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周易占卜 - 什麽是「催眠」?它是如何控制人的神經的?

什麽是「催眠」?它是如何控制人的神經的?

基本概念

催眠術(最早源於希臘神話中睡神修普諾斯的名字)是壹種通過使用暗示和其他手段使受試者進入催眠狀態而產生神奇效果的魔法。

催眠是壹種類似於睡眠但不是睡眠的特殊的有意識的恍惚心理狀態,是由人誘發的(如放松、單調刺激、註意力集中、想象等。).其特點是被催眠者的獨立判斷和自主行動能力減弱或喪失,感覺和知覺扭曲或喪失。在催眠過程中,被催眠者遵循催眠師的暗示或指令,並做出反應。催眠的深度因個人的催眠敏感度、催眠師的聲望和技巧而異。催眠狀態下暗示的效果可以延續到催眠後的覺醒活動。通過壹定的程序誘導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稱為催眠。

使用特殊的行為技術結合語言提示,正常人可以進入壹種暫時的,類似睡眠的狀態。催眠也可以用藥物誘導,分為自我催眠和催眠他人。自我催眠是由自我暗示引起的。對他人的催眠是在催眠師的影響和暗示下產生的,能喚起被壓抑和遺忘的東西,說出病歷、病情、內心的沖突和緊張。催眠還可以作為壹種治療方法(即催眠療法)來緩解或消除患者的緊張、焦慮、沖突、失眠等身心疾病。

在中國,可以說“催眠”歷史悠久,《內經》中也有提及。在古代,“遊助術”和壹些宗教儀式,如“跳神”,都含有催眠成分,但在當時他們大多是用於欺騙或壹種迷信活動。在歐美,人們對催眠的研究由來已久。更早的記載是在18世紀的巴黎,有壹位奧地利醫生,名叫FranzAntonMesmer,酷愛心理治療。他能夠通過壹套復雜的方法治療具有“動物磁性”的病人,包括讓病人躺在他們的手臂上。催眠的機理用神秘的動物磁性來解釋,按照現代的理解是壹種暗示力。據說法國政府準備出壹大筆錢給他治療,但他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後來,壹位蘇格蘭醫生詹姆斯·布雷德對這種現象產生了興趣,這種現象會對外科病人造成麻醉。19世紀,他提出了“催眠”壹詞,並科學地解釋為治療者造成的壹種被動的、類似睡眠的狀態,並借用了希臘語“hypnos”(意為睡眠)來“催眠”。後來在前蘇聯生物學家巴甫洛夫為首的壹批人多年系統深入的研究下,催眠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催眠術真正成為壹門理性有用的應用科學。現在,許多國家的名牌大學和醫院都有催眠實驗室,積極開展將催眠應用於醫學、教學、工業等領域的可行性研究。

催眠理論

1.部分回歸理論

催眠使受試者的思維退化到幼稚階段,失去正常清醒時擁有的控制力,陷入原始的思維方式,於是沖動行事,產生幻想和幻覺。

2.角色扮演理論

人們認為受試者在催眠師的指導下通過過度合作發揮了另壹種作用。參與者對角色的期望和情境因素使他們以高度合作的態度做壹些動作。但許多學者堅持認為,催眠是另壹種意識狀態,而不是角色扮演,因為即使是最合作的受試者也不會同意在沒有麻醉劑的情況下進行手術。

3.意識中的分離理論。

根據實驗觀察,希爾加德認為催眠將受試者的心理過程分離為兩個(或多個)同時發生的分流。第壹次分流是受試者經歷的意識活動,這種活動在性質上可能是扭曲的;第二次分流是被試難以察覺和掩蓋,但其性質相對真實的意識活動,希爾加德稱之為“隱藏觀察者”。意識分離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正常體驗。比如開長途的人,對路上的情況有過壹些反應,但是回憶不起來,因為意識明顯被分成了兩部分:開車和個人思維。

催眠中的註意事項。

第壹,催眠的環境和時間設定。

環境設置:最好選擇安靜、舒適、溫暖的環境,有利於放松,使人自然感到放松、舒適、安全。

時間設定:壹般催眠每次持續壹小時左右,根據催眠中要解決問題的不同進行調整。作為治療性催眠,至少有五種治療,第壹種是適應性治療,第二種是真正開始治療;壹般每10次為1個療程。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些人不壹定需要完成整個療程才能完全康復。

二、催眠期間的生活習慣調整

每次治療前要排空尿液,不要吃太多,要吃飽;排除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治療;絕對禁止飲酒(飲酒後會出現頭暈、頭痛、煩躁等反應),盡量不要服用人參、激素等。盡量保持規律的生活制度;真實地向催眠師反映治療後的體驗和變化。

三、催眠的禁忌癥

雖然目前還沒有報道有嚴重後果的催眠暗示的例子,但是要註意適應癥和禁忌癥的選擇,避免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禁忌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精神分裂癥或其他嚴重精神病。這類患者在催眠狀態下會促使病情惡化或誘發幻覺和妄想。

2.伴有意識障礙的腦器質性精神病患者。催眠會加重癥狀。

3.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心力衰竭。

4.對催眠有嚴重恐懼,解釋後仍持懷疑態度的人。

什麽是自我催眠?

人類具有運用自我意識和形象的能力,能夠通過自身的思維資源進行自我強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療。事實上,人們早已使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禱、宗教儀式、印度瑜伽、中國氣功等。,以不同的方式練習自我催眠。催眠暗示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人在清醒時,暗示也有作用,但在催眠狀態下,暗示的內容在潛意識領域具有更強大、更持久的力量。催眠狀態下的暗示不僅可以改變身體的感覺、意識和行為,還可以影響內臟器官的功能。腦科學研究證明,大腦前額葉不僅與意識、思維等心理活動有關,還與調節內臟器官活動的下丘腦有密切的纖維聯系。這種結構聯系可能是人類主動利用意識和圖像來調控內臟器官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質基礎。潛意識對人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環、免疫反應、物質代謝以及各種反射和反應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很多研究證明,在催眠狀態下,身體處於不同狀態時,代謝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催眠暗示身體從事重體力勞動時,代謝率可以提高25%。用自體訓練法進行自我催眠,與平時安靜狀態相比,可降低代謝率15 ~ 20%。

平時采取仰臥位或坐姿,讓身體各部分都處於舒適放松的姿勢來練習。首先,專註於自己的身體感受,審視自己,催眠自己,暗示自己。首先,不斷使用“自信、勇氣和滿足感?這樣的積極情緒和美好的形象趕走了“無聊、焦慮、悲傷”等各種消極情緒,進而進行自我規劃、自我強化、自我控制,達到預期的效果。

初期要選擇安靜的環境,每天練習多次,逐漸改為每天規律練習2-3次,效果更好。每次5-20分鐘。初學者不要壹次花太多時間。再久壹點就容易註意力不集中,睡著了不自覺的註意力緊張。所以要適當縮短練習時間,甚至把壹次練習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只持續幾分鐘。

自我催眠暗示療法主要用於:

(1)減輕心理壓力,改善睡眠,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機體免疫功能,防治各種心身疾病;

(2)增強記憶力和註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3)糾正各種不良習慣,減肥;

(4)治療性功能障礙、痛經、盆底肌肉松弛和更年期綜合征;

(5)控制疼痛;

(6)提高運動訓練和比賽成績。

總之,現代很多人都在成功地運用自我催眠暗示來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未來,隨著醫學的發展,許多疾病將通過疫苗來預防和治療。用各種心理技術控制疾病,開發人的心身潛能,將成為未來醫學的主流。

催眠邏輯

在所有典型的催眠現象中,最有趣的現象之壹是催眠邏輯。“催眠邏輯”這個詞最早是由怡安(1959)提出的。它的基本含義是,被催眠的人可以同時相信不相容的觀點或看法,而不知道它們是互不相容的。怡安(1962)說,如果被催眠的人想要消極地想象椅子(即想象椅子不在原來的地方),那麽當他們被要求睜著眼睛在室內行走時,他們會控制自己不去觸摸椅子,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看不見椅子。這是催眠邏輯的壹種表現。沒有催眠邏輯的人會撞到椅子上(鮑爾斯,1976)。在這類實驗中,不清楚被催眠者是否真的相信椅子不在原來的位置;或者椅子還在,但是他們再也看不到了。如果他們相信椅子還在原來的地方,但是他們看不見,那麽他們就可以在看不見的時候避開它,這不是不合邏輯的,因為被催眠的人可能記得椅子的位置。如果椅子被移動,實驗將會更完美。原因在於,椅子被移動後,如果被催眠者壹方面報告自己看不到椅子,另壹方面又避免觸摸椅子,這將更清楚地解釋他反應的不相容性,因為他們無法再憑記憶知道椅子的位置。另壹個類似的催眠邏輯現象是壹些人報告的“雙重”幻覺。它的表現是在催眠師的指導下,被催眠者幻覺出壹個物體,而這個物體已經在房子裏了;或者在幻覺中看到壹個人,這個人正步入房間。這都是雙重幻覺催眠邏輯。然而,麥克唐納和史密斯(1975)、韓喜、奧布斯托和麥康奇(1976)、韓喜(1977)等人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報告都是雙重幻覺,許多被催眠的人假裝看到了雙重幻覺。此外,雙重幻覺的不相容性也值得懷疑。這裏需要分析壹下被催眠者對幻覺對象真實性的信念。他們不能認為幻覺對象只是想象的產物。如果他們真的相信幻影物體是客觀存在的,那麽看到不止壹個物體是不合邏輯的。當然,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有壹些原因可以合理地解釋雙重對象可以共存。如果被催眠者知道兩個物體中有壹個是幻覺,那就完全沒有相容性。因為當被催眠者被告知幻覺對象是幻覺時,它就能消失。透明錯覺是催眠邏輯的另壹種表現。所謂透明幻覺,就是被催眠者報告自己通過幻覺對象看到了真實的對象(Johnson,Maher and Barber,1972;韓喜等人,1976)。同樣,壹些被催眠的人報告說這個現象是假的。看到壹個物體被另壹個物體完全隱藏,顯然是不合邏輯的。但是,在幻覺中沒有太多規律可循。對於大多數被催眠的人來說,幻覺的屬性之壹可能是被催眠的人可以透過它看到對面的物體。催眠邏輯是壹種難以捉摸的現象。雖然很多人都報道過它的存在,但是妳越仔細分析,越難以把握。主要原因是我們不知道被催眠的人是真的相信他看到的物體是真實的,還是幻覺:他是真的相信沒有物體,還是消極的幻覺。否認催眠邏輯現象的存在並不困難。但是催眠邏輯仍然是壹個有趣的問題,希望以後有更深入的研究,通過分析被催眠者的知識來解決這裏提出的壹些問題。在這些研究中,我們可以采用類似於韓喜和麥康奇(1982)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