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體之歌》是壹首在馬體活動中用土家語演唱的古老歌曲。“馬體”是土家語的音譯。“馬體”既是指土家族的壹種原始宗教儀式,也是土家語對巫師的稱呼,即“敬神之人”。
《馬體之歌》是壹部格局宏大、篇幅廣闊的長篇史詩。該書對土家族的歷史、民族遷徙、天文地理、宗教禁忌、宗教哲學、生產勞動和生活習俗等方面進行了有價值的描述。它以土家族民間祭祀儀式為基礎,代代相傳。它集詩、歌、樂、舞於壹體,展現了出土家族廣泛的歷史內容和社會生活內容。
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四縣位於湖南西北邊陲。土家族原始文化得以長期保存的地理原因是該地區多山多谷,歷史上沒有與外界進行大規模的文化交流。
龍山、永順、保靖、古丈四縣總人口中,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占64.8%,是中國土家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龍山縣,銀坊、塔莎、洗車河、廟兒灘、弄車、龍頭、伽師、裏耶、長潭、巖沖、內溪等鄉鎮仍在使用土家語,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以語言為載體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代代相傳。
龍山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在先秦時期是貴州中部,秦縣在貴州中部。漢朝改武陵郡,梁郡設在大祥郡,隋郡設在郴州,唐郡設在西州郡,統領大祥郡和三亭郡。梁開平建立西州土司政權後,四郡人民經歷了長達877年的土司統治歷史。四縣人民同宗同源,同宗同源,同宗同源。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 *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土家族民俗文化,《馬體歌》是其中的壹朵奇葩。
在土家族人眼中,“馬體”是溝通人神之間的神秘使者。他不僅能表達人們對上帝的祈禱,還能向人們傳達上帝的旨意。它不僅是神的代言人,也是人的代言人。但由於土家族有語言而無文字,所以無論特瑪代人對神的祈求,還是代其談論,都只能用語言而不能用文字來表達。因此,《馬體之歌》以土家語為媒介,在土家族中代代相傳。這樣,掌握了這種知識和技能的馬體在土家族中占據了突出的社會地位。在古代,馬體可以參與部落重大問題的決策,用他們熟悉的占蔔術為部落預測吉兇;並以其獨特的巫醫巫術,為族人祈福消災、驅病避邪,從而受到人們的尊敬。馬體教有權調解民間糾紛,幹預民間婚喪嫁娶,男女之間的婚姻必須得到馬體教的批準。清朝雍正年間實行“改土為流”政策後,馬體的勢力逐漸削弱,但仍對土家族的日常生活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土家族的《馬體歌》存在於保靖縣龍山、萬米坡鎮的印弟坊(坡腳)、塔莎、農用車、洗車河(枯溪)、廟兒灘(楓溪)、龍頭、加石、內溪、裏耶(巖沖、長潭)、土紮、比爾、朝陽、水銀、野竹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