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社會的人們在生產力低下的條件下,依靠大自然的恩惠生存,同時面對無情殘酷的自然現象,對各種不可知的形象有著敬畏的觀念和神秘的理解。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人們構建了“萬物有靈”的意象世界。青銅時代的藝術表現出神權吞並萬物的傾向,用權力強化宗教活動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占蔔萬物,問神萬物,用青銅禮器祭祀神靈,祭祀國家和祖先,以酒為名歌舞,“敬鬼神”(《禮記》運動)。因此,宗教和禮儀的神聖化導致了青銅藝術造型和裝飾的神秘意義。
青銅紋飾和原始宗教青銅紋飾作為神人中介的形象標誌,具有象征意義,能夠被同壹社會群體的成員、群體的祖先神及其所崇拜的鬼神所識別。人們認同的東西可以是圖騰形象,也可以是人們崇拜的動物神。
圖騰標記
圖騰是壹種自然意象,更多的是動物意象。壹個原始氏族認為這種自然形象與自己的氏族有著特殊的關系,或視其為自己氏族的祖先,或視其為自己氏族的親人或保護者,於是虔誠地崇拜它,崇拜它。如龍紋、真龍紋、鳳凰紋、蟬紋等等。龍紋是中華民族最吉祥、最神聖的裝飾,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新石器時代的龍紋接近蜥蜴、壁虎的形象,到了青銅時代,逐漸演變成傳說中的龍、龍、龍、龍、龍形動物。夔多為壹角、壹腳、張口、卷尾,圖形裝飾的品種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鳳紋屬於圖騰起源的裝飾紋樣,始於商代,盛行於周朝。這似乎與馮明岐山和周興相壹致。鳳凰紋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鳥演變而來,西周的基本形象是雉。早期的鳳凰紋與鳥紋不同的主要特征是有向上飛的翅膀。因此,鳳紋是青銅器中最精美的裝飾。
對神的崇拜
青銅裝飾紋樣中最具宗教意味的是饕餮紋。饕餮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鑄饕餮之身,與之身,而害其身。”因此,擁有首無的身體成了暴食的壹個特征。關於饕餮,眾說紛紜,主要有兩種:壹種認為是原始社會圖騰觀念的遺留;壹種是它們是對鬼神祖先的祭祀,或者引申為“青銅器具上各種在天地中勞作的動物形象”。在遠古人類的心目中,整個世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奇靈,有的是人類命運的主宰或朋友,有的是只與人類為敵的妖魔鬼怪。古代人類把各種自然或社會災難都歸咎於惡魔。驅魔是原始人的重要活動之壹。這個活動通常被稱為驅魔。如商代晚期青銅器中的精品——司母戊方鼎,飾以細密的雲紋圖案來襯托獸面浮雕主題,整體外觀以對稱猙獰的獸面象征王權的威嚴。
趕走惡靈。
在商周時期的裝飾紋樣中,我們可以看到神化的動物吃人辟邪。這種用圖騰動物獵殺怪物辟邪的形象,反映了神與魔的鬥爭,也曲折地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鬥爭。老虎吃人,銅身呈虎坐半蹲之狀,以虎的後爪和尾巴為三個支撐點,而虎的前爪則在有力地抓著斷了腳的人吃,十分生動形象。這種復雜的形狀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技術。我們可以理解為辟邪,體現“虎吃鬼”的神話;也可以說是人獸相擁,人為施行巫術;也有人認為老虎是聖物,認為老虎吃人是“天人合壹”。
裝飾功能
青銅器中的自然物多以變異為代表,最常見的有雲雷紋、渦紋、水波紋等,已被廣泛用於填充待裝飾的圓形裝飾帶和大面積的“地紋”,也稱“地紋”。這種“變異現象”既表現了原始先民繼承的試圖借助想象超越現實的思維方式,也表現了奴隸時代社會階級和權力意識激發的幻想。立體、浮雕式饕餮圖案、夔文等。在雲雷紋和其他明暗圖案的襯托下,形成了密集而復雜的圖案。強烈的宗教感情在青銅器上凸顯出來,神秘詭異,氣勢磅礴。
中國青銅器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夏、商、周三三個歷史時期,在此期間,青銅器的風格由凝重莊重的藝術風格向簡潔明了的風格轉變,青銅器的社會功能也逐漸由禮器向實用器具轉變。青銅器的裝飾紋樣從莊嚴的饕餮紋、夔文到盜樂、環帶的律動紋,再發展到鮮活的蛤、宴、鬥紋,其間動物裝飾紋樣的兇猛超自然魔力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種裝飾圖案的變化不僅僅是制造技術的提高或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引起的,還與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變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