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篇完整的甲骨文有序言(背誦、敘述)、天命(貞節)、職業、印證四個部分,刻文時間不同。
擴展數據:
從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中國的文學史著作壹直是普及甲骨文文學知識的主要載體。1931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上第壹次談到甲骨文,認為甲骨文非常有條理。
此後,許多中國文學史著作都談到了甲骨文。如魯堪如、馮的《中國文學史綱要》、《中國詩史》,劉大姐的《中國文學發展史》,詹安泰、、吳崇漢的《中國文學史》,譚丕謨的《中國文學史大綱》,遊國恩的《中國文學史》,五位教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科院文學研究所的《中國文學史》,都把甲骨當作中國早期。
這些中國文學史大多是高校語文學科的教材,在傳播甲骨文知識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許多文科生的甲骨文文學知識來自這些中國文學史。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文學史著作對甲骨文的認識比較單壹,所舉的例子也是大家熟知的甲骨。中國文學史著作壹般的寫作方法是介紹學界公認的相對穩定的文學知識,在深度和廣度上沒有過多的要求。
百度百科-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