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條知識和能力:
基礎知識:1。重點:西周的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
2.難點: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能力培養:培養運用史料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和思考,初步培養高壹學生以歷史眼光和歷史意識了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和影響。
方法和流程:
①小組討論:前後桌各有壹組。選擇壹個組長,記錄討論的中心論點,為演講做準備。(2)解題分階段進行。高壹學生自學階段,老師走下講臺,深入各組討論,隨時發現高壹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疑惑或難點,增加課堂解題的針對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高壹學生認識到,中國在幾千年前就有相當完備的國家運行機制和相當高的政治文明,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認識到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了解宗法制度對歷史和現實的影響。
教授新課:
壹、單元前言分析: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從1996開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進壹步印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那麽四千多年前中國的國家機器是如何運轉的呢?在本單元中,我們將探討中國古代國家機器的運行系統,即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1,中國古代朝代:(理清朝代,讓高壹學生形成時間概念。)
2.這個題目的關鍵詞是“政治制度”。考察壹個國家壹定時期的政治制度,要關註其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演變和影響等等。本單元分四個階段來概括不同時期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內容、特點、演變和影響,向我們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脈絡和走向。
第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引入新課:從“大禹治水”的故事開始,高壹學生可以講述引入夏朝的建立。
(壹)夏商的政治制度
問: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據說很久以前,黃河泛濫,淹沒了莊稼和房屋。當時部落聯盟的首領舜派鯀去治理洪水,但是鯀並沒有馴服洪水。坤之子於自告奮勇,繼續治水。他改變了父親的做法,通過開渠排水、疏浚河道,將洪水引入大海,從而造成了洪水。在十三年的抗洪中,於“三過家門,不入。”也是因為治水有功,被舜通過退位制度推舉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後來,於的影響越來越大,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王朝——夏朝(根據斷代工程,科學確定夏的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00年)。
問題:請看教科書中於霞戴王冠的插圖。此時於霞發生了什麽變化?此時,於霞因其強大的權力,已經從部落聯盟的首領變成了夏王。(比如禹在位的時候,禹已經有特權了。相傳壹個部落酋長因為開會遲到,被禹處死,可見禹已經在行使國王的權力了。)冠是古代皇帝戴的高帽,圭是古代皇帝舉行儀式用的玉。
1,王位世襲制
退位制度是原始社會部落聯盟內部民主選舉首領的壹種制度,“選賢任能”問題:成為夏朝國王的大禹會繼續實行退位制度並選舉繼承人嗎?
材料分析:禹繼位後,社會進壹步發展,階級已經形成,構成國家的壹切政治軍事要素都已具備。國名叫“夏”,禹是(夏朝)的第壹個國王。他的兒子殺了易,登上了王位。從此,“退位”時代結束,“夏傳子,家天下”時代開始。
——《中外歷史問題八談》
禹雖然按照傳統的退位制度選伯夷為繼承人,但並沒有賦予他實權。相反,禹把實權交給了他的兒子齊,齊殺了易,繼承了王位。這說明中國原始社會的退位制度已經被皇位世襲制度所取代,中國社會也從“天下為公”的時代進入了“家天下”的時代。
給高壹學生提供兩份材料,可以對比分析原始社會的“天下為公”和階級社會的“天下為家”:材料壹:天下為公,選拔人才和能力,講求信任與和諧;老朋友不僅是親人,還是獨子。
讓老有所終,老有所強,老有所用,老有所強,老有所寡,老有所孤,老有所殘。
材料二:當今大道隱,天下為家,各家親,各子為子,貨為己。成年人認為這是壹種天賦,而郭城·茍池認為使用它是壹項工作,士兵們從它開始。於、唐、文、吳、、等,皆在此之列。
需要註意的是,皇位世襲制不僅僅是指兒子對父親的繼承,還包括兄弟姐妹和這種形式。
2.夏商行政制度
夏商時期,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制定了壹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在中央政府中,統治者為王,大臣貴族參與商王決策;蔔、朱、石負責占蔔、祭祀和記錄朝代大事;武官司掌管軍權,各官職的主要職能非常明確。在地方上,商朝有很多國家,國家的領導人都被商王封為“侯”和“伯”。他們在對方國家有壹定的統治權,同時又效忠於商王,定期朝貢,朝見,奉命征服。(這個可以結合高壹學生比較熟悉的商朝疆域圖和神榜,以周文王被封為西伯侯為例,高壹學生更容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046前,陜西周部落首領周武王滅商,建立了以濠井為中心的西周。西周強盛的時候,控制的地區比商朝還多。
材料描述:“夏以來我在後稷,魏、錢、瑞、齊、畢以來我在西。及吳之王、蒲鵠、商,選之,吾東土也;巴、蒲、楚、鄧,吾南土也;肅申,顏,伯,我北土也。”
西周控制的地區西起甘肅東部,東至海濱,北至遼寧,南至長江。那是壹個三代中國版圖的朝代。
情境設定:對於如此龐大的王朝,作為周王,如何有效統治?(西周疆域圖)
1,西周的分封制(“分地封侯制”)(武王始,周公續)
(1)數據包的用途
要鞏固周王室的權力,壹是要“封建親族篩周”,二是要防止商遺民造反,三是要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和不斷擴張的疆域的需要。(最根本的是鞏固統治)
情景設定:如果我是周王,應該怎麽包?(分封制的對象在《周代封建諸侯分類示意圖表》中有說明,可以認定分封制的主體是同姓分封制,同時可以結合地圖描述壹些英雄的封地。)
(二)分封制的內容(周王與地方諸侯的權利義務關系)①武王將壹定數量的土地和人口分別授予皇族、上壹代的英雄和貴族,建立藩屬國保衛皇族。(2)被封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履行守地、隨戰、朝貢、朝覲的義務。(例如,周成王和周康王是盟軍總督,周昭王巡視南方。)(3)被加封的諸侯在自己的政府中重新加封。(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分封制也是建立宗族的等級制度,皇帝-總督-大夫-士子,不再是分封制。)
(3)分封制的影響:當皇室同姓貴族的後代、建功立業的異姓貴族以及前朝貴族被分封到各地成為親王時,起到了什麽作用?周是不是真的想鞏固自己的統治,擴大自己的地盤?(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高壹學生充分了解分封制帶來的影響,高壹學生可以結合教材和自己的理解進行思考。)
老師總結:了解分封制的影響,要註意兩個問題。第壹,周王室的強大與諸侯國的強大成反比。周王室強大時,可以保持對諸侯國的威懾力,通過諸侯國加強對邊遠地區的統治;當周王室的權力削弱時,諸侯國的獨立性就會增強,周王的統治地位就會受到威脅。其次,分封制在西周時期對鞏固周朝的統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春秋戰國時期明顯削弱了周王室的統治,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也不能用後者掩蓋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度
問:在分封制下,為什麽分封制的主體是同姓的皇室貴族?同姓皇室貴族與紂王的關系最為密切。他們有血緣關系。親屬關系對周代同姓貴族的政治地位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實際上,由血緣關系形成的西周家庭結構,構成了當時另壹個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它與封建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
(1)宗法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宗族法。它直接從原始社會的宗法制度演變而來,通過規定氏族等級制度,確立和鞏固父系父母在自己氏族中的地位,最終確保王權的穩定。
(2)內容:長子繼承制,其余兒子分封;龐大的宗族網絡;它是封建制度的外部和內部(其中長子繼承制是壹個特征)。
(3)影響:建立壹套完整的分配和繼承制度,有助於團結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加強王權與家族、國家的融合。
在早期的國家制度中,宗法制度是核心,分封制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形式,選官制度是基本方式。
內容提要:夏商周時期,皇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宗法制度通過血緣關系規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會統治秩序,而分封制則確保了紂王對全國各地的統治。它們既有外在的,也有內在的,相互滲透,維系著西周社會秩序的正常運行。
第21章,教學目標
1,掌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2.使學生認識到鴉片戰爭是中國被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使中國從壹個封建社會變成了壹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重點和難點
1.《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是本文的重點。
2.關於條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有些術語很難理解和掌握。
第三,教學過程
介紹:用“火柴”等日常用語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分析中國社會如何打開國門,引進西方科學技術。
鴉片戰爭的起因:
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冒煙引起英國不滿。
根本原因:英國試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品,掠奪原材料,將中國淪為其殖民地。
鴉片戰爭的過程:
1,1840,6-1841,1(定海、大沽、粵戰;所謂“穿鼻草之約”;英軍占領香港島)
2,1841,1-1841,5(粵戰;廣州和約;三元裏康英)
3,1841,8-1842,8(廈門,浙東,長江大戰)
戰爭失敗的原因:
1,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清朝處於封建制度衰落時期,政治昏暗,矛盾激化,傳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技落後,財政拮據,軍備松懈,兵器低劣。封建統治本身就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連本階級的有識之士都覺得自己面臨“世界末日”。在這種情況下,對外防禦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2.統治集團是昏庸的。“時代呼喚巨人,上臺的卻是小矮人。”鴉片戰爭期間,清政府各級決策者失誤頻繁,上層指揮簡單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應對戰局的效率低下。兩年戰爭期間,同樣的決策失誤到處重復。這既是清政府造成的,也是清政府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情況下,英國的優勢得到了展示和發揮。
《南京條約》的內容:
1.宣布戰爭結束。兩國關系從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允許英國派駐領事館,允許英國商人及其家屬自由生活。
3.賠償。清政府向英國支付賠款21萬銀元,其中燒鴉片600萬銀元,英國費用1.2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300萬銀元。款項分四年付清。未按時足額繳納的,視為每年100元加收5銀元利息。中國付給英國* * * 2100萬西班牙銀元(賠償以銀元為單位的不平等條約)。
4.切割土地。為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江河島嶼,割下香港島。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獨立貿易制度,允許英國商人和中國商人自由貿易。
南京條約的影響:
社會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經濟獨立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主導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對其領土、領海和司法的主權遭到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的特權,瘋狂地在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漸瓦解。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主要矛盾,從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條約簽訂後,中國人民肩負著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第四,黑板設計
第二節鴉片戰爭的影響
第壹,中英《南京條約》
1.中英南京條約
2.《中英五港貿易憲章》與《虎門條約》
二、中美王霞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第三,鴉片戰爭的影響
1.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3.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
第三條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柯立芝的繁榮”、打擊資本主義的大危機、影響深遠的新政三個部分。
學習本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有壹個全面清晰的認識。1929-1933經濟危機不僅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重大經濟危機,也是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危機,對世界各國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和國際形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展進程。而羅斯福新政則避免了美國經濟的徹底崩潰,不僅保存和鞏固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而且開創了國家大規模幹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樹立了典範。因此,這門課程在現代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
學業情況分析:學生對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等世界歷史接觸很少,需要更多的史料幫助他們了解和分析歷史現象和事件。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針對本課的難點問題,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各種形式的日歷
史料有助於學生了解歷史現象,客觀評價歷史事件。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總結1929至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和影響。
總結羅斯福新政的措施和效果,探討新政的特點和影響,充分認識國家經濟幹預政策對西部開發的影響。
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課內外各種史料,培養學生獲取歷史信息,理解歷史現象。
分析和探索歷史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羅斯福身殘誌堅、自強不息、勇於面對危機、克服困難的精神。
認識到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焦點:1929到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羅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影響
難點:全面客觀理解羅斯福新政。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播放央視公益廣告《讀書——主持人》視頻。
老師主動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品味和文化素養。閱讀豐富的史料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現象,解決歷史問題。今天,我們都來通過閱讀課了解壹下羅斯福新政。
讓我們和老師壹起快速瀏覽壹下教材,看看* * * *中包含了哪三個小標題:
師生閱讀1。“柯立芝繁榮”;2.打擊資本主義的大危機3。深刻的新政。
投影顯示學習目標和難點(略)
二,新課程探索
獨立研究
1.閱讀教科書第33頁上的小字。回答:柯立芝的繁榮背後隱藏著什麽矛盾?
2.自學教材33-34頁總結了1929-1933經濟危機的特點。
3.閱讀教材35-36頁,總結羅斯福新政涉及的領域、措施和影響。
(二)自學測試,合作探究,教師指導和強調。
壹戰後國際環境相對穩定,資本主義經濟壹度繁榮,被稱為“柯立芝繁榮”。那麽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矛盾呢?
投影顯示自學測試1:柯立芝的繁榮背後隱藏著什麽矛盾?
學生的回答
教師指導生產的相對過剩造成了產品的大量積壓,最終導致庫存銳減,企業倒閉,部分大股東瞬間虧損。
在老師的指導下,6月5438+0929+00.24美國爆發了壹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什麽特點?
投影顯示自學考試二:總結1929-1933經濟危機的特點。
學生根據材料分析回答學生。
老師們帶領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在全球迅速蔓延,對世界各國,尤其是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讓我們閱讀以下史料來探討“經濟危機的影響”
投影顯示反映經濟危機影響的歷史數據。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材料從經濟、政治和國際關系的角度解釋“經濟危機的影響”。
教師主導的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政治乃至國際關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受害的是美國,災難性的美國在這個時候迎來了3xx總統大選。胡佛和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讓我們壹起來看看他們的競選主題。
投影顯示胡佛和羅斯福的競選畫面和競選主題。
學生活動學生閱讀活動主題。
如果妳是美國公民,妳會投誰的票?
學生活動投票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會增加壹集,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羅斯福的壹生,然後闡述妳最欣賞羅斯福的什麽。
學生的自由言論(略)
老師通過材料引導我們了解羅斯福執政時遇到的棘手問題。
羅斯福總統是怎麽解決的?
投影顯示了美國在危機中面臨的問題和羅斯福新政的措施。
老師指導我們通過這些措施。我們來總結壹下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學生活動的小組討論
老師們強調,新政的特點在於摒棄了美國所信奉的傳統“自由放任”政策,通過立法手段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全面幹預,最終使美國成功渡過了危機。
老師引導我們了解新政後的美國,通過材料總結“新政的影響”。
投影顯示新政後美國社會發展的數據。
學生活動的合作探究根據材料,從經濟、政治和資本主義發展的角度總結了新政的影響。
老師引導新政的效果有目共睹。新政不僅拯救了美國,也保存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更重要的是,他開創的國家幹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在二戰後被資本主義國家廣泛推廣,迎來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壹個黃金時代。新政在這方面能做到“完美”嗎?應該如何全面客觀地理解「羅斯福新政」?
師生交流園的擴建和延伸
投影顯示
在美國,從來沒有另壹個人比我更相信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私營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制度瀕臨毀滅的時候,是這個政府(也就是羅斯福政府)拯救了它。羅斯福
作為壹個國家,我們拒絕任何激進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
老師指導問題1。新政改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嗎?
如何理解“新政依賴於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2.新政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嗎?
3.羅斯福新政的精髓是什麽?
投影顯示全面客觀評價羅斯福新政數據
教師引導中國當前改革的深化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從成功的改革案例中吸取哪些教訓?
三。以史為鑒:改革之路的探索
列寧新經濟政策投影:參照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社會主義道路
羅斯福新政:——借鑒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和引導。
老師的啟示:開闊國際視野,取長補短,不斷發展進步,走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
老師引導我們運用大量的內外資料,探究“羅斯福新政”的關鍵知識。讓我們根據老師提供的知識結構來梳理壹下這節課的內容,以便幫助我們構建壹個整體的知識結構。
4.知識分類和課堂總結
投影顯示學生根據板書梳理知識結構。