光向下照,象征陰陽之變。

唐代孔英達在《易經正義序》中說“變之夫,為變之通名,為變之專名”。

二、“易”在《易學》中有三層含義:“簡、變、難”,是西漢後期學者提出來的。(現在有四層意思和五層意思)

(1)“簡單”是壹種方法觀,強調同壹性和規律性。簡單也是最高原則。只要了解和掌握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壹切都會變得簡單。

(2)“變”是壹個運動的概念,指萬物永遠運動,具有生化性,也指宇宙萬物不變。

(3)“不易”是壹個相對的觀點。定性的說,壹切相對穩定(不變)。另壹個永遠不變的概念是壹個神,壹個神,壹個佛,壹個本體,壹個功能等等。

三、《易經》早期經典:《連山》、《歸藏》、《周易》等。總的來說,都認為連山、歸藏失古,所以以《周易》為研究對象。

(1)《連山》以“艮”為六十四卦之首,艮為山,故稱“連山”,香山雲霧連綿不絕。《連山》又稱《神農氏易》(現在新說層出不窮)。

(2)《歸藏》以坤為六十四卦之首。坤為地,萬物由地養。據說萬物歸其所有,“回藏”也叫“黃帝易”。

(3)易經以“幹”為六十四卦之首,意思是“幹”為天,“易”為日月。

四、易卦又稱八卦,由簡單的符號組成。在《周易》中,除了八卦符號,還有壹部分是由文字組成的。“卦畫”(即符號)不同於文字,本身沒有確定的意義。卦爻的形成經歷了壹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1) (1)八卦是由“-”和“-”兩個基本符號組成的八個符號(八卦),三個壹組排列。至於“-、-”和八卦的本義,古往今來說法很多。

(2)古代很流行占蔔。所有的部落都生產、建造房屋、作戰等。,無壹例外,並觀察鳥類的行蹤進行占蔔,這被稱為“鳥占”。根據天象,“占星”這個名稱隨著部落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逐漸形成了最流行的占蔔符號之壹,叫做八卦。

五種“占蔔”理論:

(1)“占蔔”,又稱“龜蔔”,是壹種較早的占蔔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烏龜的腹甲和甲殼以及動物的骨頭(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然後加工成固定的形狀,再進行鉆孔。占蔔時,占蔔師將準備好的鉆子用火點燃,插入凹穴,於是聽到輕微的占蔔聲,凹穴周圍裂開。根據占蔔,推斷吉兇。

(2)用蓍草占蔔叫“蔔”,“蔔”必須算。這些應用數學概念,數字的排列組合產生六十四卦。在這個時期,數字系統的生產領先於世界,但並沒有向前發展。(簡單介紹壹下拔草的占蔔方法)。

(3)占蔔不僅是占蔔方法的進化,也是文化的進化。“不”到“不”是壹個從形象到數字的偉大過程。所以《周易》的哲學本質在於占蔔。

六、易圖、河圖、洛書,是什麽樣子的?幾千年來都不清楚。直到宋初,隱居華山的道士陳摶突然出了壹套完整的河圖、洛書、太極圖,立刻引起了轟動。

(1)河圖中壹到十的數字成對組成,分別分為四個方向和中央部分。其構成完全符合《周易》系詞中的數概念。“五天五地相合,二十有五天,三十有三十,天地五十有五,才有變化,才有鬼神行為。”

(2)洛書,又名九宮,由壹到九的數字組成。其特點是正位奇數,斜位偶數。奇怪的是,無論是沿著正位置還是沿著對角線,每三個數之和都是十五。按照現在的數學語言,這是壹個三階魔方。

(3)有兩種圖形的出現得到了公認,稱為無字之易和先天之學。朱將“河圖、洛書、先天圖(太極圖)”列在傳說中的文王八卦圖之前,並承認它們是《周易》的祖先,至今仍有爭議。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易圖是第壹位的,然後是經典,圖片是易經的來源。據考證,河圖是氣候圖,洛書是確定方位和方向的指南針。

先天八卦,即後天八卦,根據古籍記載和歷代易學家的研究,是受古代泰薩《河圖》和《洛書》啟發而形成的壹套實用八卦陣。

七、《易》與《周易》,“易”是周易的基本概念。這壹概念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

(1)周易和易的質的區別:周易用九和六。易經自有規則。《周易》用的數字表示從下到上的次數,“96”區分陰陽。《周易》中所有的卦、爻辭都伴隨著相應的卦,是我們無法企及的。

(2)《周易》與《易》的數量差異:《易》只有三爻,三爻容量小,不能表達豐富的內容。《周易》每壹卦都有最好的表現空間。卦象越多越好。六爻是最好的定位。《周易》中的每壹卦、六爻正好構成壹個循環,為表達壹個重要的哲學規律和波粒二象性等科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周易》有六爻壹卦,六十四卦算在* * *,在數量上是最好的選擇。在內容上,它包含了客觀世界的壹切。在這方面,《易經》無法與《易經》相比。

(3)史料證實,《周易》成書於周朝。《周易》壹詞有兩層含義:周易、周浦、周氏、周吉。《周易》中的部分內容是在文王被囚禁時完成的。而不是壹個人去做。

八、《京》與《列傳》

(1)《易經》是壹部占蔔書,共有六十四卦,每卦由五部分組成:卦、卦名、卦言、卦言、卦言。

(2)傳記經過了很長時間才形成。《傳》(又稱《大傳十翼》)是最早的闡釋經典的著作。分為七大類十篇:訓、象、文言、銜接、說卦、序卦。其中,荀是第壹、二部分,項是第壹、二部分,銜接是第壹、二部分。史料證明,《易傳》不是壹個時代產生的,更不是壹個人產生的。

從符號到文字的發展,從象到數的哲學變化,從八卦到六十四卦的形成,從經典到傳記的完成,從易到周易的完善,都說明了周易變化無窮的哲學。到了春秋時期,壹部完整的《周易》誕生了,圍繞《周易》的諸多解釋和著作揭開了《周易》歷史發展的新壹頁。

第二部分

壹、漢代易學

“易學”是研究《周易》經典和傳記的流傳和演變的學問,漢代是易學發展的第壹個階段。

1.漢代易學有三個特點:

(1)易經是五經之首,《易經》已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研究《周易》的學派很多,除了儒家,還有其他學派的思想家。

(3)易學成為壹門有明確師承脈絡的專門學科。

從老師的角度,大家都認為韓義的祖先是壹個叫田禾的人,傳到周王孫、丁寬、傅盛等。,然後傳給了楊鶴。丁寬把它傳給了田王孫,田王孫又把它傳給了邱實、孟茜和梁丘。《易》中的“學於布施、學於孟子、學於”就是指這壹體系。後由傳給焦延壽,焦家影響,故“易有之學”。此外,漢儀還有高費易學體系,指高費高方面,屬於民間學說。漢易逐漸形成了孟子、梁、和兩大學派。

2.漢代經學的學習和闡釋有三種方式。

(1)關分易學,以孟茜、方婧為代表,用奇偶數和八卦之類的象來解讀《周易》的經典和文本,用八卦來解釋《周易》的原理,即八卦或六十四卦與壹年四季、十二月和二十四節氣相匹配,講陰陽大災。

(2)以民間高菲易學為代表,反對陰陽大變說,重述《易經》。

(3)以黃為代表的易學,重新強調陰陽變化的哲學道理。

在這三個學派中,孟靜的易學影響最大,史稱“象數之學”。

3.西漢末年,由於神秘主義的影響,《易經》中出現了類似《易微》的作品,其中代表作品有《幹赤水》、《紀》、《石謀磊》等。這些著作將占蔔、象數理論進壹步理論化、神化,提出了“壹名變三意”的理論,簡單易行,難度較大。太極袁琪理論等。這些理論對後世易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4.五行生克說

東漢時期,孟靜易學比較薄弱,而民間易學派別費易學卻相當興盛。費和合二為壹,形成五行生克說,用五行的數和數來解釋《周易》中的象和數。漢代易學的重心是“象數易學”。

5.東漢末年,黃老道學逐漸演變為道教,其易學逐漸與煉丹術理論相結合。魏伯陽撰《易經》,開始用《周易》原理解釋煉丹術的理論和方法,是道家易學的先驅。

二,金與唐逸研究

魏晉隋唐時期,易學開始了新的轉向。從漢代重象數的特點來看

晉唐重變的特點。玄學易派成為晉唐時期的主流。

1.晉代兩位大師

(1)王弼是玄學易學的創始人,他撰寫的《易經註》是玄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忘象取意”說闡釋易學中的取義理論。尋求周易經典和傳記的抽象原理。

(2)韓通過對系詞、說卦、虛卦、雜卦的註釋,從正義的角度總結出壹個新命題:“八卦是準備世界的原理”,通過《周易》可以把握世界的原理和變化之道。易學的形而上學使周易、老莊成為“三玄”之壹。

2.唐代兩位大師

(1)《易經正義》的作者孔提出了“萬物易合”、“壹格不可求,壹格不可取”的原則。他用陰陽解釋了乾坤的二元性,用元氣解釋了太極,提出了以氣為核心的世界觀。並以“自然無為”來解釋“壹陰壹陽即道”,提出了“無陰無陽即道”的新命題。

(2)《易經》作者李鼎祚,無新意,但集漢魏以來諸系統註釋,集易派觀點而不加評論。這是壹個很好的資料收集。

上述兩部易學巨著的出現,標誌著易學正走向整合的新趨勢。

3.宋與研究

1.這壹時期,古代易學哲學高度發展。北宋初期,易學有四大流派。

(1)以陳摶為鼻祖的書派,後來流傳到周敦頤,他提出了太極圖理論,論述了宇宙形成的過程。

②它是邵雍的壹個數學學派,提出了先天論。

(3)由胡瑗首創,後傳至程頤,著有《易傳·易傳》,奠定了哲學學派的易學體系。

(4)張載氣學派,吸收了唐代孔的氣論,著有《橫渠易說》和《正孟》。

2.南宋理學大師朱建立了龐大的易學哲學體系,著有《周易本義》,成為後世研究的焦點。

同時推廣了萬歷的太極袁琪學說,後來又推廣了心學,對後來的易學發展影響很大。

3.元明時期,宋軼向普及和深入兩個方向發展,相繼出現了大量的《周易本義》著作。

(1)元代道家大師雷思齊繼承了劉牧、邵雍的易學,並衍生出許多圖式。他以九宮為核心解釋周易原理,說大師先數,後有象。而、、蕭漢忠等人對《易》的解釋也是同樣的圖式,但主有先有象後有數的觀點。

(2) (2)阿明易學家隗囂著有《易經》,主張理象合壹,成為伊名學派“氣本論”的倡導者。

(3)明代盛行“心學”,他們主要以內在的道德修養方法和精神境界來解讀《周易》卦爻辭,以詹若水為代表。

(4)明末清初偉大的思想家王夫之對宋明易學作了偉大的總結。他繼承了宋明理學的氣學、象學傳統,並對理學進行了批判。他著有《周易傳》和《周易傳》,完成了氣本論,結束了宋明易學。

第四,我在清朝學的。

清代易經是漢易復興的時代,清人解易的作品非常豐富,超過以往任何壹個時代,內容和傾向都非常復雜。清代易學主要有兩大流派。壹派以惠棟和張惠言為代表,推崇《周易》,但不敢充分發揮《周易》的作用,淡化《周易》的哲學價值。

壹派以焦循為代表,試圖博采眾家之長,另辟蹊徑,建立自己的易學體系。

從總的趨勢來看,清代易學缺乏對哲學問題的探討,理論思維十分薄弱,這是古代易學哲學的衰落期。

在這壹點上,有壹種說法是,漢儀如數,魏晉為義,如松為理,清朝為雜。

五、平易近人,簡單易學

從20世紀初至20世紀70年代,周易研究出現了壹些新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周易》的文本和文化史註釋。其中,以高峰註的《周易古經今論》和《周易大傳》,水平最高。他把經典和傳記分開,認為經典是占蔔書,傳記是哲學著作。

2.註重考證,用歷史的眼光去理解《周易》卦爻辭中的事件,包括郭沫若、聞壹多、李等人的著作。

3.重視對易學史上著作的評論,並在其中各抒己見,使易學研究呈現出新的面貌。

4.易經是用現代科學證明的,但是有壹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被科學依附於《易經》,它並沒有能夠用《易經》的思維模式來推動科學,或者做出受這種思維啟發的科學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