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中國史詩中的藏族英雄史詩

中國史詩中的藏族英雄史詩

《格薩爾王傳》

作者:楊洪恩,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藏族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青藏高原是藏族在斯裏蘭卡出生和成長的家園。幾千年來,西藏人民創造了獨特的高原文化,代代相傳,不斷創新。其中,由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發展和繁榮起來的民間文化,是歷史悠久、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在西藏民間文化的寶庫中,有壹件堪比世界文化產品的瑰寶,它是藏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以下簡稱《格薩爾》)。

這部史詩不僅在我國藏、蒙、土、裕固族、納西族等民族地區廣泛流傳,而且成為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跨越國界傳播到鄰國蒙古、布裏亞特、卡爾梅克、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爾和其他國家。

壹部大部頭的傑作。

《格薩爾》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截至目前,我們已從各省(包括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收集了289份各類手稿和木刻,不包括約80種不同的文本。也就是說,由文人記錄和書寫的這部史詩的最終版本大約有80個。如果每部史詩保守以5000行20萬字計算,其總數將為40萬行654.38+06萬字。其實藝術家腦子裏保存的史詩數量比這個數字要大得多:紮巴(1903~1986)能說唱42首,其中教派和小教派還沒算;85歲的藝術家桑珠能說唱63部電影。到目前為止,已經錄制了54部電影,占2000多小時的磁帶。青海唐古拉藝人讓旺堆說唱148;青海果洛藝術家格日沈劍可以寫120本書。僅以文字記載的40萬行史詩計算,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上幾部著名的史詩:荷馬的《伊利亞特》有15693行;印度最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只有65438+萬首詩,占20多萬行。

史詩的主題是表達格薩爾王平定惡魔,消除暴力,抑強扶弱,建立統壹穩定的社會。為此描述了格薩爾領導的大大小小近百場戰爭,歷時壹二百年(有的部門說格薩爾活了二百多年)。除了頻繁描寫戰爭,史詩還涵蓋了藏族人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縱向涉及數百年的西藏歷史,至少有大分裂和大統壹兩個歷史背景。壹是從6世紀到8世紀的割據運動到吐蕃王朝的統壹;二、從公元9世紀到公元13世紀的割據到薩迦王朝的統壹及其納入元朝版圖。橫向來看,它涉及方圓數千公裏遼闊土地上的數百個民族和部落。漫長的歷史進程,復雜的民族、部落關系,只有壹個大系統才能覆蓋。

人們壹般把《格薩爾》分為三部分。第壹部分是開頭,從壹個英雄的誕生到賽馬之王;第二部分,遠征部分,經歷了幾次戰役,是史詩的核心;第三部分是結語,包括“安定三界”、“救母(妻)於地獄”和重返天堂。史詩對於第壹部和第三部似乎有著很強的規定性,藝人對於這兩部的說唱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處於相對固定的狀態。史詩的開放式結構主要表現在第二部分(中間部分),表現為部分數量的差異和同壹部分的復雜程度。這部分結構比較松散,部門之間的關系也不是很密切。藝術家只要把比較重要的部分包括進去,把開頭和結尾連接起來,就可以成為自己完整的體系。正是在這第二部分,那些機智的藝術家們展示了他們的才華。除了說唱,他們還在教派間插入小教派。這些小教派並不是壹次又壹次的獨立戰爭,可能是之前教派的延續,也可能是下壹次戰爭的起因和伏筆。如果劃分得更細,宗教部門的數量會增加,長度自然會拉長。此外,壹些藝術家利用他們豐富的社會、歷史和地理知識,以巧妙的想法創造了壹些新的戰爭情節。這樣,史詩的第二部分將隨著不同的藝術家而呈現出不同的結構和長度。

創作這樣壹部結構龐大、氣勢恢宏的史詩,絕不是少數人所能勝任的。它是幾個世紀以來西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而包容性的開放結構是最好的選擇。它既有規定的部分,也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因此說唱歌手可以輕松地創作和表演。這也是《格薩爾》成為世界上最長的史詩的重要原因之壹。

史詩中有成千上萬的人,從天堂裏的神到地獄裏的閻羅的鬼魂。至高神有各種形態,各司其職;世間的惡魔互相支配,用木炭塗抹生命;地獄裏的閻羅小子掌管著人們在陰間的歸宿,讓人飽受輪回之苦。神、魔、鬼的形象是獨壹無二的,獨壹無二的。然而,人們的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英雄格薩爾和他心愛的朱穆公主,是史詩中寫得最多、塑造得最成功的。

格薩爾作為眾神之子,轉世投胎到人間。歷經磨難後,他在賽馬後稱王,成為郭玲國王。從此,他開始了完成人類使命的旅程。在史詩中,他被描繪成神和人的混合形象。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神的大能,他能呼風喚雨,變化無窮,從而降服壹切惡魔;同時,他又具備常人的壹切特征,吃人間煙火,有世俗欲望。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血肉之軀,是可親可敬的英雄。

史詩《格薩爾》中最生動、最成功的人物是格薩爾王的妃子朱穆。“朱穆”已經成為西藏人民眼中美麗的代名詞。她是壹個集外表美和心靈美於壹身的人物。千百年來,人們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贊美之詞都獻給了朱穆,傾註了無限的愛。

民間詩神,雪精靈

《格薩爾》說唱藝人是史詩的創造者、傳承者和傳播者,他們和史詩本身都具有重要價值。

藏族“格薩爾”說唱藝人壹般被稱為中坎、中巴,意為說書人或精通故事的人。這裏的故事指的是《格薩爾》。從目前調查的情況來看,藝人可以分為五類,分別是天賦藝人、學識藝人、誦經藝人、挖藏藝人和圓場藝人。

天才藝術家。他們說唱的史詩叫“巴中”,直譯過來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故事。這些藝術家中的大多數聲稱他們在童年時做過奇怪的夢。睡醒後,沒學會怎麽學就開始說唱。說唱部分的內容和數量由少變多,逐漸成為藝人。他們做夢的內容無非是《格薩爾》中的壹些故事情節,或者是史詩中的某個神和英雄指示他們以說唱《格薩爾》為終身使命,所以醒來後就開始按照指示宣傳《格薩爾》的豐功偉績。由於他們的認識有限,對於夢及其產生這壹復雜的生理現象,沒有合法的解決方法。所以按照傳統觀念,夢裏達成的故事都歸功於佛祖的恩賜,所以他們自稱天賜藝術家。據筆者20世紀80年代的調查,活躍在藏區的天才藝術家大約有26人,他們分別居住在西藏的那曲、昌都地區和青海的玉樹、果洛地區。如今,這些藝術家大多已經去世。目前仍有8位藝人健在,但他們年老多病,完全唱不動了。

天才藝術家有以下特點:第壹,記憶力極好。他們大多不識字,甚至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卻能輸出10首、20首甚至幾十首、上百首流利的說唱史詩。這些史詩的章節都儲存在他們的大腦裏,觀眾可以聽哪壹首,藝術家就可以像從數據庫裏隨意提取信息壹樣,唱出指定的部分。西藏著名邊壩藝人紮巴能說唱42首,但到1986去世時,西藏大學已經錄制了他的說唱26首,占磁帶998小時。這位85歲的桑珠藝術家出生於西藏北部的丁青縣,現在仍然健在。他壹生靠說唱史詩生活在高原,後定居墨竹工卡縣。他報稱自己會說唱63首歌。到目前為止,西藏社會科學院已經錄制了54首歌曲,磁帶超過2000小時。此外,唐古拉藝人讓王堆說唱148等等。這些不識字的民間藝人,才真正配得上魯迅先生授予的“不識字的作家”的稱號。這些藝術家是史詩的載體,是史詩保存至今的知識寶庫。沒有他們的創作和世代傳唱,就沒有今天的史詩。

第二,據說少年做夢,夢後開始說唱。甚至有些藝人還在做夢,他們說唱的史詩來自於連續不斷的夢。他們大多生活在祖籍藝人家庭或《格薩爾》廣為流傳的地區。很多藝人的祖輩或父輩都是說唱歌手,他們是受到家庭或史詩般的說唱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成為藝人的。他們都有特殊的生活經歷,在舊社會作為藝術家的地位很低,生活極其貧困。他們為生活所迫,以漫遊高原、說唱史詩為生。所以他們經驗豐富,見多識廣,他們的說唱史詩在與其他藝人的交流中得到了豐富和提煉。因此,這位天才藝術家成為了史詩說唱藝術家中最傑出的藝術家。

認識藝術家。在藏語中,它被稱為“推鐘”,意思是壹個眾所周知的藝術家。他們是聽到別人說唱或者看到《格薩爾》這本書才說唱的。這些藝術家占藝術家總數的壹半以上。很多能說唱三四個,少則壹兩個,有的只是說唱壹些章節的壹些精彩片段。知道藝人生活在史詩地區,對《格薩爾》在藏區的廣泛流傳起到了重要作用。

吟誦藝術家。藏語叫“鐘丹”,意思是照本宣科的藝人。顧名思義,他們都具有閱讀藏文的能力,而他們閱讀的依據多是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手稿和木刻。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近20年來,大量的《格薩爾》印刷版成為他們閱讀的基礎。因為是照本宣科,所以在說唱內容上基本壹致。為了得到群眾的喜愛,他們在曲調上下功夫。鐘丹不僅繼承了史詩的傳統說唱風格,還吸收了藏族民歌的精華,使史詩的說唱曲調更加多樣和系統。例如,在玉樹地區,大約有80種不同的曲調在流傳。誦經藝人主要居住在交通相對發達、藏語普及程度較好的地區。隨著藏區文化教育的發展,會有更多懂藏語的年輕史詩愛好者加入吟誦藝術家的行列。

西藏挖掘機。藏語叫“德爾中”,意思是挖掘出來的隱藏故事。“挖藏”是藏傳佛教馬寧教派使用的術語。他們尊崇蓮花生傳下來的老密咒,有挖掘繼承前人埋藏的藏經的傳統,把這些能挖掘藏寶的人稱為藏經挖掘者。馬寧學派視格薩爾王為蓮花生和三寶的化身,所以信仰格薩爾,後來出現了挖掘格薩爾藏寶的藏民。目前,只有少數藏族發掘者,主要生活在馬寧學派廣泛傳播的地區。

圓光藝術家。藏語叫“紮巴”,意思是占蔔師。圓光原本是巫師和神靈的占蔔方法。據說圓人可以通過銅鏡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圖像或文字,然後據此進行占蔔。而圓光藝術家則借助咒語,透過銅鏡“看到”史詩般的文字,然後復制下來。20世紀80年代,筆者在西藏昌都地區類烏齊縣采訪圓光藝術家卡紮紮巴(已去世)。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見過其他的圓光藝人。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古老的史詩傳統正受到沖擊。近年來說唱歌手數量銳減,史詩般的口頭傳統正逐漸被書面傳播所取代。因此,有效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說唱傳統,使之延續和傳承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自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建立、吐蕃創制以來,有記載的歷史已有1300多年。然而,人們對7世紀以前漫長的西藏史前史知之甚少。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青藏高原相繼發掘了壹批屬於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和屬於青銅時代的墓葬,為了解古代西藏社會提供了重要信息。但要了解西藏古代社會的社會結構、經濟軍事形態、思想道德、民風民俗、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僅靠考古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文化遺存。藏族人民長期創造並代代相傳的大量口頭文學作品可以為我們提供有力的佐證。其中,《格薩爾》是壹件稀世珍寶,向人們展示了壹幅古代藏族社會生活的歷史畫卷。正是由於其多學科的價值,才不愧為“具有永久價值的全民族經典”(黑格爾語),被稱為西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英雄史詩《格薩爾》深深植根於藏族民間文學的沃土,繼承了藏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為後世的文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樹立了光輝的典範。是中華文化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是藏族人民對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格薩爾》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從此開啟了史詩搶救保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