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源於道教茅山派。分為北茅山道和南茅山道。北部茅山其實是鎮江茅山的發源地,南部茅山派是廣東羅浮山。茅山派是以茅山為祖庭的道教派別。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和常州市金壇區交界處的茅山,山清水秀,清幽宜人,蜿蜒起伏。被譽為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三十六洞中的第三十二洞,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壹福地。
這些頭銜不僅給她披上了層層神秘的光環,也為她吸引了許多陌生的人。因為壹個道派起源於此地,培育此地並將其發揚光大的道派被稱為“茅山派”,人們稱其弟子為“茅山道士”。
茅山道教是中國清教學派的發源地,是中國道教茅山派的搖籃,也是建寺建寺的“三毛針君”的居住地。
歷史上的茅山是當時都城金陵的後山,尤其是劉宋時期。朝廷聚兵禦敵,皇帝掌管安民,官僚退隱人間,文人彈琴彈墨,善男信女朝聖,都匯聚於此。說起茅山道士,我們當然要先說說“三毛針君”。
公元前82年,60歲的陜西鹹陽人茅穎來到曲山,在山中采藥,濟世救人,在洞中苦練,以求長生不老。據元代茅山的記載,有壹天,王君接到仙書,去見西王母,帶上茅穎,開著雙龍神車,飛到白宇龜山,在清林宮見到了西王母。
茅穎得道後,有壹次回到家鄉,對父親說:我壹直受聖上保佑,壹直有天兵守護,不要打我。否則三官皇帝如果去拜訪就會受到懲罰。他的父親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他正要舉手用手杖打茅穎。然而,手杖斷了,壹段壹段地飛起來,卡在墻裏。後來,茅穎為壹個溺水的人挖了壹口棺材,這個人能說話三天,活了90歲。
凡人也可以通過修道成仙,這使得茅穎的兩個兄弟視榮華富貴為失去的珍寶,棄官追茅穎到曲曲山,最終都得償所願,飛黃騰達。
道教是壹個多神結構的龐大宗教崇拜體系。而在實際的朝聖中,那些距離相當近的土地神,更是受到當地民眾的虔誠崇拜。茅山對“三毛針君”的崇拜就是壹例。其實道教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古代巫術和神仙方術。
鬼神崇拜、神仙煉丹信仰和古代哲學是前道教歷史上的主要思想內涵。道士的活動非常復雜,有浸壇、講經、象征、禁咒、占蔔、求雨、解夢、身病、拜神等。布就像壹個無限的謎,非常深奧,不可捉摸,讓人感覺脫離現實。茅山道士還有壹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可以結婚生子。
茅山道教是壹個正統派,茅山是正統派道教的主要道場。道教分為全真道和正壹派兩大體系。全真道出家為僧,宮中過叢林生活,不吃葷,講究內丹,不講究符咒,提倡雙修生活,以修真為正道;正統的道教徒壹般都有家室,不忌葷,主要以念咒、驅鬼驅魔、祈福消災等為特征。
參考自:百度百科-茅山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