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華嚴經》說:“人欲知,三界諸佛,應觀佛法本性,以心造萬物。”
古今中外,都在說宇宙本身,世界最小的組成部分。《莊子-天下篇》也說:“壹尺杵,半天不盡”,說明物質是無限可分的,絕不會有任何最小的分量!佛教菩薩在《只知二十頌》中解釋了當時物質世界最小的組成部分——“無窮小”的異端學說不存在的原因。
肖鋼大師在《只知二十頌》中解釋:如果無窮小可以成立,是真的,並且像異端者所說的那樣可以壹致,那會怎麽樣?讓我們看壹看。
真實的東西壹定要有大小,要占空間。它們壹旦占據空間,就要有三維六個方向:前、後、左、右、上、下,絕對不可或缺。比如從這個粉筆盒的左邊,妳只能看到這只小白兔。至於右邊是什麽,我不知道。從上面看,我看不到下面是什麽。
如果我有壹輛車,我必須裝壹車粉筆。我們把這個盒子叫做A,A左邊的粉筆盒,只能和A的左邊接觸,不能和A的右邊接觸,不能和A的正面接觸,也不能和背面、上面、下面接觸。A右邊的這盒粉筆只能和A的右邊接觸,不能和A的左邊接觸,也不能和A的正面接觸,更不能和背面、上面、下面接觸。A面前的這盒粉筆只能碰到A的正面,不能碰到A的左側或右側,背面、上面、下面都不能碰到。A後面的這盒粉筆只能摸到A的背面,不能摸到A的左側面,也不能摸到A的右側面,正面、上面、下面都不能摸到。A頂上的這盒粉筆只能接觸A的頂面,不能接觸A的左側,不能接觸A的右側,也不能接觸A的正面、背面和底面。A底部的這盒粉筆只能接觸A的底面,不能接觸A的左側,不能接觸A的右側,也不能接觸正面、背面和頂面。
這是壹盒粉筆,那麽壹小盒怎麽樣?同理,中間有壹個無窮小,它的周圍充滿了無窮小。我們稱中間這個小的為a..釘無窮小東側的這個無窮小只能與釘無窮小東側接觸,而不能與其他邊接觸。釘微西側的這個微只能和釘微西側接觸,不能和其他邊接觸。指甲極小值南側的這個極小值只能和指甲極小值的南側接觸,不能和其他邊接觸。釘無窮小北面的這個無窮小只能與釘無窮小的北面接觸,而不能與其他面接觸。指甲頂部的這個微小部分只能與指甲的頂部表面接觸,而不能與其他側面接觸。指甲無窮小下面的這個無窮小只能和指甲無窮小的下表面接觸,不能和其他側面接觸。這是壹壹對應的,絕對沒有混淆的余地。
窺基《旁白》說:“東極不合理,不止五個方面。”這樣,最低限度可以分為六個部分。既然壹個無窮小可以分成六個分量,那還能叫無窮小嗎?極小是不能再小再細分的單位~ ~既然能分成六份,那壹定不是最小單位,也不是最小的實體單位,所以不是極小,這和自學是相悖的。妳還有什麽要說的?
結論是物質世界的最小成分不存在!或者:最小的成分根本不是“真實(客觀現實)”的!
這樣看來,佛教所說的“空”,既是自我的永恒空,也是“身空時的空”。《莊子-天下篇》也說:“壹尺杵,半天不盡”,說明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絕不會有任何最小的分量!
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量子力學專家威勒博士在他的實驗觀察中證實:“只有通過觀察,才有存在。沒有觀察,就什麽都沒有!”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驅動變化定律”。著名物理學家弗裏茨·倫敦說:“馮·紐曼的精細量子理論表明,物理實體只是由人的思想引起的,真正的實體是思想。”
量子力學表明,觀察者的意圖在實驗中起著重要作用。壹個量子力學系統在特定狀態下被觀察的越頻繁,它就越有可能保持原來的狀態。說明人的心靈和無生命的物體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相互作用。在醫學上,如果壹個病人樂觀豁達,他的病就會很容易好起來,這壹點已經被人們所公認。但是有些人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卻總懷疑它還在。這樣壹來,腫瘤真的會卷土重來。
在量子力學中,觀察者的主觀行為或精神因素成為了不可避免的影響之壹,觀察者所能測量的數據並不是幹涉前的原始狀態。這就是不確定性定律。當妳想“確定”壹個電子的位置時,這個確定對這個電子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它的動量立刻變成無窮大,不再是原來電子的行為。而當妳想“確定”它的動量時,它的位置是無法確定的,最多只能確定它在某壹點出現的概率。
在量子力學中,量子的運動狀態是不確定的,所謂的“客觀存在”在量子力學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愛因斯坦說他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意思是量子運動的隨機性。
量子力學的物質非實在性:在量子力學的發展史上,壹系列著名的實驗和理論沖擊和挑戰了傳統物理學的物質實在論。以薛定諤的貓為例,這是量子物理學家薛定諤著名的思想實驗。薛定諤想象壹只貓被關在壹個鋼鐵盒子裏,盒子裏有壹小塊放射性物質。如果放射性物質輻射,它會打破壹個小氫氰酸瓶,毒死貓。這樣,雖然宏觀經驗告訴人們,貓不是死就是活,也就是必須處於確定的死或生的狀態,但是從量子事件來看,在某個時刻,輻射發生和不發生的概率是50%,那麽在某個時刻,貓的死和生的概率分別是50%。用量子力學的語言來描述,就是在某個時刻,這只貓是死貓態和活貓態的疊加。但是,這種疊加狀態超出了人們經驗的想象。那麽,如何才能確定這只貓的地位呢?那要看觀察了,可以確定貓是死是活。“薛定諤的貓”悖論提出了兩個重要問題:第壹,宏觀世界的不現實性。“貓悖論摧毀了我們本可以擁有的希望:也就是說,量子幽靈在某種程度上被限制在原子的陰影微觀世界中,而原子領域中現實的悖論性質與日常生活和經驗無關。但是如果量子力學被接受為所有物質的正確描述,這個希望顯然會破滅。如果我們按照量子論的邏輯來得出它的最終結論,大部分物理宇宙似乎都消失在壹個模糊的幻想中。”所以,不僅微觀世界不真實,這種不真實的陰影也籠罩著我們的宏觀世界。第二是觀察者的角色。在上面的例子中,貓是死是活取決於壹個觀察,這個觀察可以把50%死50%活的狀態變成某種狀態。如果把這個例子中的貓換成壹個微觀粒子,這是壹個更壹般的命題。沒有觀察者的觀察,完全無法說出微觀粒子是什麽,處於什麽狀態。根據“波粒二象性”和“雙縫實驗”,可能是粒子,也可能是波。根據測不準原理,它的動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時有壹個確定的值。只有通過壹次觀察,微觀粒子才能處於確定的狀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觀察賦予了微觀粒子壹種實在性。
1982年,Spector的實驗結果發表,是為了檢驗貝爾不等式。“貝爾不等式基於兩個假設:第壹個我們可以稱之為客觀實在,即外部世界的實在;.....第二種是定位或者不可分,或者沒有超光速傳遞的信號。”實驗結果表明,上述兩個前提不能同時成立。但如果我們放棄第壹個前提,那就是承認外部世界沒有現實性;如果放棄第二個前提,說明通常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即先因後果)不能成立。物理學家對此做出了回應:有的仍然堅持愛因斯坦的立場,希望在更深的物質層面揭示微觀粒子的規律性;還有人放棄了局域性的概念,開始探索某種超光速信號的可能性;還有人希望同時保留上述兩個前提,從而提出多元宇宙理論;壹些物理學家堅持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哥本哈根學派的立場,強調觀察者在微觀粒子事件中的作用,即精神在其中的作用,進壹步肯定了微觀粒子的不真實性。
量子物理學還發現,量子也叫小光子,存在時間極短,振動頻率很高。有物質現象,發現物質現象是假的,根本物質不存在。我們現在覺得有壹種物質現象是什麽?是不是頭腦把這些極其細微的粒子聚集在壹起,產生了壹種我們稱之為莊稼的幻覺?質量。所以物質是觀念積累的連續幻象,確實是在瞬間生滅的,就像我們看電影時在屏幕上看到的畫面壹樣。
圖中有什麽快速動作嗎?等等,那是怎麽回事?科學家的解釋有不同的頻率。頻率慢了就變成固體,頻率快了就變成液體,像水壹樣,在我們身上?皮膚,比較慢的,變成電磁波比較快,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完全是不同頻率引起的幻覺。這是物質?事實很清楚。物質是精神的積累,換句話說,物質的基礎是精神,是精神現象實現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從何而來?這個還沒有?明確的答案。科學家現在說精神現象是無中生有的。這句話我們聽到了,他沒有說錯,只是沒有說清楚,所以不能說他錯了。在佛教中,精神現象?它從哪裏來的?從自我實現的。壹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壹個自純而圓的身體。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我從我的自性中意識到了壹個阿賴耶。什麽是阿拉亞?根據自性,沒有自性就沒有阿賴耶。佛經中的比喻,如形與影,我們站在陽光下,有壹個影子。影是阿賴耶,人如自性,所以?萊耶是假的,但不是真的,也沒有人形的影子!十法界是從阿賴耶悟出的,阿賴耶可以變化,但十法界是以莊嚴法為基礎的?確實是自性,按照自性來實現。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介紹,在《現代科學看佛學》中,量子物理有三個革命性的結論:壹是微觀世界中的粒子在觀測前沒有確定的狀態,而是處於所有可能狀態的模糊疊加之中;第二,在微觀世界中,主觀性(人的意識)和客觀性已經不能完全分開;第三,在有意識地觀察時,微觀粒子會立刻選擇某個狀態清晰地出現(概率坍縮)。
朱校長用現代科學量子物理的概念與莊子、佛教相比較。量子疊加態=混沌態?佛教要再現世界的“本來面目”,主體與客體、自我與事物之間不存在對立。說到“善與惡”,就代表了相對的兩個方面。人是怎麽迷路的?莊子:意識發展的過程也是人類迷失的過程。量子波的坍縮=意識的二元選擇。愛因斯坦在EPR論文中陳述的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沒有確切的物理狀態,就不能稱為物理實在。什麽是“物理實體的元素”?“如果我們能夠準確地預測壹個物理量的值,而不以任何方式擾亂系統(即概率為1),那麽壹定有壹個物理實體的元素對應於這個物理量。”他認為這個準則同樣適用於經典物理學和量子力學中的實在概念。自然科學匯集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所有的知識都不可避免地有意識加工的痕跡。本文前面提到的“概率坍縮”和“貓”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揭示了人類意識的頑固觀念對事物本來面目的加工所造成的扭曲。)
2.道教:太極是事物的整體和本源,陰陽是事物的兩極。
說到宇宙本體,道家說太極,佛教說“真、實、法身、誠性、真法、如來”。。。“基督教說‘終極真理’或上帝。總之,這些不同的名詞都指向了萬物之源,也就是《道德經》中提到的玄奘之母。
金剛經上說,“諸聖賢皆因無為而異”。聖人走上了覺悟之路,達到了無二元對立的境界,所謂回歸自然。真,是太極,真自然。普通人還是生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看問題有高低之分。
陰陽的關系,用哲學術語來說,就是對立雙方相互依存、競爭、沖突、轉化的運動關系。我們普通人看到了這壹點,所以佛教徒說“俗世的道理——世間的道理”,叫做“壹切行為無常”。馬克思說萬物都是運動變化的,沒有不變的現象,所以他不承認宗教認為的絕對真理。
其實道理很簡單,所謂大道簡單易行。老子也說:我的話易知易行;世上沒有什麽是可以知道的,也沒有什麽是可以做的。佛祖釋迦牟尼長嘆壹聲:厲害!每個人都有如來的智慧和德行,但不是妄想和執著就能證明的。
道德經說:“總有壹種欲望”去觀察它。“煩惱”是表面的東西,外在的東西是陰陽二元對立,屬於認識論的範疇,是常人的境界。
聖人的境界是“常無欲”見其奇”。美在哪裏?是太極。“常無欲”的狀態就是“深入般若”的狀態“妙”其實就是現在的量,指的是本來的面目和真實的存在,指的是本來的狀態和屬性。佛教講的是“純凈自然”和“永遠美麗”。
“易”沒有思想,沒有行動,沈默不動,是認識世界的壹個道理。如果不是世界上最高的神,也可以在這裏。“無思”、“無為”、“沈默”恰恰是“常無欲”的認知狀態。“感受世界相連的原因”是“觀察奇觀”。《中庸》說:“惟天下之誠,乃能通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基,知天下之教育。”這裏的“誠”也屬於“常無欲”的認知狀態,“知天地之修”屬於“觀其奇”
釋迦牟尼佛總結為:“色心壹切緣,心所造,法壹切緣,唯心所顯。”當妳在心裏的時候,妳都是美好的,真實的,精致的。”而老子總結為:“二者同而名不同,皆謂之玄,玄而又玄,萬奇之門。“這是大智者的心法,也是悟道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