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史記司馬遷

史記司馬遷

司馬遷的生平和著作

司馬遷(前145-87?),字龍,左鳳儀,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其父司馬談,學識淵博,修養深厚。他曾“學唐都,易他人,學黃自”。他曾在《六經要義》壹文中批判儒、墨、明、法、陰陽,全盤推崇道家,可見他深受當時流行的黃老思想的影響。司馬談在這篇論文中清晰的思路和批判精神,無疑會啟發司馬遷後來為先秦諸子所作,也必將對司馬遷的思想、人格和治學態度產生影響。漢武帝即位後,司馬談下了聖旨,為了方便上朝,他遷到了長安。在此之前,司馬遷“耕讀河山之日”,也就是幫家裏幹點農活,同時大概也學過當時流行的文字——隸書。隨父到長安後,學習古文(如《說文》中的“文淑”、“古文”),師從當時的經學大師董仲舒,《公羊派春秋》,師從孔安國。這些都對年輕的司馬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二十歲開始漫遊。這是他在《史記·太史公序》中說的:“我二十歲,南遊江淮,到會稽,探於穴,九疑,浮於遠翔。北有司文涉,談齊魯之都,觀孔子遺風,射鄒毅於鄉,困於省內雪鵬城,渡梁歸鄉。”回來後“當官就是博士”;還有“請我西征巴蜀以南,略往南至邛崍、四川、昆明”。後來由於梁武帝的出席,他遊歷的地方更多了。這些實踐活動豐富了司馬遷的歷史知識和人生閱歷,開闊了司馬遷的胸懷和視野,更重要的是讓他接觸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體會到了他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這對他後來的作品《史記》意義重大。

元豐元年(前110),漢武帝東巡祭拜泰山。封建統治階級認為這是壹個黃金時機。司馬談因病留在洛陽,未能出席。他又急又氣,生命危在旦夕。這時司馬遷從西南回來了,他把自己寫歷史的理想和願望留給了司馬遷。司馬遷流著淚說:“小子不敏感,請妳了解壹下老祖宗的舊聞,不敢!”三年後,司馬遷繼任太史令,他以極大的熱情對待自己的位置。“不知客所知,死於家業,日夜苦思,壹心求親,諂主。”並開始在“金匱石室”即國家圖書館閱讀整理史料。經過四五年的準備,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將秦漢以來的顓頊歷改為夏歷的工作,隨後他開始繼承《春秋》著作,即正式撰寫《史記》,實踐其父寫文章論世的遺誌。這壹年司馬遷四十二歲。

當司馬遷專心寫作時,壹場大災難降臨到他身上。田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抗擊匈奴投降,震驚朝廷。司馬遷認為,李陵投降是出於壹時的無奈,壹定會找機會報答漢朝。正好漢武帝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武帝大怒,認為這是在為李陵遊說,借以打擊二司將軍李廣利。司馬遷就是這樣被定罪的,田漢三年,上了“蠶房”,被“餿”了。這對他來說是極大的破壞和恥辱。他想到了死亡,但他也認為自己的寫作沒有完成,不應該比死亡更輕。他終於從Xi伯被關代《周易》、乙寫《春秋》、屈原被流放、《離騷》、失明、普通話不通等先賢的經歷中看到了自己的出路,決心“隱忍壹生”,完成自己偉大的寫作夢想。出獄後,司馬遷被提升為刺史。雖然他的名號比太史公高,但他只是壹個“罷官”和“名妓”,和官員壹樣,所以更容易喚起他被損被辱的記憶。他“每次想到羞恥就流汗。”但他的寫作生涯卻由此獲得了更大的力量,他對自己不幸遭遇的憤怒和委屈在幾頁史記中表露無遺。太史公四年(公元前93年),司馬遷在給好友任安的信中說:“天下有壹百三十篇靠無能之言困舊聞,考之,止其成敗。”可見《史記》壹書此時已經基本完成。此後其事跡不可考,大概死於武帝末年。他的壹生和漢武帝差不多。

司馬遷接受儒家思想,有意識地繼承孔子的事業,並把他的著作視為第二部《春秋》。但他並不認可儒家的排他地位,他也接受了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的影響。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義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別是由於他自身的經歷,增加了他的反抗性。班彪、班固指責司馬遷“是非之於聖人,頗為荒謬:大道上黃老先繼六經,而序遊俠退入奸雄,而崇權以貧為恥”,恰恰說明司馬遷的思想站在了許多同時代人之上,是壹些封建正統文人所不能理解的。正是從這些封建正統文人的指責中,我們看到了司馬遷今天進步思想的重要方面。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標誌。是壹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家之言”的巨著。這是司馬遷對我們民族文化,尤其是歷史的壹個極其寶貴的貢獻。全書包括人物傳記、表格、書籍、貴族家庭和人物傳記,共130篇,52.65萬字。除了秦本紀,《本紀》描寫的是歷代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政治痕跡;“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系和補充;“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分別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和現狀,類似於後世專門的科學史;《世家》主要描寫貴族王公的歷史;“傳記”主要是不同類型、不同階級的人的傳記,也有少數傳記描述外國和國內少數民族的統治歷史。正是通過這五種不同的文體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和補充,《史記》形成了壹個完整的體系。它的編年史,從黃帝到漢武帝初期(104-101),全面描述了中國從上古到漢初三這壹千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是對中國古代史的偉大總結。

司馬遷的作品,除了《史記》外,《文藝誌》還記載了八篇賦,而今天僅存壹篇《傷逝賦》和著名的《致任安書》。寶仁·舒安表達了他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而決心忍受屈辱和汙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馬遷生平思想的重要材料,是壹篇充滿感情的優秀散文。《傷人不遇傅》也是作者晚年的壹部作品,表達了作者被腐敗懲罰後不甘“無知”的憤怒。

申請擔保函的說明

這篇文章是司馬遷給好友任安的回信。任安,本名邵青,曾任益州刺史、北軍護兵使。《任庵傳》由褚先生增補,附於《舒天傳》壹百四十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判宮刑。出獄後,他擔任了秘書處的官員。表面上看,他與宦官關系密切,被士大夫所不齒。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為士”。司馬遷為自己的經歷和處境感到尷尬,所以壹直沒能回信。後來任安因他的罪行被監禁,並被判處死刑。司馬遷給他寫了這封信。關於這封信的寫作年代,壹說是漢武帝二年(前91),壹說是漢武帝四年(前93)。

在這封信中,司馬遷向朋友和世人訴說了自己因李陵之禍而蒙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心中醞釀已久的痛苦和怨恨,大膽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自利,甚至公開表露了對漢武帝的不滿,他是非分明,卑鄙無恥,忘恩負義。信中還委婉地描述了他被判刑後“忍受生活”的困難。為了完成《史記》這部著作,司馬遷忍受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屈辱和嘲笑。但他有壹個非常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死是有價值的,“重於泰山”。所以,他在寫完史記之前,壹定不能輕易死去,哪怕被人誤解壹會兒。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他在“壹日九回腸”的痛苦掙紮中頑強生存,忍辱負重,持之以恒,最終實現夙願,完成大業。今天,我們讀著這部不朽的巨著,想著司馬遷當年寫作時的艱辛和執著。我們怎能不欽佩他的崇高精神?

這篇文章不僅對我們研究司馬遷的思想以及《史記》的寫作動機和成書過程具有重要價值,而且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散文佳作。古人早就將其視為人間壹絕,堪比《離騷》。這篇文章的奇特之處,首先表現在其氣勢磅礴。作者長期壓抑在心中的悲憤,這篇文章如長江大河般噴湧而出,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這篇文章的奇特之處在於他的縱橫開合,跌宕起伏,巖石重疊。作者坦誠,但內心的矛盾和痛苦極其復雜。他不是故意裝腔作勢,只是三言兩語解釋不清楚,就壹條壹條說實話。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泣不成聲;有時候要報價,有時候又想收手。壹波三折,壹波三折,充分顯示了筆的力量。此外,文筆流暢,語言生動,並列句和散句自然錯落,有穿插句和重疊句,使這篇文章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在漢代的《司馬遷傳》中,後來收錄在《文選》中。這兩本書有壹些不同之處。這裏是以《漢書》為藍本,以《文選》為參考。

翻譯

太史公、仆從如牛馬,與司馬遷話別:

邵青,第壹步:前段時間妳屈尊寫信給我,教我要謹慎待人。推薦賢士是我的職責。親情如此真摯,仿佛在抱怨我沒有遵從妳的教誨,而是遵從了世俗人的意見。我不敢這麽做。雖然我的才華平平,但我也從觀眾那裏聽說過賢惠之人傳下來的時尚。只是我認為我的身體殘疾處於壹種汙穢可恥的境地,我的行為會受到指責。如果我想做點有用的事,就會造成傷害,所以只能壹個人郁悶,誰也說不清。諺語說,“妳為誰工作?誰會聽妳的!”鐘子期死後,俞伯牙終生不再彈鋼琴。為什麽?讀書人要侍奉知己,女人要打扮美化愛她的人。像我這樣的人,即使他們的才能像隋後主和卞壹樣珍貴,他們的品行像許由和伯夷壹樣高尚,也不能再以此為榮,而只能受到別人的嘲笑和羞辱。妳的信本應盡快回復,正好從皇帝東遊歸來,而我又忙於壹些瑣事,與妳見面的機會很少,又急又沒空,所以才得以把我的想法表達到心裏。現在妳正遭受著不可預知的罪行。再過壹個月,冬末將至,我被迫跟隨皇上去永帝。我害怕不可避免的事情會突然發生,以至於最後無法向妳表達我的怨恨,妳的靈魂會充滿遺憾。請允許我稍微陳述壹下我的拙見。希望妳不要怪我很久都沒有回復。

聽說修身養性是智慧的集中體現;愛和幫助別人是仁的起源;得到什麽,付出什麽,是義的表現;羞恥感是勇氣的先決條件;建立聲譽是行為的最終目的。學者具備這五個方面,才能立足於世,進入君子行列。所以,沒有什麽比貪婪和利己更糟糕,沒有什麽比悲傷更痛苦,沒有什麽比侮辱祖先更醜惡,沒有什麽比閹割更可恥。被懲罰後得到余生的人,比不了別人,比不了壹代人,歷史悠久。有壹次,和宦官雍渠同乘壹輛車,孔子見到他們後,就去找陳。商鞅依靠引進宦官荊軻得到重用,趙亮感到心寒;當趙說起陪鄧文迪上車的事,的臉色就變了。太監自古以來就是恥辱。那些才華平平的人,壹提到宦官就總是灰心喪氣,何況是有誌之士。如今朝廷雖然人才匱乏,怎麽能讓壹個坐過牢的人推薦天下英雄呢?我靠著老祖宗留下的事業,在皇帝身邊做官20多年。所以,我常常思考我自己,對高處說,我不能全心全意地為我的正直服務,我的驚人的謀略和特殊的能力沒有得到贊揚,我贏得了聖賢的信任;其次,不能為皇帝拾遺補缺,也不能招納舉薦人才的人,讓山野的隱士大顯身手;對外,不能在外地參軍攻城。殺了敵人,就贏了敵人的旗。在最底層,我們用積累的辛勤勞動得不到高官厚祿,會讓親朋好友感到榮幸。這四樣東西都沒有得償所願,我只是想方設法討皇帝歡心,不會有什麽特別的表現。我的情況也可以從這裏看出來。曾幾何時,我在博士的行列裏,在國外陪著別人發表壹些無關緊要的見解。我沒有利用這個機會按照帝國的法令盡我最大的努力。現在我成了壹個從事清潔的仆人,地位卑微。我也要昂首挺胸,評論是非。那不是侮辱朝廷羞辱當今士人嗎?唉!唉!像我這樣的人能說什麽呢?

況且事情的前因後果也不好說清楚。年輕的時候,我自負於自己天馬行空的才華。長大後沒有得到村裏的表揚。好在皇上能夠把我淺薄的才華貢獻給皇宮。我心想怎麽能端著盆望天呢,於是我斷絕了和朋友的往來,忘記了家事,努力做到日日夜夜,專心於自己的職責,以取悅皇帝。但是,事情結果是大錯特錯,不是我想的那樣。我和李陵都是朝廷的官員。我們平時沒什麽交情,興趣也不壹樣。我們從來沒有壹起喝過酒,壹起享受過性愛。但我觀察到,他是壹個嚴於律己、報效父母、講孝道的俠客,在對待士人上重視誠信,在金錢面前誠實,在接受和給予上以義為準則,在與眾不同的事情上甘於退讓,對人謙遜,總想為國之急犧牲自己。從他平時的言行來看,我覺得他有壹個國民的風範。作為壹個朝臣,雖然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危險,但他不考慮自己的生命,只考慮拯救大眾的危機。這已經很讓人吃驚了。我現在做的有點不合適。那些只關心保護自己和妻兒的大臣們於是誇大了他的錯誤。我真的感到內心痛苦。

除此之外,李陵率領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戰場踏足匈奴駐地,在鬼門關投下誘餌,勇敢挑戰強大的匈奴,與數億敵軍和可汗連續作戰十多天,殺死的敵人比自己的軍隊還多。敵軍無力搶救死傷將士,匈奴諸王震驚驚駭,於是調動左右王獻所有兵馬,發動會拉弓射箭的人,國軍圍攻李陵。箭用盡,路盡,援軍無法到達,士兵傷亡堆積如山。然而,當李陵大聲安慰軍隊時,士兵們都站了起來。他們全都淚流滿面,滿臉是血。他們咽下眼淚,然後拉開空弓,冒著刀箭與北方的敵人決壹死戰。李陵失陷前,有使者前來報告情況,漢朝的官員和王公都舉杯向皇帝道賀。過了幾天,得知李陵戰敗的奏章,皇帝為之沒吃好,大臣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私底下沒有想過自己的卑鄙,看到皇帝的悲哀,真的想獻上真心的忠誠。我想到李陵平時和軍官們在壹起,自己又不吃甜食,所以分東西給自己吃,可以讓人為他幹到死。雖然是上古之星,但也無法超越他。李陵雖然被匈奴打敗了,但依他的心意,他會等到合適的時機再為漢朝效力。事情很無奈。他消滅了那麽多敵軍,這壹壯舉足以昭告天下。我想把自己心裏的這個觀點陳述出來,但是沒有機會。碰巧皇帝召見我問話。我就按照這個意思來解釋李陵的功勛,想用這些話來安慰皇帝的心靈,堵住那些討厭李陵的人的惡言。我沒有完全解釋清楚,是皇帝不理解。他認為我是在故意詆毀二師將軍李光禮,為李陵遊說,於是把我交給朝廷,我的赤誠忠義無法壹壹陳述。所以判他欺騙皇帝,最後皇帝同意了獄官的決定。我家窮,我的財產不足以贖罪,我的朋友沒有人來救我,皇帝身邊也沒有人對皇帝說過什麽。他不是木石,而是和法官壹起被囚禁在監獄裏。誰能聽我說?這正是邵青親眼所見和我所做的,不是嗎?如今李陵投降匈奴,毀了他家的名聲,而我被判住在蠶房,更是被世人恥笑。我傷心難過!把老百姓壹個個說出來,並不容易。

我的祖先沒有任何貢獻,能得到皇帝賜予的廓符和丹書鐵券,掌管史書和天文歷法。類似於占蔔祭祀的官員,最初是為皇帝演奏的。像養動物,崇尚優秀,都是世俗人看不起的職業。如果我被依法處決,那就像九頭牛掉了壹根毛。死壹只鼴鼠和死壹只螞蟻有什麽區別?世人不會拿我和那些死於正直的人比較,而是認為妳在智慧和罪惡中耗盡,妳無法救贖自己,最後妳死了。為什麽?是我平日的工作和職業造成的。每個人都會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輕。為什麽死就不壹樣了。最重要的是不辱祖宗,其次是不辱自己,其次是不辱言傳法令,第三是綁起來受辱,第三是穿囚衣受辱,第三是戴枷帶繩受刑受辱,第三是剃頭戴鐵環,第三是損皮斷肢,第三是閹割受辱。古書上說:“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說,士大夫要磨利氣節。老虎在深山裏,百獸驚怕。當它到達陷阱或籠子時,它不得不搖著尾巴乞求食物。這是長期權力制約,循序漸進的結果。所以,即使地上有標記的監獄,學者也不得進去;即使妳被壹個木頭做的獄吏審判,妳也不能被對抗。先自殺後受罰,這是壹種明確的態度。現在他被捆住手腳,戴上枷繩,露出皮膚,鞭打,囚禁在監獄裏。這時候看到獄卒,就得磕頭碰地。當妳看到獄卒時,妳害怕得無法發泄妳的憤怒。為什麽?這是權力長期制約造成的局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還說不會丟臉的人,就是所謂的臉皮厚。有什麽好尊重的?何況錫伯()是壹個諸侯的首領,曾經被拘禁在禹(yǒu,尤);李斯為丞相,受過五種刑;韓信已是諸侯,卻在陳受盡酷刑。彭越、張敖在南方當了國王,結果都被下獄定罪;絳侯周勃,殺了春秋時超越五霸的呂氏家族,後來被囚禁在房間裏接受懲罰。(Jρ,紀)侯是個將軍,最後他穿上囚衣,帶上刑具。季布成了朱家家的家奴;觀復被關在臥室裏,受到了羞辱。這些人壹直過著王侯將相的生活,名聲也傳到了周邊國家。當他們犯了罪,受到法律法規的懲罰時,也下不了決心自殺。在監獄裏,壹直都是這樣。他怎麽可能不丟臉!從這些情況來看,勇敢和懦弱是由不同的權力地位造成的;強弱由情況決定。這就很清楚了,有什麽好驚訝的?再說,壹個人如果不能在被懲罰之前早點自殺,那他已經漸漸沒落了;該鞭笞懲罰的時候自殺不是晚了嗎?這大概就是古人要慎重對待文人刑的原因吧!

不存在不渴求生存、厭惡死亡的人性,不存在對父母妻兒的漠視。至於那些被義所激勵的人,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出於不得已的處境所致。現在的我很不幸,早年失去了父母,至今沒有兄弟,孤身壹人在世間。妳覺得我的妻子和孩子怎麽樣,邵青?再說,勇敢的人不壹定非要殉道而死,膽小的人只是崇尚貞操,什麽情況下都不能自勉!我雖然膽小,想茍且偷生,但我也知道茍且偷生和垂死掙紮的界限。我為什麽要為被困在監獄裏而感到羞恥?奴婢嬪妃也可以自殺,更何況我這種不得不自殺的人!我之所以要忍氣吞聲,茍且偷生,被囚禁在汙穢不堪的監獄裏,是因為我內心厭惡的東西,而我死後文章不能傳給後代,是壹種恥辱!

在古代,富有但失去名望的人是不能被記載的,只有非凡的特殊人物才能為後人所知。周文王被拘留後,他表演了《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從困頓中回來後就開始寫《春秋》。屈原是被流放後才寫《離騷》的。左秋明失明後才開始寫普通話。孫子腳被砍,孫子兵法被編。被貶蜀國,《呂春秋》出版於世。韓非被秦國囚禁,寫了《說》(《蜀》)等文章。《詩經》中的三百首詩大部分是由先賢創作的,以表達他們的憂慮。這些人情緒低落,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描寫自己的往事,想讓後來人看到,明白自己的想法。至於左丘明,眼睛瞎了,孫子砍了腳,最後也不可能被任命了,就退隱寫了壹本書來解除他們的憤慨,想讓文章流傳後世,以示自己的野心。私下裏,我不自量力。近年來,我致力於無用之言,搜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史籍和傳聞,考證前人的事跡,調查他們成敗的真相。從黃帝軒轅氏到今天,我寫了十個表,十二個列傳,八個章節,三十個世家,七十個列傳,壹百三十個* *。我也想通過從古到今的歷史發展變化,探索天道與人事的關系,完成壹部獨特而自成體系的作品。草稿還沒完成,正好是災難。很遺憾這本書沒有完成,所以最殘酷的懲罰也沒有露出怨恨的色彩。我很想寫這本書,珍藏在名山,傳遞給誌同道合的人,讓它在城市間流傳。然後,我就可以償還我之前受辱欠下的債了。就算再被侮辱,我會後悔嗎?但是,我的苦心只能對智者說,對俗人卻很難說!

而且名聲不好也不好過,處於被鄙視的地位會招來更多的詆毀。因為我的評論,我遭受了這場災難。被家鄉人深深嘲笑,侮辱了祖先。我怎麽敢再去給父母掃墓?即使再過百代,恥辱只會越來越深!所以每天哀愁反復轉,在家的時候突然丟了東西,出門的時候又不知道去哪裏。每當我想起這種恥辱,沒有壹個人不流汗,不濕衣服。我是太監,怎麽能隱退,躲在深山洞穴裏?所以我們不得不暫時跟隨世俗的起起落落,處理當下的情況來表達內心的困惑。現在邵青教我推薦賢士,難道不是違背我內心的苦衷嗎?現在就算妳想洗白自己,用漂亮話安慰自己,對俗人也沒用,也不會被信任,只是自取其辱。簡而言之,到了死的那壹天,那麽就可以決定是非了。妳不能把信裏的意思都寫出來,只能簡單陳述壹下自己的拙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