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關於造假的爭論是壹個很深刻的話題,以我的知識和教育很難解釋清楚。但為了弘揚殷商文化,我想寫壹點自己學習甲骨文的心得,供大家參考。
甲骨文自1899年被發現和收藏以來,價值翻了壹番,很快從每斤只有幾塊錢的“龍骨”變成了每斤225元的“古董”。隨著藏家的大量購買和價格的上漲,甲骨文的“造假”問題也時有發生。大量仿甲骨文的出現,不僅給收藏帶來了困難,也給甲骨研究造成了混亂。因此,有興趣學習、研究甲骨、收藏甲骨的人,有必要探索壹些關於甲骨辨偽的知識,以提高甲骨辨偽的能力。
辨別甲骨文真偽,首先要了解“偽造”的主要方法,其次要認真學習甲骨文的相關知識,再次要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甲骨文作為歷史的產物,必然會打上歷史的烙印,有其自身的規律。現代人,尤其是非職業的現代人,難免會顧此失彼,出現違背歷史的跡象,暴露造假的嫌疑。縱觀甲骨文的造假方法,可以總結為:(1)在甲骨文和賈布上添加銘文,增加甲骨文字數量;(2)甲骨文和賈布上的刻字沒有文字;(3)在出土的肩胛骨或龜甲上刻字,不用敲擊;(4)壹般出土的老骨頭上刻字;(5)在舊的新骨上刻字。所用的“甲骨文字”,有的是由亂字堆砌而成,有的是由真甲骨文“克隆”而成,有的是由整塊甲骨文復制而來。
學習甲骨文知識應註重兩個方面:
壹是從甲骨文本身說起。首先是甲骨文字。甲骨文專家把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分為五個時期,每個時期在字體和書法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甲骨文的大小在歷史上是“固定”的。壹本大字本的好書,五鼎四書,再現大字。除了少數情況,五相字形都是蒼蠅頭。字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就書法而言,第壹期蒼勁壯闊,第二期緊實整齊,第三期頹廢無力,第四期刻板簡約,第五期細長工整。其次是修辭。甲骨蔔辭是商代皇室的占蔔書,蔔辭師刻甲骨蔔辭已成為壹種套路。所以甲骨文的例子基本上成了固定的程序。通常整個演講分為敘事性演講、生活性演講、職業性演講和驗證性演講。第三個是文例。甲骨上的銘文(即分布)、線條(即左右線,或左右線)以及甲骨與甲骨的關系都有壹定的規律。第四是使用標誌和紀念物。如“無玄”、“無玄名”、“壹告示”、“二告示”、“小告示”等,都是壹、二期甲骨蔔辭中使用的。“用”、“子用”、“子用”、“玉子”這些詞用在第三、第四、第五時期。第五是貞操。真人是以王為代表的商代蔔筮史家。他們都是商朝的高級知識分子。中外學者對所有甲骨進行了整理,得知* * * *童男童女約有128人。這些不同的處女為不同的商王工作。
二是從甲骨文的載體入手――甲骨文和賈布。(1)萬億分行。壹般巨枝方向與占蔔的短橫方向壹致。在龜殼的正面,以李倩路為中心,左殼的萬億分支都在右邊,右殼的萬億分支都在左邊。在肩胛骨的正面,左肩胛骨的征象都在左邊,右肩胛骨的征象都在右邊。此外,甲骨文的方向是“迎兆”而不是“犯兆”,換句話說,甲骨文的方向正好與兆支相反。(2)鉆孔、鑿刻和焚燒。專家對甲骨的研究表明,各個時期的鉆孔、鑿刻、灼燒的形狀、大小、有無都有差異。(3)沿骨形成。骨緣是指甲骨文背部中間部位的甲骨外緣的橫截面形狀。不同階段的甲骨文骨緣也明顯不同。④甲骨文上的“口”字。口字是指甲骨文和賈布上所刻文字的開裂。殷商蔔辭用的甲骨新而韌,銘文口不裂。3000年後,如果妳在這些古老的甲骨文上刻字,就會出現不可控制的開裂,甚至“融合”。當我們理解和掌握了上述知識,就可以用它來分析和判斷甲骨文的真偽。舉個例子,當面對壹塊刻好的甲骨時,我們可以看到,這塊刻好的甲骨有壹個大字形,其中“王”字刻為至尊王,而“真”字為“爭”,刻好的甲骨有裂痕。甲骨文背面的鑿子是長方形的,鑿子旁邊沒有鉆和燒。分析壹下:字形、“王”字、甄人字都符合甲骨蔔辭第壹期的特征。字口開裂,疑似新刻痕跡。鑿和燒符合三期和四期甲骨文的特征。可以斷定,這塊甲骨文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而新的甲骨文“張觀·戴笠”壹定是偽造的。再比如銘文的復印件,字體很小,甲骨文中有“王步”字樣。此外,碑文中還有“兩份起訴書”和“三份起訴書”的內容。解析:之字形和“王步”是五期甲骨蔔辭的特征,而“謀高”是壹、二期甲骨蔔辭所特有的。因此,這份碑文也是偽造的。
以上都是通用規則。甲骨文和其他事物壹樣,有壹般的規律,也有特殊的規律,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假的是假的,假的更逼真。和真的比還是有差別的,只要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