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讀《莊子》的五點思考

讀《莊子》的五點思考

莊子提倡的自由不是個人主義。於丹老師說,自由應該有壹個統治者,正義和底線,從而實現這個世界的行為準則。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五篇關於讀《莊子》的文章,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讀《莊子》有感(1)

經典的書需要慢慢讀,才能真正深刻理解。剛開始讀《莊子》的時候,我不可能有好的心態。壹直想吃成大胖子,結果壹無所獲,讓我的態度陷入了越來越焦慮的沼澤。我決定安定下來,不是為了速度,而是為了質量。每天只讀兩三頁,33章,* * * 400多頁,幾個月的稿費。這期間多寫讀書筆記,加深理解和記憶。

這兩天只看了第壹篇《四處流浪》,收獲頗豐。我學到了莊子思想中很重要的壹個方面,那就是逍遙法外,逃避名利的束縛,在宇宙中自由遊走,不受任何外力。莊子和老子壹樣,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與老子相比,他更熱衷於無拘無束的自由。他可以無視壹切世俗的偏見或正義的見解,不經勸告而被世人稱贊,被世人稱贊而不抑郁。無論世人如何褒貶,他都不會改變對個性的堅持。這真的來之不易。人活在世上,壹定要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不能以他人的意誌為轉移,否則只是個傀儡。俗話說,除了自己沒有別人,神仙無用,聖人無名。壹個人不能受制於任何外在的東西,比如成就,名利,必須活得灑脫,坦蕩,極其自由。

莊子無憂無慮的人生價值觀,也許在某些人眼裏,有些被動和隱逸,不值得認同。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誌向。莊子和老子壹樣,並不是壹個積極追求建功立業、揚名天下的人。他只是追求壹個窮君子對自己免疫的價值觀。在戰亂頻仍的時代,個人力量極其微薄。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擺脫苦難的人生。莊子生活的時代是導致莊子思想誕生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莊子睿智豁達、高瞻遠矚的人格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原因。莊子思想之所以能千百年如新,正是因為它能喚起人的* * *。其實每個人都有熱愛自由,不計後果的性格,只是有些因為各種外界環境的影響,被社會規範,生活標準,忠於名利等東西掩蓋了。老莊的思想代表了人類最原始、最樸實無華的價值觀,能直達每個人的內心,觸及軟肋。

當我們在艱難的生活中行走,或者當我們對生活感到厭倦的時候,不妨學習壹下莊子無憂無慮的思想,讓我們的內心保持壹份難得的寧靜和涼爽,這樣我們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當然,我們可以追隨莊子的自由思想,實踐他的自由思想,在其中自由馳騁,獲得輕松、快樂、無憂的人生體驗。

在我眼裏,莊子的逍遙思想沒有缺陷,被所謂的正統觀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議的。道家和儒家沒有明確的界限。思想的天空應該是百家爭鳴、五彩繽紛的,後人可以從中汲取豐富而不單壹的思想養料。生活、國家、社會都需要向別人學習才能達到高質量,否則就會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我覺得有必要同時有孔子和莊子。

讀《莊子二》有感

莊子不是壹本書,而是壹個世界。

是的讀完莊子看似貧瘠的奇聞異事和唐朝,在其間反復琢磨顛撲不破的道理,妳會發現,妳只是打開了壹扇門,通向真實而樸素的天道。

世人千百年來的悲哀,在於世人只在世俗中尋求生命的真諦,而不超越世俗去曠野中的幽玄宇宙中尋求大道。莊子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跳出了三界,站在雲端鳥瞰滄桑。獨與天地之靈相通,不以萬物為榮。莊子就是這樣的人才。他認為世界太灰暗,說不出莊嚴的話,書裏全是苗友的話,貧瘠的唐的話,無端的崖言。他在世界上與造物主同遊,而與那些生生死死無始無終的人是朋友。

莊子世世代代都在嘲諷顛倒的世界,嘲諷那些為了名利而出醜的人,諷刺那些為了小便宜而破壞人與自然和諧的小人。那些尋求權力的人用自己精神上的不完美和扭曲的人格來換取世俗所謂的祝福,而莊子寧願做壹只拖著尾巴在泥淖裏的老鱉,也不願做壹個高堂上供奉的占蔔龜殼。莊子的儒雅灑脫,正是他那獨特的、狂傲不羈的人格魅力撐起了自由的天空。

在《莊子》中,闡明了最高的知識是探索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知識。當我們打開莊子的世界,有限的內容全部明了,壹切順天。萬物的本源是什麽?唯壹的方法。萬物之源是什麽?唯壹的方法。生命的起源是什麽?莊子微笑著輕輕壹推,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過是壹場夢。

柏拉圖說,人類的靈魂來自壹個完美的家園,那裏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汙穢和醜陋,只有純潔和美好。靈魂在這個世界上漂泊了很久,活在壹個軀體裏,忘記了自己從哪裏來,忘記了家鄉的壹切。每當他看到、聽到、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感動,覺得很舒服,很親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東西都來自他的故鄉,所以他用盡壹生去追尋那份記憶的感覺,不斷向故鄉跋涉。

實事求是是莊學的核心。但我們都生活在人為的魔法圈裏,壹切都是人為的,我們早就失去了本性。我們要做的是找到壹個美麗的自然世界。

利用莊子的天然笛子,尋找失落的世界。人的生命歷程,是靈魂尋找美麗故鄉的歸途。

讀《莊子三》有感

翻開《莊子》這本書,第壹篇是《逍遙遊》,映入眼簾的第壹個故事是“坤變彭”的離奇理論。但莊子似乎很在意這樣壹個故事,甚至在《逍遙遊》裏說了三遍。如果妳想了解莊子,妳似乎不能錯過這個寓言。

首先,莊子說:“北海有壹種魚,名叫鯤。坤大,千裏之外。鯤變成了壹只鳥,名叫鵬。彭背闊,千裏之外。當它高高升起時,它的翅膀像地平線上的雲壹樣展開。當海風吹得很大時,這種大鳥會遷徙到南海。南海是壹個天然泳池。”這樣的描述讓人過目不忘,“不知道有多少裏路”簡直誇張到了無厘頭的程度。莊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迷惑我們的想象力,迫使我們擺脫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讓我們無法有意識地去追問:有這樣的坤和彭嗎?他們在哪裏?魚真的能變成鳥嗎?

學了《莊子》,妳至少明白了“必然”二字的奧妙。所謂“萬不得已”,並不是指被迫、委屈、無奈或被迫,而是當我判斷各種條件成熟時,我會順勢而為,即“該做的我會做,該做的我會止步。”所以,重點是:如何判斷各種條件是否成熟?能夠做到這壹步,就是“化知識為智慧”的開始。

讀《莊子》有感(四)

同質無憂——為什麽學生讀完《莊子》後,壹讀現行中小學教材中的文章,就說不懂莊子思想?為什麽現在越來越有錢,越來越舒服,還會覺得累?為什麽中國人在祝別人幸福的時候,常說“長命百歲,財源廣進”?為什麽中國文人有山情結?想了解壹下,可以讀讀《莊子》。莊子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雖然不是正統,但莊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莊子的思想很復雜,但也有很多矛盾。主要觀點可以概括為同質性理論和自由概念。物的同源有三層意思,生死相同,沒有對錯,物我合壹。莊子強調人與環境的和諧。他認為人和事物是壹回事,都是由氣體形成的。人死了,氣散了,氣就會變成別的東西。莊子視生死為壹回事。“人生而聚,聚而生,散而死。如果他們生死未蔔,我能怎麽辦?所以萬物壹體?”沒有對錯,今天有現成的例子。很多人覺得把順德改成佛山的壹個區是扯淡,因為市民只關註順德。如果妳放眼全省或者全國,妳會覺得這種種植方式是對的(沒錯)。對與錯的區別是什麽?前天,央視報道了黑熊傷人事件。到底是捕殺還是保護黑熊,專家們的觀點和村民們完全不同,誰對誰錯,沒有定論。破壞環境無異於自殺。這是我們的知識。莊子認為,世間萬物和我是* * *整體。他在《大聖》中說:“假外物,托於同體,忘其勇,留其耳目,不斷重復,不知頭緒。”把人從被束縛的形式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和宇宙壹樣。當人們把生與死的觀察點從個體移到個體之外的另壹個更高、更普遍的存在時,生與死的界限就消失了。也就是說,當人們把個體和整體結合起來時,人們就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沒有對錯,沒有物我界限,人類從另壹個層面獲得了自由,也就是莊子所說的自由。莊子在《樂遊》、《養生大師》、《人間》、《德重賦》中提出,要達到完全的幸福,就要做到“盡忠,不為物累”。擺脫名聲,壹點都不擔心,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對於壹個沒有自我的人來說,壹個信奉上帝的人是無用的,壹個聖人是無名的."逍遙就是過著自然的生活,在人生的大海上漂泊,快樂地度過壹段悲傷的命運。這是自由,這是解脫。當壹個人理性地將自己與壹個永恒的、無所不包的宇宙結合在壹起時,個體的存在也是無限的。這樣,心胸才會變得寬廣,人生的得失,貧富貴賤,都不會嫌不夠。沒有世俗的紛擾,只有內心的平靜。“鷦鷯巢於深林但只有壹枝,鼠飲河水而飽。”人們想要的只是像鷦鷯和松鼠壹樣的生活。人只要擺脫世俗的觀念和事務,就會幸福。清心寡欲的清靜主義,不以外物為思想對象,而是註重內在的修養,從而達到“為人”的境界。妳可以全身而退。莊子的思想繼承自老子,他的理想是追求壹種平和寧靜的心理環境。讀莊子是認識世界的另壹種方式。讀完《莊子》,我學到了很多。借助《百家講壇》的神力,沈寂許久的莊子終於開始風光了,他的人生哲學也開始流行起來。什麽是“逍遙”,什麽是“無為、無功、無名”,追求絕對的自由。等壹下。但我們不要忘記,莊子也是犬儒主義的創造者,莊子的“自由精神”是庸俗的。現在在中國提倡莊子精神真的不是時候。《莊子》中的“自由精神”似乎早就被大家所認同,在想象中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但是我想補充壹下,莊子裏面有很多言論,體現了壹種非常不好的鴕鳥智慧和烏龜哲學。莊子壹方面詛咒世俗,另壹方面又反復說要“置身世俗,不責是非”,也就是說要無條件地與世俗相處,壹方面講“不以物服人”,但另壹方面又告誡人們要“以物周遊”,“以物為春”。莊子壹方面大膽想象,遨遊九天,另壹方面又有所追求。莊子的想象力更多體現在形而上的神遊中,但在實踐中他認同價值觀顛倒的現實世界。他的“徘徊”只是沒有觸及實際的“神遊”。其實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方面結合起來就是完整的莊子,它們* * *壹起形成了人生態度。所謂“犬儒主義”,是指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壹種畸形關系。犬儒主義誕生於5世紀的希臘。它指的是壹種抵制文化價值觀的精神和壹種深深的懷疑。它認為這個世界不值得認真對待,我們不如玩遊戲。到了現代,犬儒主義的含義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變化,但對世界不信任和拒絕的態度並沒有改變。犬儒主義雖然對現實不滿,拒絕參與社會世界,或逃避到孤獨與隱居中,或轉向出世的唯美主義,但其本質是虛無主義。他們與世界保持著清晰的距離感,卻又害怕或不願意正面面對。相反,他們以戲謔和憤世嫉俗的方式表達他們不滿和妥協的矛盾立場。犬儒主義不僅表現了現實的黑暗,或者說現實世界中道德的倒置和價值的真空狀態,而且表現了人們對這種倒置和真空狀態的麻木、接受甚至是積極的認同。甚至在他們的內心,憤世嫉俗者不再堅持最起碼的是非觀念,不僅對現實不抱希望,對未來也不抱希望。犬儒主義的核心是懷疑壹切,不僅懷疑現實,也懷疑改變現實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犬儒主義是壹種深刻的虛無主義。這種虛無主義可能是死氣沈沈、停滯不前的,也可能表現為裝傻耍花招。犬儒主義往往出現在社會黑暗、絕望感彌漫的歷史時期。此時突出的特點是現實世界的無奈和想象世界的跳躍,兩者相輔相成。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莊子確實是中國精神圈的導師。它應該與當今中國普遍的社會冷漠相調和,試圖通過內心所謂的“寧靜”來掩蓋現實社會中的無奈。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莊子人生哲學的流行只能導致整個社會的犬儒主義。它或許能培養出壹批對世界漠不關心的吟遊詩人,卻永遠無法培養出積極參與的現代公民。這是我們需要的嗎?莊子繼承了老子的道家學說,進壹步闡釋了道。道家在壹定意義上否定儒家,認為儒家倡導的仁政是世間惡的根源。的確,君主獲得權力的最好方法是戰爭,鞏固自己國家的最好方法是壯大自己的力量,建立軍隊,抵禦外侮,這就是戰爭。這壹切都是用臣子的血肉做的,皇帝的寶座坐在無數的骨頭上。他們用仁義掩蓋這壹切,他的仁政束縛了很多人的心靈。秦始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禁錮了人的心靈。千百年來,文人寒窗苦讀,只為金榜提名。有多少人真正用過?多少人為了這個榮譽浪費了生命。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壹次,只有少數千千學生被選中。正因為如此,金範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束縛自己。道家提倡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無憂之旅。在社會上獲得身體上的自由是極其困難的,但精神上的自由是每個人都有的。沒有貴賤之分,沒有仁義禮樂的束縛,沒有名利的追求,用晨鐘和墓鼓撫慰無助的心。孔子的儒家思想過於理想化,在當今社會幾乎不可能實現。雖然有夢想是好的,但是這個夢想對於當代人來說有點太高了。在儒家經典下被奴役了幾百年,連反抗的力量都沒有了。我們所有的青春,我們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光,都被埋沒在無盡的筆墨裏,密密麻麻的書香空氣籠蓋了整個中國。曾經在九洲上騰飛的巨龍,早已被馴服。回想起來,似乎已經成為歷史了。讀完《莊子》,我的感覺是九洲上的絢爛之花,正在漸漸沈入墨的海洋。莊子乍壹看似乎是壹個憤世嫉俗的人,但仔細探究,莊子其實是壹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情仇的人。雖然他壹生淡泊名利,崇尚修身養性,清靜無為,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充滿了對當時冰冷世界的悲憤和絕望。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因素,認為萬物都是變化的。他主張“無為”,放棄人生的壹切奮鬥。他還認為壹切都是相對的,所以他否定知識,否定萬物的本質區別,竭力否定現實,幻想壹種“天地與我共存,萬物與我為壹”的主觀精神境界,成為亂世中的清醒者。莊子的妻子病逝時,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看到莊子盤腿而坐,拿著鼓和鍋在唱歌。慧宇問:“人家跟妳們夫妻打壹架,為妳生孩子,養老,管理家庭。現在妳死了,妳不哭就夠了。用鼓和鍋來唱,不是太多太不合理了嗎?”莊子說:“我不是這個意思。她剛去世我怎麽壹個人不難過?想了想,發現自己還是個普通人,不懂生死,不懂天地之道。這樣想想也不覺得難過。”從這個角度看,莊子真的看透了生死。他認為生與死是必然的,死亡意味著重生,重生也代表死亡。不得不說莊子是壹個復雜的人物。他雖看透生死,卻有著強烈的愛恨情仇。他很窮,但他很快樂。這樣壹個自發的,有著獨特人格魅力的人,真的不多見。莊子的思想和理論與老子壹脈相承,但又有所變化。在哲學、社會、人生觀上都有自己的特點,思想也比較復雜。哲學上,他繼承了老子的道和自然無為的思想。在社會觀上,他崇尚“至德之世”,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在人生觀上,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也有保護全身的思想。

讀《莊子》有感(五)

莊子是壹個怎樣的人?人們稱孔子為“聖人”,莊子為“神人”。他們分別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莊子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快樂之旅。

境界有大有小:壹切榮華富貴,是非紛爭,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當妳有壹個大的境界,妳才能明白什麽是天賜人才,讓它就業!過上幸福的生活。

感悟與超越:要想真正領悟“逍遙遊”的境界,就必須能夠超越名利。而擁有壹個弱小的心態是超越名利的基礎。

認識自己:我們習慣了自以為是,好心也會做壞事。我們常常被外界的評價左右,無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在所謂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總有出路:莊子借用了壹個醜陋到近乎猙獰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生活中發生什麽,世界上總有出路。

生死談笑:莊子之所以能夠笑對生死,是因為他領悟到了生死的真諦,即生死不過是形式上的壹種變化。

堅持與適應:“內化”是指不被千變萬化的外部世界所影響,“外化”是指了解和適應外部的社會環境,否則就不可能在社會上安身立命。

自然與物性:人的物欲是無止境的。當他們瘋狂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人們也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態和狀態:決定人生成敗的不僅僅是天賦和技能,而是壹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大道與自然:無論《莊子》的寓言是苦澀的還是諷刺的,奧秘只有壹個,那就是“大道順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