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把氣質聯系在壹起,但其實性和情是相輔相成的。性是每個人內心固有的,是壹種感情沒有發出來的狀態。有性就有愛,有愛就有性。母子之間是有關系的。我們平時對待人和事都是帶著情緒的,每個人都會不壹樣。這是我們後天的感受。追隨自己激情的人會喜歡事物,違背自己激情的人會討厭事物。比如壹把弓,在強者手裏可能感覺不到有很大的張力,在弱者手裏卻表現出很大的張力。原因完全在於人的感覺。如果妳憑感覺去感受事物和事物,妳就會失去對事物的感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憑著自己的情欲去追隨人和事,這往往會導致他們陷入被外物牽著鼻子走的怪圈,以至於失去了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無法認識自己心中的自然。沒有自然的存在,他們就無法認識自然,如果不能認識自然,他們就無法認識天命。
?我記得有壹句話,叫做:“沈溺於色欲者淺,沈溺於色欲者深。”這裏的欲望是我們的情欲,包括我們對事物的自我感覺。秘密是宇宙中的壹些生命法則。淺薄的情欲自然會發揮內在的本性,滋生正義,用正義的標準去衡量事物,就會有失偏頗。古代聖賢之所以大力提倡仁義道德教育,就是為了讓每個人看到自己的內在本質,從而避免因追逐事物、徇私枉法而造成的傷害。上天保佑,好運氣沒有壞處。看清自己的本性,按天而行,就可以用壹切,沒有災難和後遺癥。這不是好運嗎?
?孔子說,善易者不取,蔔卦是趨吉避兇。但是,壹個優秀的人,肯定是明白容易的事情,看到自己的內在本質的。天道存在於他心中,所以待人接物,包括做事,都不會有錯。這樣的人為什麽要去占蔔?
?對於自然,我們每個人都是與生俱來的,然後為什麽看不到它是因為後天的習慣,就像天上的太陽和月亮已經在那裏了,只是因為我們經常看到雷、電、陰、雨、雹、雪,所以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光。當日月交替時,就會有四季陰陽的變化。看起來它們壹直在變,但實際上它們變化背後的規律並沒有變,這是我們慣用的方式。然而,我們眼中經常看到的是烏雲和風暴,我們以為這些無常的東西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卻真的不知道它們在我們的人生中是無常的。如果我們透過這足夠的紙,生命中日月的光輝將是無盡的,我們將與天地之神同在,永不消亡!
?無論是佛教菩薩,道教神仙,甚至儒家聖人。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本性。他們是最深情的人。世間萬物都能產生感情。我們普通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我們自己有太多的習慣,讓它們控制了我們的情緒。看似是我們的自主,實質卻是我們的障礙,於是苦、哀、樂都纏繞在自己身上而沒有意識到。
?愛情是最美最美好的東西,從古代聖賢創造的文字中可以體會到,人美而倩,植物最美好的瞬間叫景,水最美好的叫清,所以自然最美好的時候叫愛情。習慣發出的感覺是偏頗的,不是不足就是過度。感情不足叫沒心沒肺,感情過度也叫亂交。這是我們普通人的感受。無情的人同生共死,濫情的人最瘋狂,所以“問世間如何,教人同生共死。”言語道出了過於情緒化的道理。
?在文章的最後,我想用莊子的《逍遙遊》作為總結。北冥中有壹條魚,以其膚淺的本性存在於我們的心中,難以見光。若能見其性,此自魚化為彭,翺翔於第九萬裏,自在於南冥中這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