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網絡直播行業發展迅速。截至去年底,全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已達3.44億,占網民總數的476.5438+0%。全國1萬網民中,超過35%集中在直播平臺。然而,在火熱的行業背後,色情、低俗、暴力、謠言等違法行為總是如影隨形,這不得不令人擔憂。
說“葷段子”,打“擦邊球”:有些人走在“灰色地帶”
在這次整治行動中,文化部重點查處了壹些平臺提供淫穢色情表演、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等違法行為。於是,很多被曝光的案例,都把壹些網絡表演的“灰色”因素呈現給了人們。近日,記者親身體驗采訪網絡直播行業,了解了“光鮮亮麗”主播背後的另壹面。
壹個周末早上7點左右,記者在國內某大型直播平臺註冊,看到很多主播前壹天晚上壹直呆到早上。其中壹位女主播壹邊照顧寶寶,壹邊和觀眾聊天。數百名粉絲不時送禮物,有的在屏幕上留言要求現場哺乳,引得眾人噓聲壹片。另壹位女主播露出腹部,扭動挑逗的舞姿,和粉絲聊起“黃色笑話”,引得大家紛紛刷禮物。
24歲的天津大學生小楊做了兩年多的主播,目前擁有近65438+萬粉絲。采訪中,主播“老司機”談到了壹些行業規則。“對於跑車和遊艇,我們主要靠客戶發虛擬禮物賺錢。粉絲主要分為兩類,大部分是低收入群體;少部分是中高收入者,比如煤老板、包工頭。”小楊告訴記者,這些人和主播的關系也很微妙。
“‘屌絲’客戶幾乎每天都來,每次打賞十塊八塊,是在尋找壹種精神寄托。主播收入的很大壹部分還是靠‘土豪’粉絲。“小楊說,有些人為了維護好關系,好像和“土豪”粉絲網戀,尤其是很多平臺開通“附近的人”功能後,會有粉絲來主播住處附近找他們。”當然也有主播從全國各地搬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為那裏有錢的粉絲比較多,妳懂的!"
除了類似的曖昧和歧義,各種各樣的違規和低俗也在虛擬空間中滋長。記者在多個直播平臺搜索“占蔔”關鍵詞,網頁上出現了大量涉及占蔔、算命等封建迷信的直播間。不少主播甚至提供“算命”、“渡劫”等服務,並明碼標價。前不久,網絡上爆發了直播火化、飆車、群毆等三種低俗行為,四川涼山某慈善直播被證明造假,都是在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
不打“出位”,不賺“快錢”:有人活在“陽光”下
馬是美國聯合學院的學生。去年裏約奧運會期間,她通過投簡歷和面試,成為香港某著名網站的特邀“主播”,主要講解裏約奧運前後的風土人情。
在這次直播中,馬不能接受粉絲的禮物,也沒有額外的經濟收入。主辦方只承擔簽證、機票、酒店、餐飲等費用。然而,壹個多月後,直播收獲頗豐:壹方面,主辦方通過這種專業的直播吸引了大量流量,由此帶來的廣告效應和產品銷售等商業收入十分可觀;另壹方面,馬自己也通過直播做了品牌。之後很多平臺邀請她做客。
即使在國內,很多主播也是在陽光下挖掘“網絡名人經濟”的富礦,不靠“三俗”內容出遊戲,不靠粉絲打賞賺“快錢”。記者註意到,登錄國內最近興起的壹些專業網絡直播平臺,大量主播在這裏找到了不同的生存空間。比如在“何誌法律新媒體”這個平臺上,很多熟悉國際貿易、知識產權等少數民族法律學科的律師不定期舉辦現場講座,聚集了很多聽眾,收獲了很多案例。在專業的企業營銷直播網站“聯盟大師”平臺上,3000多家各類企業持續播放產品,向客戶演示功能,答疑解惑,為公司開辟了新的市場渠道。
90後的呂日陽是《東北貓》搞笑視頻的主播。他長期關註媒體傳播。他認為似乎沒有其他的傳播方式能像直播這樣把主播、現場、觀眾聯系得如此緊密,這就是這個行業的價值所在。“帥哥美女,裝腔作勢只是網絡直播的初級階段。其實很多行業都可以和網絡直播嫁接,在營銷、品牌傳播、客戶培養等方面衍生出新的可能性。”盧日陽說。
事實上,近年來,在垂直細分領域傳遞知識、分享經驗的網絡主播越來越多。馬認為,國內直播行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門口”,就像美國的互聯網直播不斷延伸產業鏈,越來越重視內容支持壹樣。呼喚陽光健康的主播將成為行業趨勢。
從“灰色”到“陽光”,嚴格管理只是“第壹步”
“我們什麽時候也能擺脫靠顏值吃飯,靠‘博眼球’的慣性?”采訪中,不少網絡主播透露,行業內的各種“擦邊球”亂象也困擾著他們。這位專家表示,網絡直播離“灰色地帶”還很遠,需要多方努力來規範和引導,打造陽光形象。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偉認為,減少直播內容違規的首要措施是依法嚴格管控。去年6月5438+2月,網信辦發布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對禁止傳播色情、暴力等違法違規信息,規範新聞信息直播,建設信用體系做出了要求。
“這次文化部在通報中重申,國家將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和行業通報機制,對違規主播進行全行業封禁,這將有效防止不良行為的再次發生。”朱偉說,很多平臺之所以不敢管理知名主播,是因為怕管理嚴格,讓這些主播跳槽到其他平臺。有了信用體系和“黑名單”制度,不允許非法主播在任何平臺工作,控制了行業的“痛點”。
沈陽城市學院互聯網應用學院今年開設了“網絡名人訓練營”,向學生傳授直播技巧。高校教師溫曉彤認為,“其實網絡直播有多種收入渠道,包括電商、廣告、流量、活動等。”她表示,打破主播刷禮物和打賞現金的單壹模式,拉長產業鏈,有助於倒逼主播重視內容生產,培養忠實粉絲,而不是以“新奇特”的行為刺激粉絲的短期消費。“在這方面,相關部門可以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鼓勵建立專業的直播平臺,引導直播行業完善商業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網絡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受眾的變化。“當網絡上少了‘偷窺’、‘好奇’等心理,多了知識學習和個人修養的需求,網絡直播的‘精雅’就有了最大的動力源泉!”某直播平臺CEO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